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扶贫路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y85633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文化扶贫,是一个新的生机无限的领域。
  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文化扶贫的积极性,增强文化扶贫的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先后成立了宣传教育扶贫委员会、扶贫书画院和大爱艺术团,并跟进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扶贫活动。各项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十分广泛,深受群众欢迎。
  向文化扶贫进军
  2008年12月20日上午,协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文化扶贫工程”启动仪式,之后成立“宣传教育扶贫委员会”,由田爱习副会长主管。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国家18个部委分别致函祝贺。
  为提高文化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宣教委建立后,随即组织了广泛的文化扶贫调研,开展了“文化扶贫中华行”活动。“中华行”活动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先后深入到湖北、湖南、福建、山西、陕西、江西等10多个省份和30多个县市,了解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状况和需求,明确了新时期文化扶贫的工作方向。
  文化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协会广泛组织动员社会文化资源,结合贫困地区实际需求,先后组织开展了文化技术人才培训、文化产业创意、文化扶贫交流与合作等系列活动。其中与长江文化扶贫基金会合作,依托广典集团,在北京、上海、重庆、济南等地,为近万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进行“新市民”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10年来,协会在推动文化扶贫工程中,为贫困地区的48所职业技术学校捐赠资金,资助贫困学生7.5万余名。2010年6月在北京鸟巢举办了“我的家乡欢迎您”首届中国百县文化创意产业推介会。推介会上,来自云南石林、重庆奉节、河南鲁山、内蒙古正蓝旗等10多个贫困县,展出了他们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和文化产品,使沉寂上百年的文化产品得到了有力开发。
  北京地铁,是上班族的亲密伙伴,是商业推广的黄金平台。2013年,协会利用北京地铁4号线的站台文化角,先后为江西永新、新疆特克斯、湖北黄冈、江西弋阳的特色文化进行了宣传,这些特色文化也成为北京地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继2010年第一次组织在东京举办永新书法展之后,协会又于2012年4月,协调组织江西永新县青少年获奖者,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首届国际青少年书法友好交流赛颁奖典礼,为贫困地区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路径。
  书画扶贫万里行
  书画,中国的瑰宝。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策划下,书画也为扶贫开发事业贡献着独特力量。


  2008年4月18日上午9点,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主办的“中国书画扶贫万里行”启动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协会领导和书画名家现场泼墨,将中国丹青之美再掀高潮。“中国书画扶贫万里行”的书画家们以作品表爱心,现场捐赠书画作品100多幅。
  万里行活动从北京出发,由马海君主任率36名江苏徐州籍著名书画家,历时4个月,行程3万里,走过10省两个直辖市(北京、重庆),100个工作站点,奉献出扶贫书画2676件。其中,北上慰问了煤矿工人和大草原人民以及扶贫先进单位和学校。南下走红军路,慰问了最可爱的人——解放军指战员,扶贫先进单位。瞻仰了革命圣地,慰问了红色老区人民,沿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为老区的文化扶贫起到了有力的宣传推动作用。
  每到一个地方,万里行都尽力做好这样几件事:向当地政府赠送字画,听取他们对“中国扶贫书画万里行”的意见和建议;和当地的知名书画家开展艺术交流;向当地的扶贫单位捐献字画,鼓励其扶贫;拜访当地的书画界名人名家,互换墨宝,加强交流。万里行书画作品和当地名人互换作品全部捐献给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进行拍卖。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书画扶贫的宗旨和目标,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在文化扶贫的道路上所展示的新课题、新思路、新做法,同时也是得益于社会、奉献于社会、感恩于社会的实际行动。
  文化扶贫老区行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从老区开始的。为纪念这一光辉历程,协会提前策划、组织了“文化扶贫老区行”活动,活动的第一站是江西省永新县。30多名书画家、摄影家、企业家、新闻记者组成的文化扶贫小分队,深入到江西永新、贵州遵义、陕西延安、山西太行山等革命老區,开展文化扶贫系列活动,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老区行实实在在为老区人民做了三件好事。一是为老区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协调北京龟博士汽车清洗连锁有限公司,为老区捐赠l7个汽车美容装饰店,总价值500多万元,老区复退转业军人及农民工可据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而更好地就业和创业。二是建立数字图书馆。协调北京长江科技扶贫基金会和中国教育星(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老区200所学校建立了价值1000万元的200个数字图书馆,解决了老区师生看书难的问题。三是捐赠远程教育学习卡。协调北大附中附小网校捐赠价值500多万元的网络学习卡,教师、学生持卡就可在线学习,接受优质教育。这些项目的建立,将对老区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对老区的人才素质培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活动结束后,在上海、北京举行了成果展览,集中展现了此次老区行创作的书画作品和特色文化产品。
  老区行,对于弘扬老区革命精神,传承老区文化特色,加快老区文化发展,帮助老区尽快脱贫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书画扶贫,为党旗增辉   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还举办了书画展。
