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在舞台上一味地去追求真实,而忽略了艺术效果,那就不是表演艺术了,在舞台上表演的角色,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经几审视完善才得以完成的一幕幕形象,则否把生活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何谈观赏价值,戏曲中表演的虚实运用非常重要,侧重虚则发假,侧重实则失去了观赏的趣味。
关键词:虚拟化 艺术化 写意性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27-01
我十七岁那年非常荣幸地考入“辽宁省戏剧学校”,这也是辽宁省戏剧界的最高殿堂,我的人生也因此而改变。
到校后,从专业入手,学习评剧表演,可谓一招一式从头开始,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基本功,老师分为文戏课和武功课。在学习中专课程的同时,以学习戏曲表演为主,每天练功下腰、弓腿、跑圆场,那可真是又苦又累,不知哭了多少次,多少次早饭不敢吃饱,因武功课吃饱了会非常遭罪。一段唱腔要唱上几百遍,一段道白不知要练上几个月,尤其对我这个刚刚从毕业的初中生步入艺术学校的外人来说,更是比他人付出的更多,常言说“十年磨一戏”,真是千真万确。那些课堂上的实践的东西,都是理论和操作性的,老师们把一出出戏掰来揉碎,作为教学的课本,一课一课地让学生们弄懂学通,从课堂走向实践。算来登台演出也有十几个春秋了,从演出小角色到驾驭大戏中的主演,自己逐渐地理解到戏曲表演要掌握好虚和实这两种基本要素。
所谓虚就是虚拟化、舞台化,通常世称之为“高于生活”的意思。演员的身段表演、唱腔的韵味装飾,哭笑的夸张、灯光、布景的陪衬无不体现虚的成份,而实也非常生活,原本的实舞台上的实,多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此意。每个搬上舞台的事件,戏剧性的变化和矛盾的产生,这些写实的东西都是由演员的表演体现的。舞台的实虽是生活的再现,可经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手段去展示,大千世界才显神奇,才出神入化,百态千姿。如果在舞台上一味地去追求真实,而忽略了艺术效果,那就不是表演艺术了,在舞台上表演的角色,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经几审视完善才得以完成的一幕幕形象,则否把生活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何谈观赏价值,戏曲中表演的虚实运用非常重要,侧重虚则发假,侧重实则失去了观赏的趣味。因此,表演者就要下一番苦功夫,表现出人物的内在反映,透过手、眼、神、法、步去把剧中的人物性格表现出来,同时要再现一个演员之外的人物。演员不能是一个本色固定的一个人,而要通过艺术的手段去塑造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
中国红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强烈的东方神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着迷人的光彩。兼容并蓄,包罗万象的综合性是中国戏剧的显要特点。舞台上的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按着生活的原貌出现,舞台上各种人物被艺术化、虚拟化和规范化,也就形成了各种表演体制,并根据所扮演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等,把舞台上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类,并用化妆、服装等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虚实夸张,而其中的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也分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这几类。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今天的戏曲现代戏中,舞台的写实成份越来越大,歌舞化的表演趋于淡化,所谓程式也只是装饰点缀而已,更重要的是,千人一面,百人一腔的类型化表演,观众绝不买帐,他们要看的是舞台上的个性化的“实”。在表演花旦形象的实践中,我觉得形与神的结合是塑造人物的关键,戏曲表演以神似为美,但绝不是说就不要形似了,戏曲是非常讲究形似的。戏曲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以形神兼备为完美,既要形似又要神似,尤其是花旦“形”与“神”合是塑造人物的关键,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唱念来表达,但还有重要的一面,通过做即通过面部表情、形体的动作,一瞥一笑,一指一看来表现。唱要唱出情,做要显出神,有情有神,使古代淑女形象比较完整地再现在现在的舞台。
总之,戏曲角色个性的体现关键是体现出总体性的演出艺术,中国戏曲的这些特征,正是客观现实生活的主观化,这就使戏曲艺术具有“写意性”特点,中国戏曲在表演时具有“虚”与“实”的特点,它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运用演员的虚拟动作表演调动观众的想象,形成特定的戏典情境和舞台形象。如在《小姑不贤》一剧中费姐要表现出喂鸡、喂猪等一系列场景,而这些场景都要演员通过表演来体现,这就需要演员通过表演把逼真的事物表现出来,当费姐在台上数鸡、喂鸡、喂猪时,观众在台下就能知道演员在台上做什么,这就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演员做到“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这种演出中的舞台时空是一种虚拟的时空,自由的时空,所谓虚拟的空间,即以虚拟的手法使舞台上产生特殊的时间形态:一是时间的压缩,如唱做十几分钟,就表示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二是时间的延伸,如九秒钟的思考和动作,却花费九倍、十几倍的舞台实践来细致刻画。有一句戏谚云:“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句话颇为生动的说明了中国戏曲的写意性,虚拟性。
