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in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案例教学法如今已经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案例教学的概念与案例教学的界定入手,阐述案例教学的优点与应用的方法,并将案例教学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使这类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420175-01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1 案例教学的界定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课前案例分析,教学中师生对案例的讨论等等都是围绕着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使用案例。所使用的案例一般具备了以下五个关键的因素:
  1)来源:每一个案例都源于真实的现实,教师才能让学生设身处地置于与案例中的人物一样的特定环境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2)收集整理过程:案例教学研究者要进入实地收集案例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收集,同时应取得资料来源处的同意,这种同意或许意味着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情况,并且资料来源处同意它为教育目的而公开。3)内容:案例的内容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异,但每一个案例都有一个中心或主题。其内容应包括足够的信息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4)课堂测试:对案例的评价最终取决于它的应用效果。课堂测试是对案例评价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否有良好的课堂测试效果是案例能否运用于教学的决定因素。5)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中的内容可能会变得陈旧从而削弱原有的教育意义,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所以,运用于教学的案例还应有一定时效性。
  2 计算机语言课的特点
  要想将案例教学更好的在计算机语言课中应用,就要先了解计算机语言课的特点,计算机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的工具性、计算机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都非常强,计算机语言的应用,是通过语言编程来实现的,学习计算机语言,就是通过学习建立编程思想及编程规范。而编程的过程,就是学习计算机语言的过程。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编程兴趣及软件开发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 案例教学在计算机语言课中的作用
  以案例为中心来组织计算机语言课教学,实际也就是模拟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环境、开发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其身份已不仅仅是学生,而可能是软件开发工程中的一个角色,学习计算机语言是为了应用或进行研究,如果不能应用于实际,那么,学习的专业知识将是空泛的,教学显然无力。在计算机语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它的主要积极作用是:案例教学是知识共享、创新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迅速建立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并提高操作应用能力。在案例分析思考过程中,学生将会把有关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是对知识完整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案例教学对学生是采用分组学习的,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环境的再现或虚拟,通过集体讨论,启迪思路,在自我思考、自我总结中启发思路,在相互探讨、切磋中引发思维共振,共享知识,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技能。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其所学知识、技能的多少,而更注重于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实战能力。案例教学是把学生到社会去实践的那个过程提前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一定的实战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实战型人才。
  此外,案例教学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在分组教学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
  4 计算机语言案例教学实施与注意事项
  在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学中,作为案例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教学小组,但需要在开课前有详细周密的教学安排,其内容包括案例实施的时间过程及安排,学生的分组组织,案例素材的发放等,案例分析中哪些是理论分析,哪些是应用操作分析等,并对案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外延知识及对策做出安排。
  案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首要的环节是案例的准备。案例的准备是案例教学展开的基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一个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准备,同时教师要对该案例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组织、熟悉。另外,案例的选取要难易适中,所谓难易适中,就是指案例不可以太难,否则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又不可过于简单,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第二个环节是小组讨论。学生个人对案例分析和准备有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并且个人准备难以全面。因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显得十分必要。这样学生就可能较顺利地解决个人在准备案例中的困难,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得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周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使得小组讨论不拘泥于形式,使讨论顺利展开。对于难度较小或学生具备较强的案例学习能力时,这一环节可以省略。
  3)第三个环节是班级案例讨论。这一环节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阶段。学生如果经过了小组讨论,可以由每一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共同观点,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意见予以发表,同时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质疑问难,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的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就案例材料对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析。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并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则应通过各种办法促进学生进行思考,阐发自己的观点,同时提供各种理论、资料,有效地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
  4)第四环节是评价阶段。这一环节中,教师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价。教师对学生编程的结果进行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对案例做进一步思考。学生则可以记录通过案例学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检查预先的个人分析的优劣,为改进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进行精心组织,使学生活动融入了教学活动过程中,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具有解决一定问题的实际能力。
  5 结语
  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案例教学,提升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徐安凤,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探讨,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叶幼林,对计算机C语言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4]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6.2.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