  早在2008年12月28日上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就成立了书画院。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书画院名誉院长胡富国,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以及部分省市扶贫办、扶贫协会的领导共计400多人出席了书画院成立大会。书画作品拍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扶贫事业,这一扶贫方式得到了广大书画家、企业家、文艺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2011年7月2日上午,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书画院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型书画展在全国政协礼堂开幕。此次书画展以展示书画艺术、弘扬慈善精神、扶助贫困地区、构筑和谐家园为主题。艺术家们以书画的形式,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扶贫协会带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生动景象,以及地震灾区人民走出贫困、重建家园的画面。书画作品展结束后对作品进行义拍,所得资金捐助贫困地区用于扶贫事业。共展出200多幅由国内知名书画家及文化界艺术家创作的书画作品,其中50多幅参展作品是为建党90周年精心创作。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专门为此次书画展题字并展出了《伟业》等5幅作品。


  早在2007年,协会就成立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大爱艺术团。大爱艺术团以煤矿文工团为班底,以中国扶贫开发形象大使为骨干,将文艺工作者们云集在大爱的旗帜之下。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艺术团组织了大型赈灾义演,为灾区募集善款。2011年组织重走长征路,深入革命老区,举行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和红歌演唱活动,弘扬老区精神,推动红色旅游,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贫困村有了电脑室
  2008年7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小学的学生们手舞足蹈,从这天起,他们可以用上电脑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与搜狐合作,为这里的孩子們捐赠了第一批20台电脑,可供该校400余名孩子接受电脑教育。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而信息贫困,是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将关注的目光,早早地聚焦在了改善贫困村的信息化建设上。为此,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推出了“村络扶贫工程”,旨在联合社会各界人士给广大农村搭建一条信息化“高速公路”,帮助10万个行政村摆脱信息贫困状态。
  2007年3月31日,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主办的“首届信息化扶贫年会暨中国村络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金码大厦召开,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胡富国,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副主任任铁民、国际美慈组织亚太区行政总裁徐丹、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正大集团资深副总裁杨海浩、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等将近70位政界、商界、学界、公益界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来自山西应县龙泉村的村支部书记刘建银,以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一个贫困村如何通过信息化的力量,在短短3年内摆脱贫困的经验。
  同时,协会还举办了“首届信息化年会”,在全球首次提出“信息化扶贫”的概念,系统介绍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品牌项目和工程情况。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称赞村络扶贫工程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典范。商务部、信产部、发改委、扶贫办的相关领导同志和许多知名专家都对村络扶贫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倪光南院士评价说:“村络扶贫工程从9亿农民开始做起,不仅解决了我国信息化的难点,而且还为我国国产软件提供了用武之地,为我国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倪光南院士还欣然接受邀请成为村络扶贫工程学术顾问委员会的总召集人。新华社原副总编辑曹绍平评价:“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它的切入点是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是切中要害的。”
  2008年10月12日,协会开展了“绿色电脑扶贫行动”,这是“村络扶贫工程”大型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贫困农村儿童用上电脑”。做法是号召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将换代的电脑捐献出来,经过整修调试、外观处理、消毒等环节后赠送给贫困儿童,使其成为可以使用的“绿色电脑”。同时促进废旧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环保处理,保护环境。自启动以来,“绿色电脑扶贫行动”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商务部、微软、百度、英特尔、搜狐、新浪、联想等各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大力支持,截至2010年年底,该行动已募集旧电脑4517台,捐出1260台,并向全国15个省的44所农村中小学捐建了绿色电脑教室,受益学生达8万余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显著特点,是我党扶贫开发理论的新发展。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积极践行这一思想,群策群力,不断创新,运筹文化因素,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相信,在文化扶贫的领域内,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必将书写出更加绚烂的篇章。
