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9日,对海尔电脑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海尔集团收到了来自德国红点奖组委会的正式通知:在2010年的红点奖评选中,海尔简爱7笔记本电脑凭借极限设计和超薄时尚的外观,从全球1636家公司选送的4252件世界级精品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取2010年度德国红点奖这一国际设计界至高桂冠。中国设计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虽然遍布世界,但却处在制造产业链的最底层。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以实现技术和品牌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是重要的一环。
在自主设计之路上探索
即使没有看到MacBook Air上的标识,我们依然能认出这是一款苹果的产品,而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并不具备这么鲜明的个性。
这一点差距,让苹果在这款产品上获得傲视同侪的高利润率,而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厂商只能维持微利的状态。这就是设计的威力。好的工业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忠诚度,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付出高价。如果说企业曾经以市场营销为主导,仅仅将设计作为一种战术的话,现在企业到了要制定设计战略的时候了。
但是,在笔记本电脑领域,虽然世界过半的笔记本电脑产地都在中国,但世界上名声响亮的中国笔记本电脑品牌并不多,部分本土笔记本电脑厂商不要说“走出去”,甚至还在为生存挣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笔记本行业后起之秀的海尔电脑,早在2005年就意识到自主设计的重要性,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2005年,海尔进入电脑市场,那时是PC厂商群雄混战的战国时期。凭借独创的差异化产品“眼睛不痛、不干、不流泪”的润眼电脑,海尔电脑从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到一年的时间上升了14个名次,快速成长为国产品牌前四强。
2006年之后,惠普、戴尔等国际巨头加快了在中国布局的步伐,这让包括海尔在内的国产PC厂商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其他品牌不同的是,面对压力,海尔并未走上参与恶性价格竞争的“不归路”,而是更加坚定了企业必须自主设计的思路,加大了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
对于有些企业来说,由于设计人才和设计经验都缺乏的,往往选择模仿,而放弃自主开发。这是中国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一个初级阶段,但自身的设计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历练和提高。
海尔走的是一条与大多数企业截然不同的道路,并将自主设计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依托海尔中央研究院和集团在全球的研发中心资源,海尔电脑先后与英特尔、微软、NVIDIA等上游国际供应商巨头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并和全球一流的代工厂广达、富士康、和硕等结盟组成了研发团队,并由原来的“为产品找用户”向“为用户找产品”转型,一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2007年,海尔联合英特尔等国际合作伙伴创新推出了国内首款奢侈笔记本——VM 、V5。VM、V5以其高贵时尚的外观和众多创新功能赢得了业内的一致赞誉和欣赏,并被业界和媒体誉为“重塑国产品牌形象的典范之作”。
之后,在2008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上,海尔VM笔记本电脑荣获“全球顶级时尚电脑”称号。2008年6月,海尔笔记本获得欧洲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奖。海尔笔记本电脑的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逐步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2009年,海尔电脑借助英特尔推出超低电压平台的机会推出了被誉为超薄本“巅峰之作”的简爱7笔记本电脑,这款薄至1.88cm,轻至1.39kg的产品凭借极限设计和超薄时尚的外观接连获得了红星奖、红棉奖、“最成功设计大奖”等国内三项顶尖的设计大奖。2010年伊始,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又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这项全球顶级大奖的获得证明了海尔的笔记本电脑设计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
整合科技基础上的创新之路
德国红点设计奖是全球最顶级的设计大奖之一,拥有50多年悠久历史,被人们尊称为“工业设计的奥斯卡”,是全球工业设计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历史上,苹果、梅塞德斯-奔驰、诺基亚、索尼等国际顶级品牌都曾获此殊荣。在工业设计界,红点设计大奖长期被欧美的全球顶级品牌所霸占。
