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华 博览中医经典 融会贯通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2050z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冯兴华,国家名老中医、教授、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多种风湿性疾病和内科杂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行醫五十载,谙熟中医典籍,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他,善辨证施治,治痹于肝为风湿病患者带来福音。人到古稀,他依旧不改初心,50多年如一日,将中医奉为事业,用医德抒写人生。国医名师,大师精成。他就是全国第四、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冯兴华。日前,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记忆·国医》节目,特别介绍了冯兴华多年来从医心得和趣闻。
  歪打正着学了中医针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从事医学事业五十年的冯兴华而言,不仅要读书万卷,还需要倒背如流。在冯兴华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很多古旧的医学书籍,他不仅时常翻看,而且还要大段背诵,各种医学著作、各种药方,都烂熟于心,他说这是当年学医时留下的习惯。
  谈及当初学医,冯兴华回忆说:“我家祖上无人行医,我是我们家第一个从医的人。说起学医,我是歪打正着。高中是读的大学预科,预科毕业就应该直接上大学了。但是赶上1962年自然灾害,国家处在一个非常困难时期,有些学校就下马了,我这个大学梦就做不成了。这样我就准备第二年考大学,正好我们济南市招收一个中医班,我一个街坊也是个老中医,他就找了我,他说你正好去学针灸吧。我母亲喜欢中医,她也特别支持,说学中医也挺好,所以我就去考了中医针灸班,进入济南中医进修学校学习,就这么走上了从医路。进了针灸班,开始以为就教针灸,可第一学期学习的却是《黄帝内经素问》《灵柩经》《内经讲义》《中医医学史》等。老师不仅要求通读,有的经典著作是要求背诵。当时年轻,好多都不懂,但是老师严格要求,重点章节要背诵。”
  用“蚂蚁啃骨头”激励自己
  熟悉冯兴华的人都知道,他看病与别的老中医有所不同,问诊时不仅望闻问切,还会看病人的X光片和看各种化验单据。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冯兴华的从医理念,这也与他曾用10年时间自学西医知识分不开的。谈及那段经历,冯兴华说:“中西医有着不同理论体系,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我毕业后开始工作,工作中认识到中医医师也必须有相当水平的西医知识才能适应临床。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后系统学习了西医十余门课程,写下数十万字的笔记。自学很难,但没有别的办法,也只有象蚂蚁啃骨头那样一点一点的啃下去。当年自学西医,好多也看不懂,理解不了,也没有老师讲解,学得有些乏力了。于是我就用‘蚂蚁啃骨头’激励自己。”
  如今,冯兴华日常问诊时,他会询问患者是哪里人,从事什么职业等等家常事物。冯兴华说:“我给病人看病,喜欢谈天说地,这就要求自己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我说的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其实就是了解天文气候、地理环境、社会和心理活动对人体的影响。《素问·痹论》中说:‘所谓痹者,各以其实,重感与风寒湿之气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冬善病痹厥。’强调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然后这下知地理,咱中国地大物博,南方阴雨潮湿,北方气候干燥。同样的病就得根据地域不同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法。最后这中知人事,中知人事就是说作为医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思想、精神状态。”
  承担国家十一五公关课题
  如今,很多人都患有风湿病。此外,谈及养生,人们最常听闻的词就是“湿气太重”。对于这两个问题,冯兴华说:“按中医理论讲,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水饮得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加重脾肾的负担,水湿不得及时的运化,会造成人体内湿气过重,就会感觉到困倦、身体四肢沉重等。中医认为风湿病是主要是感受自然界的风、寒、湿邪引起的,如果身体内的湿气过重,更容易招致自然界的湿邪侵袭人体而发生风湿病。如今,风湿病可不只高年龄段的人才会得,即使是一两岁的孩子都有可能患风湿病。一般认为,这类病只是关节炎,关节疼痛,其实,风湿病不只关节类疾病,风湿病可以累积到全身的各个系统,皮肉筋骨脉、五脏六腑都可以受到影响。风湿病广义的已有150多种疾病,像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都属于风湿病。风湿病是由于感染和免疫、代谢、内分泌异常、遗传、退行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
  风湿病的种类有很多,有一种风湿病是具有遗传性的,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以致残。这个病是常见的一种风湿病,也是冯兴华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研究的项目,冯兴华专门成立了研究科室,专题研究这方面病例,这类风湿病名称叫“强直性脊柱炎”。
  冯兴华说;“这个病也许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是很多影视界明星都曾深受其痛。十多年前,有位外地的患者,是他妈妈抱着他来找我的,当时这位患者十五六岁,体重只有30多斤,大腿瘦得跟火柴棍似的,还高烧不退,西医已经用了所有办法,都起不到太大的效果。经过我的长时间治疗现在患者已经30多岁,也结了婚,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现在我们还随时联系,我也持续地关注他的身体情况。”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冯兴华,回首他的人生经历,仿佛像一部励志小说,从来没想过成为医生,到经人介绍误打误撞走上从医路,完全是靠着一股拼劲和韧劲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谈及个人养生之道,冯兴华说:“我根据《黄帝内经》总结的养生之道,就是四条,推荐给大家,一是顺应自然,因时制宜。二是颐养精神,恬淡虚无。三是不妄作劳,劳而不倦。四是饮食有节,五谷为养。”
  邢大军据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记忆·国医》整理
