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调节——乐观养生谈(连载之一)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个经历了86个春秋的老人深有体会:“人生真不完满”。但是每人都想健康地活着,这就只有调节情绪、不愁不忧,愉快地面对人生,享受人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每个人熟悉的,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的。每个人都会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爱有恨,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没有经受艰苦的磨练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人不走高山,岂知平路好走。
  
  一、不良情绪的危害
  
  古书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现代医学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有毒),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大白鼠就死了。人如果生气10分钟,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现代医学专家对情绪与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胃病等做了不少研究,说明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美国医学博士汤姆士曾经对患高血压、心脏病、癌症三种疾病的人进行调查,在易急躁、易激动或喜怒哀乐无常的人当中,发病率为77.3%,而在谨慎、稳定的人和聪明、活泼、愉快、乐观的人当中,发病率仅为25%~26%。有人对15000名胃病患者的病历研究后得到结论:每5个人中有4人是因恐惧、忧虑、憎恨等无法适应现实生活,是他们得病的原因。这是因为免疫系统与脑部有神经与化学物质联系。德国波恩大学发现癌细胞有很小神经,对疾病、癌的生长和消灭起作用。美国癌症协会证明了大约10%的癌症会自然消失,他们是性格开朗、乐观者。
  
  二、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A、坦然宣泄:坦然宣泄就是毫无顾虑地谈出自己的心事,找个知心的、可信赖的人,把心里的烦恼、苦水一古脑儿倒出来,听者能关怀、接受、理解就会感到轻松。同时,还可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B、自我激励:遇到困难、挫折时,在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中,找一个最敬佩的人作为模范,找出自己的成功事例。发扬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振作起来,激励自己前进。
  C、衡量价值:一个人能够消除烦恼得到快乐,最大的秘诀是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古诗十九首中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生命如此短暂,岂不珍惜乎。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光阴和精力。最明智的办法是对使人烦恼的事,都要定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度。
  D、投身工作:要让自己忙起来,这是因为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用有意义的活动去占领自己的头脑,把不快乐的情绪挤出去。在我处于困难时用以上方法找到了快乐。
  在我第二次癌症化疗期间,老伴突然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简直令人难以承受,当时我真不知怎样活下去,悲痛、懊恼整天笼罩着自己。作家聂华苓在小说中寄亡母的信说:“你撇下我们的时候天都塌下来了,我不知是否能活下去”,真说出了我心里话,又说“我现在仍然活着,而且好像活得很好,人就是这个样子,生活在动力时代,苦也好,乐也好,谁也不能停下来,非往前去不可”。这又使我振奋起来,我深知我要走不出这一困境,就会很快步入死亡之门。
  我除了用心理学的宣泄法宣泄内心的悲痛外,我主要用自我激励法和投身工作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排除悲伤,增强勇气振作起来。