常言说:“艺海无涯苦做舟”,我做为一个经常在基层演出的演员来说,时间刻刻都在演译人生的真谛,把人事间最美好的东西,用艺术的手段,舞台的形式传送给欣赏我们的每一个观众,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虚拟化 艺术化 写意性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27-01
我十七岁那年非常荣幸地考入“辽宁省戏剧学校”,这也是辽宁省戏剧界的最高殿堂,我的人生也因此而改变。
到校后,从专业入手,学习评剧表演,可谓一招一式从头开始,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基本功,老师分为文戏课和武功课。在学习中专课程的同时,以学习戏曲表演为主,每天练功下腰、弓腿、跑圆场,那可真是又苦又累,不知哭了多少次,多少次早饭不敢吃饱,因武功课吃饱了会非常遭罪。一段唱腔要唱上几百遍,一段道白不知要练上几个月,尤其对我这个刚刚从毕业的初中生步入艺术学校的外人来说,更是比他人付出的更多,常言说“十年磨一戏”,真是千真万确。那些课堂上的实践的东西,都是理论和操作性的,老师们把一出出戏掰来揉碎,作为教学的课本,一课一课地让学生们弄懂学通,从课堂走向实践。算来登台演出也有十几个春秋了,从演出小角色到驾驭大戏中的主演,自己逐渐地理解到戏曲表演要掌握好虚和实这两种基本要素。
所谓虚就是虚拟化、舞台化,通常世称之为“高于生活”的意思。演员的身段表演、唱腔的韵味装飾,哭笑的夸张、灯光、布景的陪衬无不体现虚的成份,而实也非常生活,原本的实舞台上的实,多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此意。每个搬上舞台的事件,戏剧性的变化和矛盾的产生,这些写实的东西都是由演员的表演体现的。舞台的实虽是生活的再现,可经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手段去展示,大千世界才显神奇,才出神入化,百态千姿。如果在舞台上一味地去追求真实,而忽略了艺术效果,那就不是表演艺术了,在舞台上表演的角色,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经几审视完善才得以完成的一幕幕形象,则否把生活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何谈观赏价值,戏曲中表演的虚实运用非常重要,侧重虚则发假,侧重实则失去了观赏的趣味。因此,表演者就要下一番苦功夫,表现出人物的内在反映,透过手、眼、神、法、步去把剧中的人物性格表现出来,同时要再现一个演员之外的人物。演员不能是一个本色固定的一个人,而要通过艺术的手段去塑造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
中国红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强烈的东方神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着迷人的光彩。兼容并蓄,包罗万象的综合性是中国戏剧的显要特点。舞台上的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按着生活的原貌出现,舞台上各种人物被艺术化、虚拟化和规范化,也就形成了各种表演体制,并根据所扮演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等,把舞台上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类,并用化妆、服装等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虚实夸张,而其中的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也分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这几类。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今天的戏曲现代戏中,舞台的写实成份越来越大,歌舞化的表演趋于淡化,所谓程式也只是装饰点缀而已,更重要的是,千人一面,百人一腔的类型化表演,观众绝不买帐,他们要看的是舞台上的个性化的“实”。在表演花旦形象的实践中,我觉得形与神的结合是塑造人物的关键,戏曲表演以神似为美,但绝不是说就不要形似了,戏曲是非常讲究形似的。戏曲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以形神兼备为完美,既要形似又要神似,尤其是花旦“形”与“神”合是塑造人物的关键,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唱念来表达,但还有重要的一面,通过做即通过面部表情、形体的动作,一瞥一笑,一指一看来表现。唱要唱出情,做要显出神,有情有神,使古代淑女形象比较完整地再现在现在的舞台。
总之,戏曲角色个性的体现关键是体现出总体性的演出艺术,中国戏曲的这些特征,正是客观现实生活的主观化,这就使戏曲艺术具有“写意性”特点,中国戏曲在表演时具有“虚”与“实”的特点,它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运用演员的虚拟动作表演调动观众的想象,形成特定的戏典情境和舞台形象。如在《小姑不贤》一剧中费姐要表现出喂鸡、喂猪等一系列场景,而这些场景都要演员通过表演来体现,这就需要演员通过表演把逼真的事物表现出来,当费姐在台上数鸡、喂鸡、喂猪时,观众在台下就能知道演员在台上做什么,这就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演员做到“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这种演出中的舞台时空是一种虚拟的时空,自由的时空,所谓虚拟的空间,即以虚拟的手法使舞台上产生特殊的时间形态:一是时间的压缩,如唱做十几分钟,就表示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二是时间的延伸,如九秒钟的思考和动作,却花费九倍、十几倍的舞台实践来细致刻画。有一句戏谚云:“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句话颇为生动的说明了中国戏曲的写意性,虚拟性。
常言说:“艺海无涯苦做舟”,我做为一个经常在基层演出的演员来说,时间刻刻都在演译人生的真谛,把人事间最美好的东西,用艺术的手段,舞台的形式传送给欣赏我们的每一个观众,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拥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