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分级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分级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18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医生工作站及内镜中心数据库中,检索经内镜治疗和(或)外科手术治疗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依核分裂象数对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级.通过返院复查及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以患者死亡或2014年7月为随访终点.多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双向无序卡方检验.结果 18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0例,女63例,男女比例为1.9∶1.年龄为14 ~ 83岁,平均年龄为48岁.临床症状:便血者74例,健康体检无意发现者70例,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者各9例,其他的临床表现有肿瘤标志物升高、腹胀或合并多种症状等,无一例表现为类癌综合征.183例患者中,同时伴发肠道息肉14例,合并管状腺瘤5例,合并结直肠腺癌3例,合并小细胞肺癌1例.肿瘤直径<1 cm 162例,1~2 cm14例,>2 cm7例.肿瘤距肛门距离为(5±3)cm.183例患者中,130例行内镜治疗,43例行外科治疗,10例误诊小息肉行钳除,未行进一步治疗.183例患者中,G1级158例(TNM Ⅰ期154例、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2例);G2级21例(TNM Ⅰ期13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2例);G3级4例(TNM Ⅰ期1例、Ⅲ期1例、Ⅳ期2例).183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肝转移,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4例患者死亡(G1级4例、G2级6例、G3级4例),5年生存率为92.35%(169/183).不同分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在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49,71.587,32.135,55.486,56.512,P<0.05).结论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男性好发,部位多位于直肠中下段,多数肿瘤直径<1 cm,多数患者为TNM Ⅰ期,G1级.不同分级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不同,按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级对预后有参考价值,制订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分级的因素。

其他文献
Alport综合征是遗传性肾小球基底膜疾病,血尿、感音神经性耳聋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是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眼部异常,此外极少数患者伴有弥漫性平滑肌瘤.Alport综合征伴弥漫性平滑肌瘤发生率低,受累部位常为食管、气管和女性生殖道等,并可出现吞咽困难、餐后呕吐,反复发作性支气管炎等呼吸困难的症状,其中以弥漫性食管平滑肌瘤最常见.同时伴有食管及胃巨大平滑肌瘤的Alport综合征的患者罕见,通过分析临床资
肺疝是指肺实质经胸壁的某些薄弱点突出于胸腔正常界限之外.多好发于前胸壁肋软骨与肋骨连接处,因为该处连接薄弱且其肋间相对较宽.肺疝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1,2],其中大多数为个案报道.这些报道中,以外伤或胸部手术后引起多见,部分是先天性的。
期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体格检查发现胰尾及胃窦部占位性病变2周于2013年6月入院.患者自述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不适.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均正常,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50及CA724均为阴性.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CT检查:胰尾部见直径约1.8 cm的类卵圆形强化结节影(图1),边界光滑,内部密度均匀,
目的 探讨阑尾圈套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通过阑尾圈套器丝线悬吊的方法行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采用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结果 50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其中1例穿孔性阑尾炎腹膜外位,暴露不清,采用三孔法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不包含麻醉前后及准备器械时间)为(35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及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冲洗液CEA和多巴脱羧酶(DDC)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腹胃癌根治术者各42例,设为机器人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收集患者手术前后腹腔冲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CEA和DDC浓度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联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或MRCP检查评估结石分布及肝脏功能,依据术前评估和分型,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应用胆道镜辨别胆管结石分布,引导取石或者网篮协助取石,评估胆总管下端Oddi括约肌功能.依据Oddi括约肌功
心脏瓣膜病的严重病变,致心脏功能严重不全,并继发其他脏器的损伤,可伴有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的改变.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肝脾肿大、胸腹水,严重者出现肝、肾、肺等多脏器的功能不全[1].这类病人经积极围术期处理、重视术中心肌保护,其预后还比较满意.2000年8月至2003年9月,我们共收治2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其中21例合并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
期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而不放置引流管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其中研究组(20例)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对照组(20例)于肝下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CT及B超,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
为推动高校科技期刊出精品、创特色,促进高校科技期刊提高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表彰在高校科技期刊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开展“2014年中国高校医学期刊系列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期刊和个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经过申报和评审,从全国高校医学期刊中脱颖而出,荣获“2014年中国高校医学期刊最佳实践奖”。本刊编辑部主任陈敏教授被评选为“2014年中国高校医学期刊
期刊
肝内胆管结石是存于肝内胆管、位于肝管分叉以上的结石.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比例越来越高,这类结石的发生与胆道感染或梗阻无关.这一情况提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不仅仅存在于胆道微环境的改变,其源头很可能在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代谢功能的改变.笔者从胆道流体力学角度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