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中本地非物质文化的有效融入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土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家乡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因此我们开展关于本土非物质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我们家乡本土的非物质文化,感知本土非物质文化神奇的魅力。我们幼儿园应该挖掘乡土资源并把它转化为教育资源,将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建构游戏中去,让幼儿在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基础上,建构彰显本土非物质文化的建构物群。
  【关键词】建构游戏 教育模式 非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213
  《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家乡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环境的优势,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家乡是客家首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的客家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美丽的生态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或玩具进行的构造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的活动,也是他们对周围生活经验的反映。我们幼儿园应该挖掘乡土资源并把它转化为教育资源,将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建构游戏中去,让幼儿在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基础上,建构彰显本土非物质文化的建构物群。
  一、开展主题活动,感知本土物質文化
  本土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家乡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因此我们开展关于本土非物质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我们家乡本土的非物质文化,感知本土非物质文化神奇的魅力。为此,我们以《大美汀州》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家乡本土非物质文化的教育资源为主题服务。
  家长是第一资源,所以在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带孩子游玩“大美汀州”,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去了解、询问,感知风景秀丽古汀州的名胜古迹的神奇,感受本土非物质文化神奇的魅力。亲子活动后孩子们的话题多了:“古代的客家人真厉害,城墙和城门是用什么材料建的?为什么亭子两边的亭角都往上翘?跳石桥的石墩怎么那样?客家母亲园的母亲像那么高……我们以孩子们对家乡非物质文化的探究兴趣为契机,开展了《我是汀州小导游》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客家风景名胜我知道》《戏说家乡人文景观》《家乡古建筑知多少》等讲述、谈话活动让幼儿与同伴分享亲子活动中调查、询问、了解、发现;在科学区中让幼儿用记录形式记录调查和询问结果;在区域中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客家风景名胜、人文景观,以及富有本土特色神奇的古建筑物的表达表现。
  通过开展《我是汀州小导游》主题活动,幼儿对家乡风景名胜、人文景观,以及富有本土特色神奇的古建筑物有了初步的感知,且较系统的了解了家乡非物质文化的博大精深。幼儿说:我们来当建筑家,来建三园阁、古城墙、城门、跳石桥、店头街好不好?由此可见,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感知了家乡非物质文化,还不知不觉萌发了幼儿建构的兴趣。
  二、打造文化环境,再感建构对象特点
  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须以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深刻感知印象为基础。所以我们采用参观、访谈、绘画、视频、录像、照相等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物,加深对建筑物的印象,也为建构活动地开展积累感性经验。如在主题墙上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规划、设计、布置“汀州旅游路线图”,并在旅游路线上的景点建筑物上贴上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制作的富有家乡非物质文化鲜明特点的作品,这样他们对古汀州非物质文化又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幼儿对建构对象的特点能更系统地了解,我们利用参观、视频、图片等,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景点的布局以及桥、亭子、古骑楼、栈道等主体建筑物的结构和造型。在园内营造游戏文化的大环境,在幼儿园小晒台布置富有客家古建筑的古城汀州特色景点:精巧别致的客家两层古民居(汀州古典骑楼)——雄伟壮观的古城墙城门(三元阁城门),古色古香的跳石桥(桥墩、桥面、凉亭),形象逼真的龙潭公园(千年乌龟、机灵小猴、腾空蛟龙等),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启迪。
  引导幼儿观察汀州名胜古迹的各种特色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如房子是有层次的,房顶有尖的、平的,也有圆的,桥梁是桥面和桥墩组成的等等)。
  我们还收集了许多客家民间传统的劳作用品,石臼、米筛、火铳、蓑衣等,布置“秀丽山城—汀州”立体场景以及“客家母亲园广场”“客家山寨—丁屋岭”的背景图。抬头仰望,天花板上挂着写有百家姓的小红灯笼;在迎面可见的小舞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风景图片,孩子们一来园就可以到此玩拼图游戏,还把相应的图片摆在相应的旅游路线图上让小导游进行讲解介绍。
  幼儿园着意打造的浓郁客家名胜古迹建筑的本土文化环境,让幼儿每天受到视觉的冲击和熏陶,再一次清晰地感知到了建构对象的特点。
  三、收集本土资源,彰显建构主题特色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我们选择孩子们熟悉的家乡本土非物质文化的内容、材料来开展建构游戏活动,来彰显建构主题特色。
  1. 选取本土内容 彰显建构主题特色。
