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人工气道患者中舒适护理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ICU自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間收治的64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意外脱管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的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意外脱管、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并且在舒适度上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降低意外脱管、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舒适护理
  
  通过鼻腔或口腔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形成的气体通道称为人工气道,它是为保证患者呼吸通畅,避免气道堵塞的常用措施,也是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的重要桥梁[1]。在对ICU急危重患者急救和治疗的过程中,人工气道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维持患者有效的通气量,保证重要脏器的供氧,为争取时间、成功救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是人工气道的建立通常会造成呼吸道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致使上呼吸道的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良好的舒适护理至关重要,其不仅可以缩短患者使用呼吸机和住院的时间,还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率,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2]。本研究对我院ICU收治的64例人工气道患者的舒适护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4±10.3)岁;严重脑外伤13例,脑肿瘤9例,脑溢血1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其他8例;气管直接插管35例,气管切开插管29例。随机选取其中32例作为干预组,其余3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人工气道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在其他治疗完全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固定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及时吸痰及处理患者不适,严格控制在无菌条件下操作,确保呼吸机正常工作等。干预组采取舒适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环境舒适患者均入住单间,室内宽敞、明亮、整洁,避免人多嘈杂。温度及湿度适宜,温度在22~24℃,湿度约60%。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较低等患者适当抬高床头,研究表明,将床头抬高30°~45°不仅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而且可以降低VAP的发病率,减少住院时间[3]。如有家属探望,要做好探望期间的消毒与隔离。可以适当播放较为舒缓的音乐,保证患者心情愉悦。
  1.2.2 操作舒适
  1.2.2.1 人工气道的湿化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因此要重视人工气道的加温及湿化。我们采取二种方法:(1)电热恒温湿化器:电热恒温湿化器可以加温湿化吸入管道的气体,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至的分泌物黏稠和排出障碍。(2)气道内持续滴注法: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入0.45%盐水,可使痰痂软化,痰液变稀薄,容易将痰液咳出或吸出,使病人舒适,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1.2.2.2 吸痰要求操作者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用无菌吸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设置为-0.04~-0.05MPa。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将呼吸机脱开,不带负压将吸痰管缓慢送入气管,吸痰管达到深部后开放负压,呈螺旋式轻轻将吸痰管向外上提,同时将吸痰管尾段呈螺旋式摆动,使其前端可以更充分的靠近气管粘膜,从而更彻底地达到吸净痰液的目的[4]。如痰液较多,在提出过程中需更缓慢地旋转外提。吸痰管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痰液稀薄可选用较细、多孔的吸痰管,痰液粘稠宜选用较粗的吸痰管,且吸痰管直径应小于内套管内径的1/2。吸痰的深度应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2cm,有附件时需另加附件的长度。吸痰时间以不超过15s/次为宜,时间过长会导致支气管粘膜损伤及低氧血症,时间过短则不能彻底清除痰液[5]。
  1.2.2.3 吸氧为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在吸痰的前后对患者给予高流量吸氧。对带呼吸机的患者先给予纯氧,以弥补缺氧,在进行高流量吸氧。
  1.2.3 心理舒适护理人员还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患者转入ICU时通常因病情恶化且情况突然,加之在建立ICU人工气道后,不能发音,所以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心理。护理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患者沟通,尽力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昏迷的患者可采取呼唤式干预,对于清醒的患者,可通过白纸板和图片等方式使患者抒发自己的心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要耐心与患者有效沟通,向患者细致地解释操作的过程和原因,以减少患者的恐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家属探望,为患者建立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舒适度的评价如下。对于清醒患者:同意再次吸痰,无呛咳、面部表情无痛苦且配合吸痰,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不超过10%,吸痰后1~2min之内氧饱和度恢复至95%以上为舒适;吸痰时患者面部通红、憋气、剧烈咳嗽,抵触或拒绝再次吸痰为不舒适。对于昏迷、意识不清患者:心率无明显波动,面部无痛苦表情,血氧饱和度及吸痰后氧饱和度的恢复时间与清醒患者舒适者相近为舒适;心率加快,出现呛咳,面部表情痛苦,血压显著变化,血氧饱和度波动超过20%,加氧后仍需3~5min才能恢复平稳为不舒适[6]。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比较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相对对照组明显较短,意外脱管、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d) ICU住院时间(d) 意外脱管
  [例(%)] 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例(%)]
  干预组 32 6.3±2.5 14.8±6.6 1(3.13%) 3(9.38%)
  对照组 32 9.1±3.8 20.0±7.9 6(18.75%) 13(40.63%)
  2.2 两组患者舒适情况比较根据舒适度的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情况的调查,干预组的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比较情况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舒适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舒适 不舒适 舒适率
  干预组 32 30 2 93.75%
  对照组 32 18 14 56.25%
  3 讨论
  从护理学上讲,人工气道的护理在临床上至关重要,同时也具有高难度。很多事实证明,如果对人工气道患者疏于护理,很有可能致使患者遗留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最终导致临床治疗的失败。
