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疾病防治学习班简讯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_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医务人员特别是皮肤科同道们的努力,梅毒、淋病、软性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性病,得到了较彻底的防治,可以说是基本上消灭了.

其他文献
患者男,35岁.四肢皮肤反复起皮疹、有时微痒,夏重冬愈已10年.
患者女,22岁,于1385年4月2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一周植树后,进食首楷午餐一次.当晚头痛乏力,全身痰痒,胸、背部发现许多小红斑.
疗效判定标准及治疗结果:痊愈为皮损完全消退,不留下痕迹.显著好转为皮损80%以上消退,偶有少数粉刺丘疹发生.好转为皮损消退40%以上或皮损缩小,炎症明显减轻,新发疹较前减少.

本文报告1984年在山东省平阴县发现的我国首例由棘状外瓶霉所致的系统性暗色丝孢霉病,患者为9岁男孩,主诉为全身泛起黑色斑块伴有痒感1年余.X光片显示四肢骨骼多处囊状变性和病理性骨折.血、大便、皮损及淋巴结活检标本的霉菌培养均阳性.其菌种经培养鉴定和扫描电镜检查证实为棘状外瓶霉.

期刊

9岁以下儿童的结节病少见,而儿童红皮病型结节病伴有头皮萎缩性脱发和双膝关节腔积液更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1981年,五妙水仙膏协作小组首先报告了五妙水仙膏治疗血管瘤等皮肤病的疗效.为了进一步观察对血管瘤的疗效,作者将1981-1982年间用此法治疗的103例小结如下.
徐宜厚同志编著的《中医皮肤科诊疗学》一书,已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问世.该书内容丰富,博而不杂,言简意赅,颇具特色.该书既集中医皮肤科大全,又收西医皮肤科之精微.笔者试将该书主要特点作一介绍.
期刊
本文通过免疫单扩散法测定了35名正常人、58例银屑病人和13例其他皮肤病人血浆Fn,表明银屑病人血浆中Fn含量高于正常人和其他皮肤病病人;进行期病人较静止期病人高;病程长的较病程短的高.认为病人血浆中Fn含量的增加,可能是机体对表皮角朊细胞增殖、分化过快的调节反应.提出血浆Fn水平可作为银屑病人病情活动、预后判断的指标.本文还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0例正常人皮肤和8例银屑病人的皮损做了Fn分布的
我们应用液氮喷雾法治疗扁平疣5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期刊
观察了青、老年小鼠及大鼠不同部位皮肤内的Thy-1阳性树枝状表皮细胞(Thy-1+dEC)及郎格罕细胞(LC).于C57BL/6Ss小鼠,Thy-1+dEC通常比LC大;Thy-1+dEC的Thy-1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膜,而LC的Ia抗原较均匀分布,Thy-1+dEC突起常比LC短,有的甚至并不明显,正常角肮细胞表面也有少量Thy一抗原,但无Ia抗原.二种细胞于老年动物都少于青年动物.于Lewi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