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的发展及走出国门,是为了武术更快更好的走向世界;为了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有利于武术自身完善和发展。改革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和发展现代世界体育宝库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中华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涵了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因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也逐渐形成了内涵广大、层次纷杂的庞大理论体系,更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可以丰富奥林匹克运动,更好的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关键词】武术 走出国门 奥林匹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属于中国的,也属于世界的。因此,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趋势。让全世界的人了解武术,学习武术,不仅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威望,增强世界人民的体质,也是一种国际文化传播方式。当前,武术走进奥运会是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努力争取武术进入奥运。武术以怎样的形式发展,以何种方式进入奥运,怎样使武术符合奥运精神?是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2. 武术的发展状况
自1990年以来,武术就是历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从1991年起,国际武术联合会先后举办了6届两年一次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在此各大洲也定期举办洲际的武术锦标赛。为了武术能够进入奥运会,国际武联和中国武协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正在商讨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奥林匹克是在西方文化思想体系支配下的产物。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体现。武术和奥林匹克必然要通过一种具体的物质形式才能得到沟通,因为它们的共同语言基础是运动。从武术的发展来看,它已经进入了世界体坛。从动作的规格、节奏和协调性方面来看,武术可以与自由体操、跳水、艺术体操等演练性的竞赛项目相抗衡。武术的整体编排和它独有的气势,足以振奋人心,突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从武术的国际性和世界性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了,关键要看武术的观赏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对武术走出国门的模式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启迪
武术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技击运动,是一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在清朝末期得到迅速的发展。到本世纪30年代,由于“九一八”事变和我国运动员在历届远东运动会、第10届奥运会上的失败,在我国体育界引发了一场“土洋体育”的争论,从此我国一些武术家开始借鉴西方体育去伪存真,引进奥运会的竞赛机制,逐渐完善武术运动的竞赛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竞赛体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59年,国家体委借鉴了奥运会体操比赛方法和竞赛规则,制定了《武术竞赛规则》。
4. 武术跻身奥运的分析
武术与奥林匹克的缘分,1936年中国武术在柏林参加11届奥运会表演。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观看武术表演后高度评价。2001年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给国际武术比赛的贺信中说:“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武术现在已经超越国界,许多国家成千上万的爱好者聚集一起,它们相互交流,探讨武术的体育价值及道德观念,以教育年轻人。”武术现有的国际组织,国际武联(IWUC)1990年在中国北京成立。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IF).国际奥委会(IOC)2002年2月在国际奥委会第113次全会上已获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已经举办的国际武术赛事:亚运会,1990年以来武术是历届亚运浅谈武术的发展趋向及走出国门跻身奥运的意义
甘肃省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樊华
【摘 要】武术的发展及走出国门,是为了武术更快更好的走向世界;为了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有利于武术自身完善和发展。改革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和发展现代世界体育宝库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中华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涵了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因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也逐渐形成了内涵广大、层次纷杂的庞大理论体系,更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可以丰富奥林匹克运动,更好的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关键词】武术 走出国门 奥林匹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世界锦标赛,1991年在北京举行了首届武术锦标赛;各大洲际、会员协会的比赛。国际武联技术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发展武术运动,确立了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方向为“高、难、美、新”,制定了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同时国际武联制定了反兴奋剂条例,在世界锦标赛上进行了兴奋剂检测并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签署了协议,以适应和符合奥林匹克精神,为武术进入奥运大家庭奠定了基础。
5. 结论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走出国门跻身奥运是武术的必然发展趋势,虽然有坎坷,我们有信心,坚定信念,建立和健全武术走向世界的发展模式。武术进入奥运不单纯是一个体育项目的增加,而能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从“和平、友谊、进步”的愿望出发,具有促进和加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增强和提高人类的体质、运动技艺和精神境界的意义。武术应在其自身特点上和观赏性上下工夫,民族化、独特化。
【参考文献】
[1]周兰萍,徐泽. 对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2]牛晓梅.中国武术成为奥运竞赛的探讨[J].中国体育学刊,2002(6).
[3]熊志冲.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J].体育文史,1989(5):2-7.