虽然规模和实力尚不及国际企业,但却能研发出独树一帜的产品,并从全球1636家公司选送的4252件世界级参赛产品中脱颖而出,海尔电脑获得巨大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一些业内专家将海尔成功的模式概括为“整合科技 自主设计”。其含义是充分整合上游合作伙伴创造的技术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将产品附加值再度提升。因此,从芯片巨头英特尔、NVIDIA,到软件巨头微软,再到广达、和硕、富士康等全球顶级的代工厂,都成了海尔最终成功的有力臂助。
但是,从进入电脑领域,到获得国际红点大獎,海尔电脑的“自主创新 整合科技”之路并不平坦。回顾海尔电脑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海尔电脑在2005年就认识到,单凭海尔自身的力量实现再次崛起是非常困难的,与国际巨头抗衡更无疑是“痴人说梦”。
因此,海尔在2005年再次进入电脑行业的时候选择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整合上游的国际巨头的科技资源为我所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2006年11月9日,海尔电脑与英特尔高调成立了海尔英特尔创新产品研发中心;2008年,海尔与NVIDIA携手建立数字高清实验室;海尔还和微软共同组建了联合实验室。因此在海尔电脑历年来发布的新产品中,处处可见与国际巨头合作的烙印:无论是“眼睛不痛、不干、不流泪”的润眼电脑、“永不死机”的博越商用电脑,还是我国首款奢侈笔记本电脑VM、V5、获得欧洲外观发明专利的S60笔记本电脑,抑或2009年研发的简爱7超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都是海尔电脑与英特尔等国际巨头深度合作的结晶。通过充分借力上游国际科技资源,海尔电脑将大量新技术迅速转化为新产品,并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了消费者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
除了与上游的国际供应商合作,海尔电脑还与广达、富士康、和硕等世界一流的代工厂进行了深度合作,整合苹果、索尼等国际品牌的顶级设计团队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研发。
由于不断加深与上游国际巨头的通力合作, 海尔电脑迅速成为国内笔记本行业的新秀:2007年,海尔笔记本电脑成功跻身国产品牌第二名,成为中国电脑市场崛起的第一个家电品牌;2009年,海尔轰天雷G3成为电脑下乡全国第一畅销型号,并跻身全国下乡份额两强之列,成为2009年电脑下乡最大的赢家。
整合国际化的科技资源,再加上不断积累的自主设计能力的提升,这些为海尔电脑推出能够获得国际红点设计大奖的简爱7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设计”站在世界设计舞台的巅峰提供了可能。
虽然中国设计走向全球还需要一段时日,但海尔电脑获得国际红点奖的案例给国内企业一个启发:在目前一些企业既没有技术实力,又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整合科技 自主设计”不失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一条捷径。未来,随着中国企业自主设计能力的提高,“中国创造”的产品才能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虽然遍布世界,但却处在制造产业链的最底层。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以实现技术和品牌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是重要的一环。
在自主设计之路上探索
即使没有看到MacBook Air上的标识,我们依然能认出这是一款苹果的产品,而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并不具备这么鲜明的个性。
这一点差距,让苹果在这款产品上获得傲视同侪的高利润率,而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厂商只能维持微利的状态。这就是设计的威力。好的工业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用户的忠诚度,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付出高价。如果说企业曾经以市场营销为主导,仅仅将设计作为一种战术的话,现在企业到了要制定设计战略的时候了。
但是,在笔记本电脑领域,虽然世界过半的笔记本电脑产地都在中国,但世界上名声响亮的中国笔记本电脑品牌并不多,部分本土笔记本电脑厂商不要说“走出去”,甚至还在为生存挣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笔记本行业后起之秀的海尔电脑,早在2005年就意识到自主设计的重要性,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2005年,海尔进入电脑市场,那时是PC厂商群雄混战的战国时期。凭借独创的差异化产品“眼睛不痛、不干、不流泪”的润眼电脑,海尔电脑从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到一年的时间上升了14个名次,快速成长为国产品牌前四强。
2006年之后,惠普、戴尔等国际巨头加快了在中国布局的步伐,这让包括海尔在内的国产PC厂商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其他品牌不同的是,面对压力,海尔并未走上参与恶性价格竞争的“不归路”,而是更加坚定了企业必须自主设计的思路,加大了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
对于有些企业来说,由于设计人才和设计经验都缺乏的,往往选择模仿,而放弃自主开发。这是中国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一个初级阶段,但自身的设计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历练和提高。
