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绿色大散文”探析

来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yyi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文坛上,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独树一帜.其创作特征有三:一是视野恢宏、立意高远,由此拓宽了生态散文表现的空间;二是思想厚重、情感浓烈,由此深化了生态散文表现的内涵;三是气韵饱满、文字华美,由此丰富了生态散文表现的手法.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不仅为生态散文创作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也为生态散文研究展示出一方新的视野.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虚拟经济视角提出了一个反对土地私有化论的经济学解释,认为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环境下的农业经济已出现虚拟化萌芽,如果实行土地私有化制度,将引发农业经济的虚拟化浪潮并且冲击和危害农村经济.如何处理好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与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关系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规范集体土地用益物权的权能机制,以防止集体土地产权被过度稀释;强化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能力建设,以完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机制;优化集体土地入市收益分配制度,以保证征地补偿制度的基本公平.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协同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结构的健全性,更关系到国家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能动性.本文尝试将医疗卫生政策内生于健康生产函数,以健康福利为视角,构建一个基本医保与公共卫生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医疗卫生体系良性互动循环机制及个体与社会健康福利提升的现实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现实背景,以医疗卫生资金与医疗卫生服务为主体,探讨基本医保与公共卫生政策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基本医保与公共卫生协同机理及实际运行机制的分析,以期为提升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市域社会“承上启下”的角色定位、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区域特征、面对城区的空间取向、规则科学适用和政策灵活引导以及具备处理社会矛盾的资源能力,赋予了其独特的治理优势,决定了市域在国家治理系统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其既是将社会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矛盾解决在基层的最直接和最有效力的治理层级,也是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阵地.法社会学语境下,市域社会矛盾生成与演变呈现出诉求表达、利益博弈和矛盾爆发三阶段的规律与特点.市域社会矛盾的加剧、市域社会关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我国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前的碳排放权制度在设立目标的公益性、行使方式的不自主性、附着客体的不确定性等方面特征,使得其规定难以上升为法律权利,而仅能作为企业碳减排的强制性环境义务.近年来,用益物权说、准物权说和发展权说等理论学说试图将其财产化,而回避了对其法律义务属性的探讨,存在逻辑不自洽、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亟待修正.出于形式与实质意义上的制度体系化考量,有必要明确碳排放权的义务本质,强化政府、企业以及地方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制度设计和监管责任,重视碳排放权相关的制度
传统形而上学在理解人类心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奠基在传统形而上学之上的经典人工智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遭遇了诸多挫折,部分学者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智能中枢的储存容量不够大、运算速度不够快,也有学者将之归咎于经典人工智能的形而上学隐喻,认为它根本就是一只“瓷制的鸡蛋”,在它身上费再多的工夫,也孵不出“小鸡”来,因此,经典人工智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以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等为代表的现象学用“知觉世界”“具身现象学”“意向性”等理论展开了对传统形而上学认识论的系统性批判,这种批判可以在方法论上同质性地为人工智能的
心灵哲学的一个新趋势是拓展其视野,不仅继续重视研究原有的语义学、形而上学问题,而且开始探讨活生生的人类经验和内在于人类经验的转化的可能性及途径问题,进而导致了“规范的心灵科学和哲学”的诞生.由于这类研究在完成价值论和解脱论任务的同时,兼有“如实知心”的求真性意义,也是切入心灵哲学本体论问题、本质问题研究的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因此可看作是心灵哲学向前发展的一条特殊进路.而要推进和完善这一心灵研究的进路,应“回到东方”,开发和思考它们在这一领域留下的宝贵资源.
审美是一种价值发现,是在实践中对美的发现和欣赏,人们不但将精神投射于自然,亦以此来反观自身,古人的化妆就是审美的实践.在《全汉赋》中不乏有诸多对于女子妆容的描写,这对于后人研究汉代女子的妆容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美人赋》对汉代女子的妆容有详细的描写,其所写汉代女子妆容多体现时代潮流.并观汉代诸赋,从中可以了解当时女子的妆容情况,同时亦能体察到汉代女子妆饰风俗的艺术审美价值.
叶广芩聚焦中日战争这一历史题材,从容有序地精选“时间距离”的小说素材,特意拉开“叙事距离”,探索中国当代小说书写战争历史的新范式.小说双线时间交替叙事建构独特的历史观、多重嵌套的叙事结构,既探寻历史又保持独立审视的叙事自由,多重聚焦透视创伤历史的叙事变形,使得新世纪跨文化视域下的历史回眸显现出别具一格的疏离质感与冷静睿智.
作为西方技术哲学研究的开山鼻祖,亚里士多德对技术的哲学思考散见于其对形而上学、物理学和伦理学等论述中.他在自然视域中通过“四因说”的思维框架对技术进行了阐述,而理解“四因说”需要回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视域中,需要关注自然的运动本原问题.技术作为一种将自然运动包含在内的强制运动而存在,是人类模仿或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技术的创制本质,主要体现为将潜在的事物变成现实的事物,此过程依赖于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等四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同时,他将技术的本质拓展到了德性范畴,建构了“技术-智慧-中庸”的路径,实
群己关系既是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核心和焦点,也是世界秩序建构的逻辑起点.中西文化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两种极具显著性与影响力且彼此相映成趣的文化,它们对群己关系有着不同的建构.群己关系素来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反过来讲,社会心理学视角对于群己关系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国内外鲜有社会心理学研究者从发生学的角度对中西方群己关系建构进行深入分析与比较.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为了从更深层次上增进对中西方群己关系建构的认识,首先融通来自进化社会心理学、进化文化心理学、文化社会心理学及知识社会学等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