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笔重彩画教学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绘画理论、材料技法、临摹、写生等4方面阐述个人重彩画教学经验,对于重彩画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重彩画教学;绘画理论;材料技法;临摹;写生
  
  中国重彩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前贤经过数千年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宝贵遗产。中国重彩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近现代以来,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引进了西方艺术教育的模式,与旧式的学习方式相比,中国画的教学具备了规范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有了集体的教与学的课堂环境,教学内容与范围大为扩充。但与此同时,中国画的教学也存在认识上、方法上的不足。那么,在中国重彩画的基础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对重彩画教学的体会。
  
  一、重视理论讲授,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认识和掌握绘画理论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如果缺乏对笔墨精神的理解能力和材料技法运用等理论知识的指导,就不可能完整本质地观察、感受中国画,表现时可能是盲目地抄录和拼凑对象的表面细节和局部,形象缺少内在框架和力量的支撑。由于每个人的敏感程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对于感觉较好者在某些时候确实能够比较容易地体现出自己的艺术感觉。如果任其自由发挥,不施以必要的理性约束,反而会限制它的发展。如何发展这种感觉,并使之走向理性化,就只能通过系统的科学的绘画基础理论学习。
  工笔重彩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統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生活3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高校的工笔重彩课就是要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联系现今教学,提倡经典意识,加强民族文化意识的熏陶。绘画理论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方法,是提高绘画技能的基础。在重彩画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读画论、画史、技法理论、诗词歌赋、古典诗词和古文课等来提高艺术修养。取益在广求,学识越广博,修养越深厚,则画意愈高深,画技愈精新。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均为此理。
  
  二、认识材料性质、掌握使用技法是学习重彩画的重要保障
  
  技法、材料可以说是工笔重彩画艺术表现的桥梁,通过这种桥梁,学生们将自己作品所蕴含的美学品格表现出来,以浑然厚重、朦胧虚幻、色泽滋润和光彩变化等视觉感受赋予了画面以独特的审美价值。新材料、新技法介入,带来的不仅是颜料、纸、画笔甚至装裱、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色彩创作观念和新的语言形式。
  目前在材料层面上,首先是寻回差不多已失传了的古老材料与技法,从于非闇先生考证出天然矿石颜料“石墨”到蒋采萍先生“白云母粉”的发现,还有很多优良的传统颜料被重新挖掘出来。再有就是新型中国画颜料人造石色——高温结晶颜料,又叫“新岩”。而且,还可以使用中国画颜料、水彩、水粉、丙烯,油彩乃至其他有色物质……此外,金银箔、色箔的适当运用也加强了色彩的表现力,并使画面产生一种斑驳厚重之感,箔重新进入中国绘画也应不足为奇,因为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看到的。在工具的使用上,工笔重彩画不仅使用毛笔,而且还包括排刷、画刀、喷枪等,在媒材上,不仅是纸、仿织品、金属物品、木板、皮革、壁画等也都成了绘画的载体。
  在艺术创作中,学生的主观情思的抒发,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生成,都离不开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工具材料往往影响到绘画技巧和画风特点的形成,不同的工具材料有其特殊的性质和使用方法。所以,如何使用这些颜料、工具是学习工笔重彩画的重要保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临摹中学习重彩画
  
  中国画是继承性、程式性很强的画种,真正有成就的画家时刻都在汲取前辈传承下来的笔墨经验和创新精神,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临摹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训练,是一个不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反思进而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因此,在重彩画教学中要求学生临摹宋人花鸟画和中国古代壁画,促使学生更深理解和有效掌握中国绘画的精萃,为将来的艺术创作和弘扬民族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1.临摹宋人花鸟,奠定中国画根基。
  宋人小品画构图精妙,色彩雅致,对物象刻画神形兼备,是最有代表性,最有研习价值的作品,自然也是初习者最好的范本。如何有效地、有深度地理解这一优秀传统,首先,多读范本,注重培养观察力和理解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真观察、深入研究、发现妙理、寻找规律。研究临本的作者是如何观察生活、概括生活。一要读线条用笔,二要读章法结构,三要读风格特点并包括作者传记。学生在认真分析线条、皴擦、色彩、结构特点时,应把握范本的形和神之特征,同时还要注意绘画能力与理论素质的培养。其次,在临摹中提高感受力和表现力。临摹时不可急于落笔,必须用眼仔细观察。理解一石、一花的形态,从而心中熟记物态的笔法和结构,领会范本的用笔、气韵、风格等内涵。最后,强化背临与意临,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对临这一阶段的训练,再尝试背临,就是不用临本全靠记忆来临摹原作,在这两个阶段熟练掌握并理解的基础上,学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体悟进行意临,在背临的基础上完全脱离了范本,用心用脑,化范本为“自己”,由“似”逐步变成“不似”发挥自己个性和创造精神。这3个阶段在临摹中可以循环进行,以达到充分学习的目的。
  2.临摹古代壁画,夯实重彩画基础。
  在重彩画教学上,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仅仅停留于对宋人花鸟画的研究与继承,还要进一步深挖传统,更深层地了解民族艺术传统的精髓。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长河中壁画艺术留存有大量的宝贵遗迹,成为当代人观摩研究传统、研习临摹、汲取古代中国文化传统营养的极好课堂。临摹中国古代壁画的过程,不仅关系到对传统技法的学习,也关系到对传统绘画的重新认识。
  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壁画的历史特征及其造型、线描、色彩等技法和风格特点。比如敦煌壁画的线描,大体上经历了铁线描、兰叶描、折带描的演变历程,在临摹中,材料的选择,临摹绘制的过程中,蛤粉、胶矾水的运用,以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材料来重新展现,最终在临摹实践中体现技法与画面艺术氛围的统一性。临摹者要详加研究分析画面的内容,并辨识原作的用笔、用色、造型等特点。壁画临摹,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古代绘画现状的分析与对材料技法的实践运用相结合上,在深入了解传统材料与技法的特征同时,具体充实中国画的教学,以“继承与拓展”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创作空间。
  