  本次临床研究对64例ICU人工气道患者的舒适护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环境舒适、操作舒适和心理舒适三方面的强化,确保了患者人工气道的通畅,为患者临床治疗的成功提供了关键的保障。临床护理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意外脱管、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并且舒适率远远超过对照组,基本达到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在舒适护理中,最为重要的是操作舒适。操作者对吸痰管的选择、插管的深度、吸痰时间的掌握、负压的控制在整个护理环节至关重要,是有效吸痰和患者舒适的保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吸痰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进行实际操作的系统培训。另外,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也十分重要。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的痛苦,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促进作用,同时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秀霞.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118~120.
  [2] 陈红菊,沈春华. 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4):19.
  [3] 伊建敏. 改良吸痰法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901~902.
  [4] 马敏,刘爱丽,冷亮. 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吸痰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12):73.
  [5] 徐金中,叶向红,彭南海. 专职气道护理在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8):53.
  [6] 戴艳萍. 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58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的科学护理及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分娩出生的125例新生儿,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并针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照顾,除2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要继续在新生儿科治疗外,其他新生儿都正常出院。结论:对新生儿采取全方位的护理和疾病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概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期刊
摘要:目的:对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方法:分别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及2012年3月-2013年1月两个时间段的儿科护理病例,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为对照组,2012年3月-2013年1月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差异,总结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并根据前后临床效果的不同探讨应对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的护理事件少于对照组,性质也较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新生儿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探讨与应用。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新生儿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新生儿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式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新生儿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患儿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中,两组患新生儿均护理15天,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患儿(总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新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一对一”全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400例初产单胎头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助产;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分别观察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室息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室息率均显著降低(P < 0.01);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接诊的58例高血压患者紧急救治过程中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结果:58例患者有57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通过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准确地应用降压药物,进行健康宣教及生活指导,使患者掌握了高血压相关知识,有规律地用药,可降低高血压急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对肝胆外科手术的護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肝胆外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很大程度上让患者放松,减轻患者手术的一些不适感,促进医护人员和患者良好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肝胆外科;优质护理;  引言:伴随着我们的国家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优质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优
期刊
摘 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冠脉相应供血部位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从而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常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 AMI 患者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广大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因而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结合笔者经验,讲述了如何做好基础护理提高护理工作  关键词:基础护理; 目标; 提高  1.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  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将致力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护理质量管理应转变质量管理模式,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塞合并压疮病人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功能锻炼、压疮创面的护理等 结果 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有了详细的了解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关键词】脑埂塞; 压疮; 护理措施  压疮是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失、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1】,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来说称之为“压力性溃疡”。一直是护理
期刊
摘 要: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目的 探讨临床中出现孕妇胎盘早剥症状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 年6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胎盘早剥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经过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