  自我激励法就是找一个榜样或者用自己的成功事例来激励自己。我有一个朋友,她不到50岁丈夫去世,留下3个孩子,她一方面含辛茹苦地培养孩子,一方面勤奋钻研培养了一批博士生,现在她最小的女儿也是国家引进的博士生导师,她在培养子女和事业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以她为榜样。
  我自己没有什么大的成功事例,但也有过值得一提、可以告慰自己的事。我在青年时代求学的生活很艰苦。从初中就流亡在外,一直苦读到西南联大,因经济困难和一位女同学到云南乡下教书一年,回城路上傍晚时被劫,一年辛苦所得,一抢而光,却没因此悲观。抗战胜利后回家,乡亲们都称赞我这个村姑娘竟成为全国著名学府的大学生。朋友的榜样,自己艰难求学经历,终于使我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逐渐摆脱悲伤。
  投身工作有利于心情平静,把悲伤从头脑中挤出去。让自己忙起来。当我离休后下决心继续研究老年心理学时,我每天睁开眼,想的不再是老伴刚去世时的悲痛情境,而是想怎样去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怎样分析资料,我到军队干休所,到农村,到工厂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问,写出论文。当我去参加学术会议时,我想的是如何吸取好意见修改文稿和如何发言等等。总之,没有时间想工作以外的问题,晚上倒在床上,马上就睡着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悲伤了。我深深体会到让有意义的活动把忧虑、烦恼从头脑中挤出去,是征服烦恼的重要秘诀,也是得到快乐的良方。我曾写了一首小诗《谈乐》来抒发我的情怀:有人问我快乐由,快乐千金也难购。只要掌握快乐路,快乐在身边不走。快乐的路何处有,忙碌、奉献加知足。人骑骏马,我骑牛,后面有推车的老友。比一比怎不知足,喜笑颜开快乐留。
  看来人处于困难时,通过调节情绪,投身工作,可以得到快乐,达到心理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做心理健康老人
  
  老年人心理健康应具有的特点:(1)热爱生活,喜欢活动,及时行乐,充满朝气;(2)心情愉快能控制情绪,自得其乐,充满喜气;(3)面对现实,善于适应,知足常乐,充满勇气;(4)人际关系协调,家庭和睦,助人为乐,待人和气。
  快乐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快乐是一种动机力量,能使人精神振奋。要像罗斯福被盗后仍能保持乐观心态那样,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罗斯福在被盗后说:第一,贼偷去我的东西,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了我的部分东西;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斯福这样与友人报平安,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国家大事,个人被盗是小事一桩。同时也说明他善于从不幸中发现大幸,不为眼前烦恼所困扰。碰到不顺心的事换个角度思考,就不会陷于悲观失望之中,就能够摆脱不幸事件,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不已。
  有一位老人宋书如在三年内失去两位亲人,失去了心爱的女儿后接着又失去相伴走过风风雨雨的老伴。她虽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以坚强的意志笑对人生,愉悦自己,感染他人,战胜了不幸,成为知名的快乐、健康老人。
  有位老人自编“五要开心”歌:一要淡泊:小视名权利,含笑谈人生。二要超脱:不要争高低,甘当局外人。三要宽容:胸怀若天地,得让且忍让。四要知足:机遇不相同,自然有差异。五要活动:切忌孤闷寂,尽情寻乐处。还有人提出“三忘三不”:忘记钱财,忘记子孙,忘记死亡;不为钱财奔波,不为子孙操劳,不畏惧死亡。这正是心理健康的老人才能做到的。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相信看《建国大业》的观众心态都差不多,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到辨认“明星”上。百数十位当红明星,穿上“古装”,要认出来,还是需要功夫的。刚开始辨认,我就说错了几个名字,惹来女儿的好一顿讥笑。  范伟扮演的厨师长郭本财的出场,引发了全场的笑声,掀起了第一个小高潮。王宝强与葛优掀起第二个高潮。王宝强向葛优汇报“前面有个地主大院”,生动真实,又颇有喜剧色彩。冯巩也不甘落后,亮了一下脸,说了一句“我说的,他们
期刊