  四、强化写生练习,让学生把握重彩画创作
  
  写生是让学生脱离依靠和参照,自己面对实物独立处理的过程。从临摹到写生是一个质的变化,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学生以后进行作品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要以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对于花鸟虫兽的生活习性、生长结构、基本形象和运动状态做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要从对景写生、速写发展到默写和想象,要对生活中的花鸟形象进行概括加工,创造出比自然生活中的花鸟形象更集中、更典型、更美的艺术形象。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首先,要有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描写,因为工笔画的写生资料需要结构清晰,特别是重彩画层次多、结构复杂,画时不能急躁、草率。其次,写生时要注意强化结构分析的写生、画面形象的特写、画一些整枝的速写等,同时收集这3个方面的素材。再次,要注意写生素材的组织、取舍和构图。最后,在写生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记忆和背默写形象的能力。
  学习绘画理论、掌握材料技法,临摹古画,写生自然,这都是为创作服务的,在学习传统和深入生活的基础上,要经常地练习创作,以理论为导向,把写生、临摹、创作3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最终的目的,是把中国画在当代的进一步发展,落实于教学这一根本,在理解传统中发扬传统,把握传统绘画的精髓,使我们的创作重新回到中国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来。
  高校工笔重彩画教学,在教授绘画技法的同时也担负着弘扬民族文化这一历史使命。目前,高校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在工笔重彩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绘画理论基础知识培养的前提下,同时结合经典范本临摹、写生实践和对技法材料的掌握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工笔重彩画教学以更加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手段、新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工笔重彩画教学更应以适当走出课堂,多看展览,看实迹,了解当今学术走向以及发展进程,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创作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学术交流、观摩和讲座,以更加灵活、合理的教学模式,完成现代高校对人才的培养。
  本文为2009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重彩画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
  编辑/岳凤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教学改革是农业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但同综合类高校相比,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在人文方面的教学和科研中都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形势变化的需要,应该建立和完善学科结构,优化教师结构,加强素质教育,使社会科学类学科成为农业院校发展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构成部分。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90
期刊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可以说,如何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笔者仅就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优化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学生学习良好的主体氛围  
期刊
摘要: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所建树的艺术家多为拥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思想巨人,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高远的人生境界使他们成为了时代文化的探寻者。历代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认识,概括总结了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对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极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中国画教学;文化素养;提高     潘天寿先生是我国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他提出了“坚持广博的文化修养,全面理解中国画的传统要求”等5项基本教
期刊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作用,使平面设计能广泛参与研究国内外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现代化的理论和经验。联系实际教学,探索新形势下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法、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平面设计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设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对
期刊
摘要:海伦剪纸艺术富有寒地黑土艺术特色,以满族为主体,满汉交融的多民族格。以科普剪纸和旅游剪纸闻名海内外。本文谈其发展现状及现代海伦剪纸的发起、发展并结合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家谈其作品的艺术特色、风格样式及其深刻的寓意,进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海伦剪纸艺术,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做贡献。  关键词:海伦;剪纸;傅作仁;创新;研究     我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与民间习俗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相关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整合。在这一前提下,设计的概念也正向更广义的范畴延伸。室内设计作为设计类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正蓬勃发展。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被设计师反复研究,希望能够在设计实践中广泛应用,为更多大众服务。而色彩作为室内设计的要素之一,在视觉信息传达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运用恰当的色彩进行设计会使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能引起
期刊
摘要:花卉图案作为装饰绘画的一个画种,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它的博大精深、美韵幽雅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教师教育过程中花卉图案教学也是美术技能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在师范学校花卉装饰图案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师范教育;花卉;装饰图案    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帮助我们净化环境,美化校园,而且还给我们以直观美的感应。图案作为装饰
期刊
摘要:通过研究奥林匹克精神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针对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文化的集中体现,旨在将健康精神寓于健康的躯体之中,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尊重科学是其灵魂与核心。奥林匹克精神能够极大地促
期刊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让学生从小就接受自主、创新教育,才能使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社会具有竞争力的挑战者。少年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音乐教学的过程,并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有机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将材料技法教学与工笔重彩教学相结合。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将中华民族古老的画种传承下去,为当代中国重彩画与世界艺术的对话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工笔重彩;材料;技法;教学    談到敦煌的美,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敦煌的壁画正是以其浑厚华滋、华美沉着成就了永恒的艺术经典,被后世誉为东方艺术的博物馆。我们不得不为之赞叹,为之骄傲,同时也更为中国是一片艺术的热土而骄傲,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