[4]刘雪松.论我国民族体育的特色及其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4):30-34.
[5]体育院校专业教材.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6]谭华,苏肖晴.试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报,1992(2):24-28.
【关键词】武术 走出国门 奥林匹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属于中国的,也属于世界的。因此,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趋势。让全世界的人了解武术,学习武术,不仅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威望,增强世界人民的体质,也是一种国际文化传播方式。当前,武术走进奥运会是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努力争取武术进入奥运。武术以怎样的形式发展,以何种方式进入奥运,怎样使武术符合奥运精神?是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2. 武术的发展状况
自1990年以来,武术就是历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从1991年起,国际武术联合会先后举办了6届两年一次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在此各大洲也定期举办洲际的武术锦标赛。为了武术能够进入奥运会,国际武联和中国武协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正在商讨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奥林匹克是在西方文化思想体系支配下的产物。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体现。武术和奥林匹克必然要通过一种具体的物质形式才能得到沟通,因为它们的共同语言基础是运动。从武术的发展来看,它已经进入了世界体坛。从动作的规格、节奏和协调性方面来看,武术可以与自由体操、跳水、艺术体操等演练性的竞赛项目相抗衡。武术的整体编排和它独有的气势,足以振奋人心,突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从武术的国际性和世界性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了,关键要看武术的观赏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对武术走出国门的模式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启迪
武术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技击运动,是一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在清朝末期得到迅速的发展。到本世纪30年代,由于“九一八”事变和我国运动员在历届远东运动会、第10届奥运会上的失败,在我国体育界引发了一场“土洋体育”的争论,从此我国一些武术家开始借鉴西方体育去伪存真,引进奥运会的竞赛机制,逐渐完善武术运动的竞赛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竞赛体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59年,国家体委借鉴了奥运会体操比赛方法和竞赛规则,制定了《武术竞赛规则》。
4. 武术跻身奥运的分析
武术与奥林匹克的缘分,1936年中国武术在柏林参加11届奥运会表演。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观看武术表演后高度评价。2001年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给国际武术比赛的贺信中说:“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武术现在已经超越国界,许多国家成千上万的爱好者聚集一起,它们相互交流,探讨武术的体育价值及道德观念,以教育年轻人。”武术现有的国际组织,国际武联(IWUC)1990年在中国北京成立。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IF).国际奥委会(IOC)2002年2月在国际奥委会第113次全会上已获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已经举办的国际武术赛事:亚运会,1990年以来武术是历届亚运浅谈武术的发展趋向及走出国门跻身奥运的意义
甘肃省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樊华
【摘 要】武术的发展及走出国门,是为了武术更快更好的走向世界;为了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有利于武术自身完善和发展。改革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和发展现代世界体育宝库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中华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涵了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因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也逐渐形成了内涵广大、层次纷杂的庞大理论体系,更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可以丰富奥林匹克运动,更好的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关键词】武术 走出国门 奥林匹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世界锦标赛,1991年在北京举行了首届武术锦标赛;各大洲际、会员协会的比赛。国际武联技术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发展武术运动,确立了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方向为“高、难、美、新”,制定了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同时国际武联制定了反兴奋剂条例,在世界锦标赛上进行了兴奋剂检测并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签署了协议,以适应和符合奥林匹克精神,为武术进入奥运大家庭奠定了基础。
5. 结论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走出国门跻身奥运是武术的必然发展趋势,虽然有坎坷,我们有信心,坚定信念,建立和健全武术走向世界的发展模式。武术进入奥运不单纯是一个体育项目的增加,而能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从“和平、友谊、进步”的愿望出发,具有促进和加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增强和提高人类的体质、运动技艺和精神境界的意义。武术应在其自身特点上和观赏性上下工夫,民族化、独特化。
【参考文献】
[1]周兰萍,徐泽. 对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2]牛晓梅.中国武术成为奥运竞赛的探讨[J].中国体育学刊,2002(6).
[3]熊志冲.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J].体育文史,1989(5):2-7.
[4]刘雪松.论我国民族体育的特色及其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4):30-34.
[5]体育院校专业教材.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6]谭华,苏肖晴.试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报,1992(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