我55岁从部队离休,今年81岁。从2006年3月到2009年8月,三年多时间里,我4次出现脑中风前兆,同时4次成功逃脱了脑中风的魔爪。  2006年3月的一天清晨,我和往常一样掀开被子,低头拿尿壶,突然感觉头昏欲倒。我勉强出了房门,没走几步路,左脚麻木失去了方向。就在此时,我脑中闪现出过去看过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过:走路失去方向,讲话口齿不清,突然性的耳背眼花健忘等等,都是脑中风的前兆。文中还说,
期刊
如今,百姓生活中银行卡越来越多了。大家持有多张银行卡的最大理由是各卡的用途不一样。日前工行的一纸调价令,再次引发了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对银行卡收取各类费用。  一般说来,目前银行卡可能存在以下收费陷阱:  ①工本费;②年费;③ATM机取款收费;④异地取现费;⑤同城跨行费;⑥电话银行收费;⑦柜台汇款网银电话银汇费;⑧到款时间查询费用。  可见持有不同银行的银行卡,并不利于个人资金的管理,需要对账、换卡和
期刊
作为我国整复外科奠基人之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涤生,早在“二战”期间,就是美军医疗队的优秀军医。如今,已91岁高龄的张老,仍会亲自为一些疑难病例做手术。   “其实,我的身体不算‘壮’,但算是比较健康的。9年前知道自己患上了肺癌,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不害怕,也不着急。结果手术十分顺利,恢复情况也很好。”张涤生认为,老年人最重要的是用一种“带病延年”的心态面对生活,“年纪大了,谁都免不了一些
期刊
退休前,我就“任命”自己为家庭营养师,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做营养师,首先要在营养学理论方面略知一二。初入行,就像小学生学数学,先做加加减减。自己动手,既可以随自家口味,又可以省钱。  看到报纸上讲油炸、腌制食品不宜多吃,我就先把炸油条、炸馍片等油炸食品给请下了餐桌,让腌制的咸菜、酱类下了岗。这就让餐桌上有了什么是健康饮食的争鸣,通过争鸣,让“吃什么、怎么吃”在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共识。  
期刊
当今时代,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物质的丰足、医疗保险事业的完善,不仅使人的生命得到了延长,而且老年人的标准似乎也有了新的界定。一位古稀老人被晚辈尊称“您老人家”时,居然愠然作色:“这称呼我可不高兴啰,谁说我老了!”  诚然,生活中的老年人确实少见了传统印象中的老态龙钟模样,60岁健步如飞、70岁鹤发童颜、80岁精神矍铄者比比皆是。他们不甘老,不服老,老骥伏枥,雄心勃勃:或“余热无穷”要干一番事业
期刊
杭州老人张欢苗,不仅食用何首乌保健身体,还上山采集何首乌,制作成一盆盆极富艺术价值的盆景。  现年71岁的张欢苗精干利落,讲话中气十足。有谁知道10年前,他还是个老病号,时常到医院报到。后因胃出血他提早病退。在家养病期间,他经常翻看各类医书,知道了何首乌“解毒、消痈肿、治五痔、润肠通便、止心痛、益心气、黑须发、悦颜色”,可能对自己治病有帮助。  此后,他经常到杭州的各个山头留意、寻觅何首乌。开始他
期刊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福乐里8号楼有两位老姐妹,大姐毕萃新,现年102岁,小妹毕萃云,现年90岁。大姐1978年离休前是抚顺卫生学校的校长,小妹一生悬壶济世,姐妹俩小时感情很好,晚年更加姐妹情深,大姐带着女儿毕黎光在1990年把户口迁到烟台与妹妹同住。如今,大姐近20年从未患病吃药打针,妹妹行动自如,生活自理。  姐妹一生爱乐不知愁,上班时天天快乐工作,不上班时天天快乐生活。每天都读书报、听新闻、学习
期刊
老年精神异常是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往往由于没有及时发现症状信号,使部分患者丧失了及早治疗的良机。  常见的老年精神异常“信号”有以下几种:一是怪,这是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影响,出现虚幻、怪异的听觉。二是疑,即无中生有或认为同事、邻居、亲属等对其迫害。有的病人认为他人嫉贤妒能,从而与别人积怨成仇。三是懒,而且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
期刊
家住长沙雨花区湖湘社区的105岁老人李莲英越活越精神,不仅生活能够自理,每天还能手洗衣物。那么,这位百岁寿星的养生秘笈是什么呢?老人说,保持一颗童心最重要。  今年105岁的李莲英老人是社区出了名的“长寿明星”。她家四世同堂,最小的曾孙子也有十几岁了。问起李老太太,街坊邻居们都不得不佩服:别看她这么大年纪了,健康指数全达标,前几年还能踢毽子呢。  见到有人登门拜访,老人笑呵呵地站在门口招呼大家,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