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死亡器官捐献心肾联合移植一例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死亡器官捐献(DCD)是缓解供移植的器官来源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其涉及供者待捐状态的评判、供者生命的支持、待捐器官功能的评价与维护、相关法律及伦理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都能够影响移植成功与否.尽管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开展DCD,但开展时间不长,临床积累的经验不多,尤其是多器官捐献联合移植.2011年12月,我院施行DCD多器官捐献心肾联合移植1例,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严重影响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导致威胁受者生命的感染和肿瘤,此外其不良反应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肾毒性等影响受者的生活质量,且终生服免疫抑制剂的高昂费用以至于移植受者的顺应性减低,往往被迫停药,最终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
期刊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术前以及受者术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147例肾移植供、受者术前心理进行测试(包括明尼苏达测试),并对部分术后随访受者进行再次测试,对各因子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过90%受者术前明显有焦虑情绪,其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供者术前的得分,两组之间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等因子
目的 观察肾移植后环孢素A(CsA)与他克莫司(Tac)相互转换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采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包括CsA和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且因各种原因将Tac和CsA进行了相互转换治疗的受者资料,共计148例纳入研究,其中将Tac转换为CsA者51例(A组),CsA转换为Tac者97例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用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肺移植术前肺动脉高压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9月至2010年8月间的单中心肺移植资料.以30例IPF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为观察组,以1 5例肺动脉压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常规均行MSCT,测量肺动脉主干直径(PPA)、肺动脉主干与升主动脉横径比(rPA),并用右心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
2010年5月,我院收治1例肝移植后相继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及由于长期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前状态,同时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病情特殊且复杂,经积极抢救和综合治疗,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48岁,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患者移植前重度黄疸,病情危重,曾多次发生肝昏迷,丙氨酸转氨酶为4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为44 U/L,胆红素总
期刊
肝移植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较为罕见,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的实验诊断方法,容易误诊.重症GVHD病程凶险,常累及多个系统,病死率高达75%~90%.2006年,我院成功救治1例肝移植术后GVHD的受者,至今受者存活,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者为男性,56岁,因原发性肝癌在我院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肿瘤位于肝右叶,直径约150 mm,术中发现肿瘤突破肝包膜侵犯右侧
期刊
目的 研究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种类、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儿童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受者术后住院期间的细菌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和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41例肝移植受者中,有33例受者发生细菌感染69次,细菌感染发生率为80.5%(33/41).主要的感染部位依次是下呼吸道32例次(占46.6%)、腹腔16例次(占23.3
目的 筛选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时有显著差异的微小RNA(miR).方法 采用微小RNA芯片法对移植肾组织进行实验,筛选显著差异微小RNA;对显著差异微小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靶基因;对显著差异微小RNA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芯片实验获得显著上调表达的miR-200c、miR-200b、miR-30c、miR-30b、miR-30e+等;显著下调表达的miR-338-5p.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长期生存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特征.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肝移植受者(随访时间超过5年以上者为长期组,随访时间在1年以内者为短期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的变化,并测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
2011年5月,我所收到1例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所致肝损害的肝脏组织切片,现将其病理改变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者为男性,30岁,原发病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接受ABO血型不合亲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年2个月.供者为其胞弟,ABO血型为AB型,受者为B型.以环孢素A(CsA)预防GVHD.10余天前,受者自感厌食、恶心,食欲明显减退,随后出现浓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