  以往的建构内容都是选择远离幼儿生活的:鸟巢、首都天安门广场、广州长隆公园、龙岩中山公园……等幼儿不熟悉的内容,孩子们也不知道怎么建构,在这样的建构游戏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要我搭什么我就搭什么,由于幼儿对教师预设的建构游戏主题缺乏感性的认识,就无法完成建构任务,久而久之对建构游戏活动失去了兴趣。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在“一江两岸”、“客家母亲源广场”的建构活动中,我们将建构游戏的内容与《我是汀州小导游》主题活动本土化内容有效的整合。幼儿在对汀州古建筑的来源、特点、色彩有了了解之后,便对搭建“一江两岸”“客家母亲源广场”“客家山寨—丁屋岭”感兴趣,幼儿在对“古城墙”、“三元阁”“跳石桥”“凉亭”等的建筑特点及布局有细致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之后,建构 “一江两岸” “客家母亲源广场”……的游戏内容由然生成,并自然地融入到游戏之中,参与游戏的热情高涨,主题伴随游戏的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内容,而游戏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不断深入,建构主题就更彰显了本土化。   2.使用本土材料 彰显建构主题特色。
  材料作为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自主操作的工具,探索知识的媒介。《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因此,我们围绕主题活动《我是汀州小导游》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名胜古迹的建筑特征,并以建构游戏为载体,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随手可得的本土自然类材料和生活类材料。如:石头、沙子、泥土、瓦片、砖块、稻草、木块、竹块、竹筒、竹板、竹杆等自然类材料;各种纸箱,酒盒、油瓶、饮料瓶等生活类材料。
  如在大班建构“一江两岸”“客家母亲源广场”“客家山寨—丁屋岭”;中班建构:“美丽乡村彭坊村”“马罗梯田印象”的活动中,幼儿用石头、沙子、泥土、瓦片、砖块、稻草、木块、竹块、竹筒、竹板、等自然类材料建构古街、石桥、水车、石子路、竹林,蓝绸带或蓝色的皱纸做汀江河,河上铺上鹅卵石等。“两岸中的树”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制作的各种各样的树。汀江上幼儿用收集的竹梯代替“跳石桥”的桥面,用竹筒垒高成石墩,用硬纸板做成两边翘脚的亭子,在亭子上画瓦片。
  用木板、竹筒、王老吉瓶、花生牛奶瓶、奶粉罐等进行平铺成占道,纸箱盒画成专块围成汀州古城墙,用木板搭建三元阁城门,城门上竖起竹竿高高挂起百家姓灯。
  用硬纸板做成一个个大石头,竹片和竹筒搭建凉亭,活灵活现的“龙潭公园”展现在眼前,“建构物群”的本土特色得到有效的彰显。
  四、引导自主游戏,重现家乡物质文化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游戏活动之一,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以想象为中心,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和废旧物品,通过手的创作来主动地、自主地、创造地反映现实生活,重现非物质文化。
  1.自主确定游戏主题。
  在建构游戏中首先让幼儿参与讨论确定建构主题,只有幼儿自己喜欢的他们才能积极地参与游戏。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与需要,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捕捉游戏主题形成的契机。
  如主题活动《我是汀州小导游》,教师与幼儿交流各自的参观见闻:“古城墙城门很神秘、龙潭公园很神奇很美丽、客家母亲源广场很壮观、很好玩”。孩子们被古汀州的建筑所吸引,有的说:“我回去以后要搭和这里一样的房子……。”
  于是,“一江两岸”“客家母亲源广场”“全国十大名街——店头街”等的建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如在建构“一江两岸”时,小朋友发现“游客”在游玩时没有好玩的地方。这时教师就引导幼儿讨论:怎么办呢? 小朋友提出要在三元阁旁搭建一个“游乐园”,他们认真地商量如何建构“游乐园”,他们找来了材料,不一会儿,“一江两岸”的建构中又增添了一座自己构思搭建的“游乐园”,他们开心地欢呼起来。幼儿不仅发挥了聪明才智,还体会了游戏的乐趣。
  2.自主参与建构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更多想象创造的空间,让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建构、大胆想象、创造性的重现家乡的优美独特的景观。如在确定了“一江两岸”的游戏主题以后。
  首先,以“我是汀州小导游”引入,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回忆旅游景点中景物主要的特征、分布,可以分为几个景区?设计了“汀州导游”规划图。
  其次,幼儿按规划图,选择“建构牌”自主分组,选择游戏伙伴,进行协商分工,一起交流讨论用什么材料建什么?怎么建?可用哪些辅助材料,运用什么方法搭建才能既稳固又富有造型美。
  最后幼儿用平铺、延长、围合、垒高等方法建构古城墙、三元阁城门、跳石桥、凉亭、龙潭公园、栈道、店头街、古典骑楼等富有本土特色的古建筑物。
  他们利用自己收集的本土建构材料进行建构。有的用竹梯、竹筒、木板等替代物搭建跳石桥的桥面、桥墩,有的用废纸版做成凉亭顶(两边屋檐翘起上面挂上紅灯笼,有的则采用空奶瓶装饰成了大桥上的照明灯。
  然后,根据联想“河里还会有什么?”等,他们七嘴八舌“乌龙船”“小鱼”“小鸭”……于是多了一些具体形象的内容。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建构,家乡文化景观得到了重现。游戏结束后引导他们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各自的建构区域:建构的是什么?跟那些小朋友一起完成的?用了那些材料?为什么?在这样的自主游戏的课程模式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体现,观察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其他文献
在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东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南扼闽江入海口,北控闽浙通道的连江,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以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为使命,以
摘要: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西南部、甘肃省的南部、四川以及云南的西北部。藏传佛教建筑是体现藏族独特民族特色的一个最好体现,我们熟知的就有布达拉宫、拉卜楞寺、大昭寺等,藏族地区的气候特点多为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日温差大。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这些藏传佛教建筑显得格外的金碧辉煌,与西方印象派中对光影和色彩的描绘十分吻合。  关键词:藏传佛教建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体育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体育和非体育两个专业的学生
期刊
本人一直潜心在美术区游戏中发现科学现象,寻找科学游戏,开展各种融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褪去了“科学”高高在上的面纱,让幼儿知道原来“科学”就在身边,就在美术区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年满3岁还没去幼儿园的孩子,如果要求他一日只吃三餐,每餐吃饱,然后等着吃下一餐,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小孩子,特别是4岁以前的儿童,他们的胃容量很小,每次只能吃一点,但身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