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轨迹与启示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必然组成部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共和国成立同步,在高考恢复后进入良性发展势头,并在改革开放后获得勃勃发展的生机。学以致用的客观规律支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做出新的成绩,而且,必将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时代更加开拓进取。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轨迹;学以致用;开拓进取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大学的课程建设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尤其是外语课程建设呈现打基础、求发展、上水平的发展轨迹。大学的外语课程建设尤以英语课程建设为龙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中都占有重要位置。特别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策后,为培养适应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探索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英语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轨迹
  其一发展阶段的划分。建国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可分初步探索阶段:1949—1977年;缓慢发展阶段:1978—1986年;快速发展阶段:1987—2001年;蓬勃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其二课程建设的变化。
  (1)公共外语课程的前身,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初始开设为公共外语课程,但对外语语种的选择左右摇摆,大学生规模较小,以及受到文革的种种干扰,从一开始就制约了课程建设的发展,可以说共和国成立后30年的“公共英语课程始终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
  (2)恢复高考后的变化。1977年,随着高考的恢复,大批学生涌进大学校园,才标志着人们开始把大学英语课程成为大学课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当时的英语课程对象人数较少,新生的英语水平是很低,不少是一点没有基础的,就是从工厂农村考进的历届生,而教师大多是从俄语转过来的,因此整个公共英语课程的水平是很低的,对公共英语课程的目的、要求都是相当模糊的。
  (3)英语四、六级考试。1987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正式开始实行。不仅是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的评估体系,同时也是教委检查各大学英语课程质量的依据。客观地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影响很大,功不可没。它直接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引起各级教学行政部门,甚至整个社会的重视,从而推动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改革。可以这样说,没有四、六级的统一考试,就不可能有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也不能有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的迅速提高。这个时期的大学英语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也成为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和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和贯彻,不但名称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也做了很大的调整,特别是加大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与此同时,国对大学英语在逐步进行调整、完善,更加注重培养人才,进行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更加注重大学课程的自主性;更加体现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等。
  二、回顾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轨迹的启示
  1.人才的国际化水平为大学英语教学竖起了路标
  如何通过大学外语教学来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摆在我国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对于国际化人才的专项研究首先出自于2001年12月的“上海构筑国际人才资源高地”。在课题报告中开创性地给了国际化人才一个基本概念:“指具有较高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另一个关于国际化人才的概念来自后来学界的理论建树,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强调“国际化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全球视野和胸怀的人才,具有跟国际对接、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才,或是那些能够适应跨文化、具有在国外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人才以及能够在国际市场把事情搞定、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
  2.国际化人才素质必备的英语能力给予了大学英语教学开拓进取的动力
  我國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八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指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纲要》所指出的国际化人才具有广泛性。虽然对于具体的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每个人的定论有不同,但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的实际,对我国的国际化人才素质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素质:一是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二是,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三是,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四是,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五是,有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六是,有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七是,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国际化人才应是全球化本土化的结合,必须根植于祖国文化土壤,具备深厚的祖国文化。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培养出国际化人才,脱离了或忽视了外语(特别是英语)学习是不可能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就业及可持续发展、考研、和出国留学等诸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新时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适应开放融合的国际社会发展,更要立足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学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和社会交往所具备的英语语言方面的能力以及所需的综合文化素质,可以说。进一步廓清国际化人才素质必备的英语能力给予了大学英语教学开拓进取的动力。
  作者简介
  孙玉霞(1963—),女,吉林省长春市人,东北电力大学输变电技术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为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一直以来,我都要求自己在百忙中抽时间多读书。全国课改优秀校长隋鑫主编的《生活小故事,教育大智慧》这本书实在让爱不释手!书中收集了一百七十多个生活的小故事,而每个小故事后面,都加上了“教育锦囊”,那是从小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教育大智慧!这些小故事贴近我们的日常工作,读起来似曾相识。“教育锦囊”给予了我们教书育人的种种提示,开启了我们成就事业的智慧大门!我从这本书中领略许多许多……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所以小学英语教学不但要求小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而且还要求大家能够进行交流与互动,但从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机械化的单词背诵、课文默写仍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法宝,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会让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课本剧;小学;英语;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摘 要: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或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的,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特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开放式提问;培养发散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