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程学生平时成绩规范管理的研究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校各门课程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有较大的差异,许多学校对此方面缺乏规范的管理与督导,相关的研究也比较缺乏。本研究通过调查广州体育学院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规范、合理的平时成绩评定内容与方法,为高校理论课程成绩评定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高校理论课程平时成绩的规范管理问题。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调查法:在广州体育学院09级和10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70人,有效问卷244份,有效回收率90.37%。调查了52位教师,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96.15%,这些教师担任全院理论课程的讲授工作,对学院的理论课程比较熟悉;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对平时成绩的管理现状
  查阅广州体育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2007年12月),发现管理部门对与教学相关的12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其中包括“考试与成绩管理”规定及“广州体育学院理论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
  从这些教学管理文件我们可以感受到学校对学生成绩评价工作比较重视,相关的要求也较明确、清晰。“考试与成绩管理”规定:“学科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理论成绩(60%)组成”。[1]究竟平时成绩的比例是“一刀切”好?还是不同的课程有所区别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部分学生和学科教师。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接近半数的师生认为目前学院规定的40%的比例比较适宜,但仍有44%的教师和38.11%的学生既未反对也未赞同,也有少数师生反对。
  那么,平时成绩的权重到底多少为宜呢?针对这个问题,师生的认识有较大的分歧。从10%-50%以上的权重都有人选择,师生尤其在40-50%的权重选择率上差异较大:教师的选择率是70%,学生是45.9%。另外10%的教师、26.64%的学生认为应该“不同的课程占的比例不同”。
  以上的调查数据说明,虽然相当比例的师生认同目前的平时成绩所占的权重,但仍存在不同的意见。例如有少部分师生认为:不同的课程特点不同,平时成绩的比例不能一概而论、完全相同,应该有所区别。
  3.2 师生对平时成绩评价的态度、认识与了解
  每门课程的评价都包括平时成绩部分,每个学生是否详细了解所学课程平时成绩评价的方法与内容呢?通过调查得知:82.37%的学生知道50%以上的课程平时成绩评价方法;11.48%的学生只知道半数课程;6.15%的学生多数课程不清楚。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师生对平时成绩重要性认识基本一致,86%的教师和77.46%的学生认为“平时成绩重要”。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持相反的态度。为什么部分学生态度消极,我们可以从调查中找到部分原因:6%的教师承认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36%的教师选择了“一般”,只有58%的教师承认能做到“客观、公正”。这些数据意味着近半数的教师不能做到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也有大致相同的判断。如果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就会影响评价的积极效果。部分学生态度消极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学院对平时成绩管理的现状师生是否满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调查了部分师生。调查显示:师生对学院此方面管理的评价认识存在一定差异,教师的评价远低于学生。因为学院对平时成绩管理要求主要针对教师,教师的感受比较直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超过半数的师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平时成绩的管理工作”。
  3.3 平时成绩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平时成绩评价内容与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我们调查了50位教师,48位(96%)教师平时成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例如回答问题、听课状态等)及作业成绩、实际操作等能力”,与学院的规定基本吻合。那么,这些评价内容应该占平时成绩的比例多少为宜呢?似乎学校并未对此部分做明确的说明。每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各项评价内容成绩的权重应该有所区别。例如,《体育教学设计》和新闻专业的某些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那么这类课程的平时成绩评价应加重此部分内容的分数比例,达到激励学生、明确重点的目的;而实验、社会实践环节较为重要的课程,应重视增加实践能力环节的课时与评价比例。
  以上只是举了两类课程的例子,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根据教材和专业的特点,准确把握平时成绩各项内容的分数比例,通过平时成绩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侧重点和关注点。
  4 结论
  4.1 学校管理文件对平时成绩评价的内容有较明确的要求,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遵守规定;管理文件未对不同课程平时成绩评价中的各项内容权重差异给予指导与说明;管理文件对平时成绩评价的方法未给予指导与建议。
  4.2 绝大部分师生认为平时成绩很重要;超过半数的教师自认为能够做到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但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质疑。
  4.3 师生对平时成绩应占多少权重的看法存在差异:近半数的师生对学院目前规定的40%的权重表示可以接收;但让他们自己选择的话,则出现10-50%以上权重的选择差异;70%的教师倾向于40-50%的权重,也有少部分师生赞同“不同的课程占的比例不同”。
  4.4 大部分师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平时成绩评价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5 建议
  5.1 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制定较为详细的评价细则
  现行的学校管理文件对平时成绩评价内容进行了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不同类别的课程应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将各项评价内容应占的权重给予一定的说明,减少评价的随意性;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可采取抽查部分课程原始评分依据等方法,督促教师严肃、严格地执行既定的评价内容与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2 加强宣传,让师生详细了解学院的相关管理方案和评价方法、内容
  任课教师应该多次强调,让学生真正了解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和评价的内容、方法;学院也可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记忆,例如可在入学教育期间将相关的管理条例印成学习指导手册,让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之后,明确自己今后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5.3 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共同探讨科学的评价方法与内容
  学校组织的年青教师岗前培训应重视平时成绩管理的介绍;各级管理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主题的教研活动,给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互相借鉴好的教学评价方法,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5.4 加强师德教育,奖罚分明
  有了好的制度和经验、方法,还必须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检查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警示或惩罚。
  
  参考文献:
  [1]广州体育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2007年12月)
  (广州体育学院学校体育教研室)
其他文献
数字传播方式的诞生导致了人类交流方式的转变。科技力量推动了数字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也为数字多媒体广告设计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富于交互体验性的数字多媒体广告设计由独
目的为适应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对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改革。方法从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周期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结果培训时间更灵活、培训地点更方便、培训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
本文通过对参加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甲组足球比赛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商学院等15支足球队的268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
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理论在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做为卫生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行业,血站系统,也应该在管理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思想,从而使血站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