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议论文辩证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辩证分析,把握分寸,一分为二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凡事要一分为二,不可走极端,要留有余地。在肯定某一事物的同时,应适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否定某一事物的时候,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其中正面积极因素应适当加以肯定,这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在“个性与集体”的话题作文中,有同学这样写:追求个性与注重集体表面上似乎相互矛盾,实际上两者是密切相连,可以相促进的。集体需要有个性的创性与独特的魅力才能发扬壮大,个体要服从集体,时刻有团结意识,才能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
  当然追求个性、崇尚英雄本身并没有错,但个性是要在共性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要有团结协作的集体后再施展个性为好。这样就很好地分析了“个性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对立统一的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它准确地提示了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与途径。
  二、辨证地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并且事物还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我们应该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这就是辩证分析。
  议论文写作,应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思路才能纵横捭阖,论述才能辩证有力。
  对于素材“扛起责任,做一领跑者”(介绍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一位学生围绕“责任”写道:仰首瞻望,我看见一袭红裙的她,执着“刚”“柔”两面旗帜,便感动了一片天地。她在管理企业时的刚毅原则可能会让人觉得很冷血,但那都是为了事业发展的责任心使然。纵然尘世浮华,还是不能掩盖她身上夺目的光彩,亦不能抹去她“兼济天下”的情怀。传奇女子董明珠用责任的如椽大笔,描绘了她独一无二的人生。对内,她始终以企业员工为生命线,努力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对外,则扛起了“服务社会”的大旗,积极地投身公益,为社会减轻负担。
  诚然,事物本身都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董明珠这个素材也是如此。此片段深入挖掘董明珠“刚”性之美的丰富内涵,同时兼顾“柔”之品性,辩证分析中明确了观点。
  同是面对这则素材,一位学生则转换思路,就“坚持与改变”这个话题写道:
  虽然她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用自己的坚忍和执着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其实,能够在36岁时重新选择和定位自己的人生,并且一直坚持,本身就需要种令人敬佩的勇气。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必须勇于改变自己。但一味地改变,会让自己毫无方向,适度的改变则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董明珠的这份自信与霸气在有些人看来是执拗的,但这也正是她刚毅、有坚持的表现。董明珠正是改变了该改变的,坚持了该坚持的,所以,她的人生很精彩。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需要在思维方面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素材的丰富内涵,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说理透彻、论证严密。
  三、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如材料:有一群鸟雀飞来了,捕鸟人布了一张大网在林中等待着,结果网到了不少鸟雀。有一个人在旁边仔细观看,发现每一只被网的鸟头只钻进一个网眼。他心里想,捕鸟何必那么麻烦地把许多网眼结在一起呢?于是那个人便制做了一些单个网眼挂在各个树枝上,结果一只鸟也没有捕到。阅读上则寓言,确立立意,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哲理提示,系统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在系统整体中,要使局部受控于系统整体,同时又反作用于系统整体。一个一个的网眼,只有组合起来,形成“网”,才能发挥网眼的个体作用。网眼一旦离开了组合的网,就失去了自身的作用与意义。正如一滴水若从水流中分离出来,便很快会蒸发消失,若与无数的水滴汇聚起来,才能奔腾咆哮,汇入大海,便会掀起狂澜巨涛。
  世界上的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在议论文写作中,应运用联系的观点。善于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发现试题材料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分析这种联系的科学性,避免“一叶障目”或仅“就事论事”的毛病。
  ★作者单位:福建武平一中。
其他文献
一、夯实基础,广泛阅读  1.准确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扫除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首先,要训练学生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我要求我的每个学生必须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古代汉语词典》,以备随时查阅。例如:在上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我让学生当堂查“休戚相关”这个成语,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强调指出“休”是“快乐”之意,“戚”是“忧愁”之意。由此联系到“休戚与共”、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6页),卷二七附考《武举增补张仁愿为武进士》,考云:
中国之设立轮船通商局也,亦既有端倪而可望成事矣。今备论其利害以著于篇,使世之揣测此事者有可考焉。按和约,西商轮船只准其来往各通商口岸之间,此外未尝广其踪迹也。则华人自造
心理学家赤瑞拉(Trecheler)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通过获得信息的来源顺序分别是视觉(占获取信息量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等。这个结果提示在日常的教学训练
医院是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知识密集,靠医疗技术发展窗口服务型事业单位。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本院临床医疗、科研等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医护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对课题的研究、设计、查新、选材都离不开图书馆的帮助。图书馆管理工作是门科学,做好医院图书管理工作不仅能使图书馆知识宝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是广大医护人员获得科研成果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孵化石和摇篮。   二级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每天都要上课,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热爱语文,乐意听好每节语文课。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牢记讲过的内容,并最终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去思考。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学中,
为更好地防御山洪灾害,提高防御系统预警防范水平,采用事故树和层次分析法相耦合的方法,在进行了大量洪水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山洪灾害的影响因素。依据结构重要度和专家打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联系性的学科。开放,才能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开放,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蓝天中自由飞翔;开放,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和谐与活力!语文教学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课堂模式。所谓“开放”,应是敢于突破“以书本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案为本”“以分数为本”的束缚。  一、开放地进行教材取舍与开发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能凭借不能死守。”在教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课后有一道"探究·练习",题目是这样的: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反复诵读课文,并仔细品位下列句子,体会
一、语文课堂渗透信息伦理教育的基础意义:保护中华传统文化  母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凭借母语思想、想象、学习、工作,所以语文在组织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方面,可以实现跨时空交际作用,从远古先人到子孙后代,从个人空间扩展到世界范围。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和最基本的形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语文课程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结着文化的精华,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