其他文献
唱腔委婉悠扬、唱词通俗易懂,演唱明白如诉,富有生活气息,再加上琴音袅袅、锣鼓铿锵,这就是平民艺术——评剧,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今年春节刚过,罗慧琴就开始为她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地的文化惠民演出东奔西走。“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百姓家门口,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跃基层文化生活,让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作为传承人的责任。”罗慧琴觉得责无旁贷。  恩师新凤霞言传身教  1977年,唐山市京剧团学员
期刊
姚明自1998年4月,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之后,就开始了他传奇的篮球生涯。他以出色的篮球天赋被NBA的休斯敦火箭队选中,并连续六个赛季入选NBA西部全明星阵容,成为了世界华人的骄傲。姚明宣布退役后,在2016年,他被正式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2017年2月23日,在中国篮球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姚明当选主席,同年5月出任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篮球运动学院的名誉院长…
期刊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椿伢子,《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海霞》的女主角海霞……前不久,10位大家耳熟能详的“银幕英雄”现身深圳龙华,出席创意“新技术、新创意,让经典永不褪色”红色电影展系列活动,并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党课项目讲授嘉宾,为观湖街道200多名党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2019年不仅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中国电影经典名片《青春之歌》公映60周年,《霓虹灯下的
期刊
徐兵編剧并执导,王威、张胜富联合导演的开年大剧《新世界》于1月13日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1月10日,在北京联动各大平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看片会。总制片人李力、编剧兼导演徐兵携主演孙红雷、尹、万茜、李纯出席。  孙红雷对表演“舒适区”的问题真诚回应说:“‘大哥’类角色是我的‘舒适区’,但演金海并不舒服,因为只能忍耐,不能释放。”而谈到此次拍戏中的造型,他则打趣称:“我当时从另一部戏直接空降到这个
期刊
我的性格是每做一件事都尽力做得出色。跳伞存在着很高的危险性。只有当你置身于白云之上、蓝天之中的时候,才会找到那种妙不可言的成功感。  她供职于世界500强公司,深受老板器重,因为酷爱跳伞毅然辞职;她曾创造中国最高跳伞纪录,并以性命为筹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翼装飞行“征服”喜马拉雅山的中国人!她想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教国人学跳伞。她还计划今年能够代表中国人挑战翼装飞行南北极!她叫于音,她想向世人证明:
期刊
播《红色》时,我第一次采访编剧徐兵。之后愉快地发现,敢情好多戏都是他担任的编剧。算来,这位很有明星范儿的光头老兄已经编了20多年戏了,其中不乏爆款和不错的作品,如抗日谍战剧《小兵张嘎》、爱情悬疑剧《爱了散了》、电影《缉枪》、战争剧《烈火金刚》、抗日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悬疑传奇剧《行走的鸡毛掸子》、民国剧《杨三姐告状》等,还有如今北京卫视播出的《新世界》。  徐兵编的戏,其路数或者说创作理念,大体
期刊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之子 国家级知名中医 同仁堂健康专家  人物简介  施今墨  一八八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一九六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萧山,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与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并称「京城四大名医」。  施小墨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施今墨先生之子,国家级知名中医,同仁堂健康专家。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幼承庭训,家学渊源;以组方灵活,用药
期刊
叶烂,为人厚实,性情率真。他长期笃守六朝金陵而深受古都文风熏陶。明清之际,金陵花鸟画日益昌盛,陈淳、扬州八怪诸家,崇尚写意,阔笔放纵,个性凸显,独创风格,后来者为之仰慕。叶烂也不例外,深受影响,往往寄情丹青,通过笔墨表达“听鸟说甚,问花笑谁”的感怀。  当下的花鸟画别开生面,多元发展,一些有追求的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外来绘畫元素,试图突破传统花鸟画既定的语言模式和局限,叶烂是其中的佼佼者。
期刊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官网日前公布今年首设的伍连德论文奖获奖论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谭文斐所写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成为唯一获奖作品。《柳叶刀》官网也首次以中文形式发布谭文斐的这篇文章。文章讲述了两代中国医生的行医故事,并提到了谭文斐父亲经历的2次医疗纠纷和自己印象深刻的2次手术。  在谭文斐童年和青年时期,他的父亲作为外科医生虽医术高超,但因当时有限的医疗水平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
期刊
老匡家火塘,是用石条围成三尺左右见方,深一尺左右的坑。火塘上方,悬挂着经食盐腌制处理的肉类、豆制品。三脚铁架,悬下一铁钩,放置锅、壶等炊具。坑中,木柴、稻禾枯草、竹子树叶,煮饭炒菜或烧水煮茶都用它们,火塘里终年烟火缭绕。  老匡穿件蓝布上衣,宽大,罩住了他精干健康的身躯。他是村长,话不多,招呼我在火塘坐下。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在火塘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祭祀神灵乃至睡卧,可以起到节省空间、时间,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