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感恩心灵,铸就健全人格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dl6123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政治学科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因素,将所学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利用课外实践等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感恩教育。
  關键词:高中政治;感恩教育;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68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它以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为目标,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呢?
  一、 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素质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融德育于政治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将政治这门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同时,教师还要讲究方法,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获得有效的发展。
  首先,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强化时事政治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要学习与教育、德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以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其次,教师要将德育纳入政治的教学计划中来,以积极的态度去实践德育渗透。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德育教育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与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使德育渗透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因素,教学生懂恩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促进学生的思想行为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讲述课本内容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里的感恩因素,创造性使用教材,不断拓宽感恩教育内涵的外缘,以切实可行的感恩理论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进而提升他们的感恩意识。
  政治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确教材中的感恩素材;其次,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感恩因素,教师都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并结合生活实例,把感恩教育讲透彻,以真正感动学生的心灵为目的,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
  三、结合时政热点,教学生知恩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现代高中生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也日趋高涨,他们经常对一些时政热点内容进行评析。政治教师只有善于搜集与感恩有关的时政热点素材供学生聚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要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可以引用 “五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和“邵帅救母”的典型材料,对学生进行“知恩图报”的教育。“五名贫困大学生继续受助资格被取消”,是在湖北省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宣布的。原因是这五名学生不知感恩,他们受到资助后,别说去看望一下施恩的老人,就连打个电话说声感激的话都没有,这一切令资助者心寒,于是决定不再资助他们。邵帅是2010年“感动中国”中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成绩优异,酷爱绘画和书法,作品曾获国际大奖。由于妈妈生病需要照顾,他申请休学,放弃爱好和上徐州最好中学的机会,回家照顾妈妈。很多人为他感到惋惜,然而在邵帅看来,照顾妈妈比什么都重要。他的解释很简单:“妈妈给了我生命,我爱妈妈,没有妈妈哪有我呀!谁遇到这事都会这样做的。”
  两个例子一正一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课堂上学生对邵帅的行为感动不已,有的同学甚至热泪盈眶,而对五名贫困学生的行为强力谴责。趁此机会,针对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开展讨论。最后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想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生识恩
  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今的中学生一直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主动帮助别人的人是有求于对方的,或是作秀,或是履职尽责,甚至还有的学生认为很多主动施恩于他人的人是由于以前做过太多的亏心事,现在来弥补过错。学生的这些思想意识其实就是不懂得感恩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坚持集体主义的正确价值观”时,可以设计辩论会情境,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选出10名同学作为代表,围绕“自私是人的本性吗?”开展辩论,他们各抒己见,绞尽脑汁去搜集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并修正对方的不足。例如,父母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不惜一切代价,从未说过苦和累;教师为了教好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还有许许多多为集体、为国家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最终学生们在辩论中相信了“人不都是自私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五、通过课外实践,教学生报恩
  思想政治课要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密切联系高中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注重教育生活化。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就要从生活入手,开展生活化的“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学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后,可以利用周末开展一次“感恩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为身边的人做一件事,如做一天家庭小主人,为教师设计一篇教案,或帮助环卫工人,等等,并写一份实践报告。很多学生选择了“做家庭主人”,利用周末,担当了一次“家长”,做饭、洗衣、买菜、收拾房间,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体会了父母的艰辛,感受到了父母的真爱,他们对父母的敬重之情也就更加浓烈。以此来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千万不能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感受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艰辛和真爱,也收获了快乐,获得了感恩父母的快乐,感恩之心将会永远伴随着他们。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所传授的知识,选择最佳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涤荡,领悟人生的真谛,就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蒋学娟.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感恩教育[J].文教资料,2010(29):155-156.
  [2] 袁国才.高中政治课中的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3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对教学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新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运用创新思维分析和探究历史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式,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师生、生生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历史课堂在教学改革中实现高效教学。  关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积极渗透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人文精神;目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114-02  DOI:10.16657/j.cn
期刊
摘 要:过去的语文教学,一般按照教材安排的单元顺序和课文顺序一课一课上下来,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将教师组成一个课题组,研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的实验。调整单元教学次序,照顾多数学生的想法,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粗读;细读;故事会  中图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复习课具有重要的意义。上好复习课,提高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有效性,在设计复习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复习目标。梳理整合教材内容,运用多种形式,保持复习课的趣味性,强化听说读写训练,引导学生在大量复习活动中,充分运用语言,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英语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复习课;复习效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流行的教研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思维、观念与他人发生碰撞,做到充分发挥区域集体的优势,做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文章对同课异构对教师的核心专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教学重难点选择、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选择等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同课异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现代诗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表现作者内心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歌深层次的探究讲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文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学生的艺术创作力。教师在教授现代诗歌内容时,要充分把握诗歌的内涵,抓住诗歌的主体思想,分析诗歌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紧随当前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步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愈加突出。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更应凸显人性化教学,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完善自己的人格。摒弃单一的教育模式,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号召,增强个人素质教育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深入发展人性化教育理念,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自己的努力。  关键词:相互交流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融入到各科的教学当中,而情感又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肯定抑或否定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形成态度的主因,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发挥重要作用。围绕指导学习,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精心选择适当的“激情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利用故事的吸引力,情境感染,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高度。从而有效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期刊
摘 要:指导学生运用传统有效策略,更重视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必然会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有益于学生形成并不断发展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为其个性化学习方式乃至完满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 交流 拓展;理想境界 培养策略 必然效益;流程运用范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126-02  DOI:10.16657/j.
期刊
摘 要:牧区“撤点并校”集中开办寄宿制学校是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有利举措,但随着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兴办,许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  关键词:“撤点并校”;牧区寄宿制学校;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