海尔走的是一条与大多数企业截然不同的道路,并将自主设计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依托海尔中央研究院和集团在全球的研发中心资源,海尔电脑先后与英特尔、微软、NVIDIA等上游国际供应商巨头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并和全球一流的代工厂广达、富士康、和硕等结盟组成了研发团队,并由原来的“为产品找用户”向“为用户找产品”转型,一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2007年,海尔联合英特尔等国际合作伙伴创新推出了国内首款奢侈笔记本——VM 、V5。VM、V5以其高贵时尚的外观和众多创新功能赢得了业内的一致赞誉和欣赏,并被业界和媒体誉为“重塑国产品牌形象的典范之作”。
之后,在2008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上,海尔VM笔记本电脑荣获“全球顶级时尚电脑”称号。2008年6月,海尔笔记本获得欧洲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奖。海尔笔记本电脑的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逐步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2009年,海尔电脑借助英特尔推出超低电压平台的机会推出了被誉为超薄本“巅峰之作”的简爱7笔记本电脑,这款薄至1.88cm,轻至1.39kg的产品凭借极限设计和超薄时尚的外观接连获得了红星奖、红棉奖、“最成功设计大奖”等国内三项顶尖的设计大奖。2010年伊始,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又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这项全球顶级大奖的获得证明了海尔的笔记本电脑设计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
整合科技基础上的创新之路
德国红点设计奖是全球最顶级的设计大奖之一,拥有50多年悠久历史,被人们尊称为“工业设计的奥斯卡”,是全球工业设计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历史上,苹果、梅塞德斯-奔驰、诺基亚、索尼等国际顶级品牌都曾获此殊荣。在工业设计界,红点设计大奖长期被欧美的全球顶级品牌所霸占。
虽然规模和实力尚不及国际企业,但却能研发出独树一帜的产品,并从全球1636家公司选送的4252件世界级参赛产品中脱颖而出,海尔电脑获得巨大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一些业内专家将海尔成功的模式概括为“整合科技 自主设计”。其含义是充分整合上游合作伙伴创造的技术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将产品附加值再度提升。因此,从芯片巨头英特尔、NVIDIA,到软件巨头微软,再到广达、和硕、富士康等全球顶级的代工厂,都成了海尔最终成功的有力臂助。
但是,从进入电脑领域,到获得国际红点大獎,海尔电脑的“自主创新 整合科技”之路并不平坦。回顾海尔电脑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海尔电脑在2005年就认识到,单凭海尔自身的力量实现再次崛起是非常困难的,与国际巨头抗衡更无疑是“痴人说梦”。
因此,海尔在2005年再次进入电脑行业的时候选择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整合上游的国际巨头的科技资源为我所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2006年11月9日,海尔电脑与英特尔高调成立了海尔英特尔创新产品研发中心;2008年,海尔与NVIDIA携手建立数字高清实验室;海尔还和微软共同组建了联合实验室。因此在海尔电脑历年来发布的新产品中,处处可见与国际巨头合作的烙印:无论是“眼睛不痛、不干、不流泪”的润眼电脑、“永不死机”的博越商用电脑,还是我国首款奢侈笔记本电脑VM、V5、获得欧洲外观发明专利的S60笔记本电脑,抑或2009年研发的简爱7超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都是海尔电脑与英特尔等国际巨头深度合作的结晶。通过充分借力上游国际科技资源,海尔电脑将大量新技术迅速转化为新产品,并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了消费者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
除了与上游的国际供应商合作,海尔电脑还与广达、富士康、和硕等世界一流的代工厂进行了深度合作,整合苹果、索尼等国际品牌的顶级设计团队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研发。
由于不断加深与上游国际巨头的通力合作, 海尔电脑迅速成为国内笔记本行业的新秀:2007年,海尔笔记本电脑成功跻身国产品牌第二名,成为中国电脑市场崛起的第一个家电品牌;2009年,海尔轰天雷G3成为电脑下乡全国第一畅销型号,并跻身全国下乡份额两强之列,成为2009年电脑下乡最大的赢家。
整合国际化的科技资源,再加上不断积累的自主设计能力的提升,这些为海尔电脑推出能够获得国际红点设计大奖的简爱7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设计”站在世界设计舞台的巅峰提供了可能。
虽然中国设计走向全球还需要一段时日,但海尔电脑获得国际红点奖的案例给国内企业一个启发:在目前一些企业既没有技术实力,又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整合科技 自主设计”不失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一条捷径。未来,随着中国企业自主设计能力的提高,“中国创造”的产品才能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