其他文献
近日,借中国国际时装周十年盛典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隆重开幕之际。中国第一奢侈品品牌——NE·TIGER高唱开幕绝响,一场以“凤”为主题的NE·TIGER2007高级婚礼服发布会演绎出盛世繁华。  婚戒和婚纱,是时下中国婚礼的必需之物,可婚礼过后,两者却命运迥然:婚戒不离身,婚纱却悄然而逝,或许它原本就是租来的。不过,这种“缺失的文明”却因NE·TIGER发动的这一场“婚礼服革命”而为之改变。  创立
期刊
同志们,换届大会快结束了,我们将要离开协会和大家。下面,我代表我们这些老同志,与大家说点心里话。  第一,我们为什么到协会来工作  我们这些老同志,是从2004年年底前后,开始接受扶贫开发协会的任务,这其中的原因,新的会员不太了解,老同志们都很清楚。当时我们国家的农村贫困问题还十分突出,扶贫任务非常艰巨,有些地区如宁夏、甘肃等地,老百姓特别穷。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尽快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摆脱
期刊
俺叫张定林,虚岁75,是河南省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人。  前些天北京开十九大,村里11户住上新居的贫困户都到俺家看电视直播,大家一边看一边鼓掌。有的说,这个“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好,放心了;有的说,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不村里人都走光了,这可真是大好消息;有的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标准,这说到咱们心坎里了。  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俺们一直看完,听
期刊
“我们紧急呼吁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各会员企业、中国扶贫典型人物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您的援助之手,奉献一份爱心,为灾区人民捐赠爱心善款,为我们的同胞送上关爱和温暖,送上平安和祝福!为重建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我们会确保将收到的每一笔捐款用于地震救灾,并在官方网站上公示捐款接收和使用情况。在此我们谨向奉献爱心的广大会员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谢意!”  这是2013年4月22日,四川雅安地震
期刊
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依托,更是长期稳定脱贫的保证。长期以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帮助众多贫困地区做好“特色产业”的文章,打造“特色产业”的品牌,进而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目标。  回顾十年产业扶贫历程,在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的指引下,协会通过不懈努力,于2006年初步建立起甘肃、山西、江西扶贫开发产业项目库,收集筛选项目223个,发布开
期刊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实现伟大梦想的几年。党和国家作出了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举国上下都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在这种全党全民总动员的新形势下,扶贫开发事业迎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就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开发事业处在一个充
期刊
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呈现出全党动员、全民参战、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宏大格局。在蔚为壮观的扶贫大军中,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所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特点鲜明、成效突出, 22位中央领导先后作出批示。那么,作为一个社团组织,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为何能取得过硬成绩?对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他們有着怎样的理解?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二、三
期刊
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办公地,有这样一副对联:“听党话靠大家扶贫济困,不服老尽力干奉献爱心”。致力为党分忧、为民解困的民生情怀,这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10年来始终坚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追求。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历经十年发展,最重要的经验是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强化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形成不同于其他社团组织的政治本色、思想作风、组织机制和团队能量,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团文化。这是
期刊
扶贫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肩负着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小康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而扶贫人是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深入的队伍,是践行党的宗旨、执行党的政策最具体、最一线的队伍。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正是这样一支队伍。而打造这样的一支队伍,最重要的经验是加强党的建设,践行“忠诚干净担当”。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强化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形成不同于
期刊
2000年后,伴著农民工的大量进城,一批从农村考出去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工作,他们的岗位叫——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独创,对人才的培养、农村干部队伍的补给、农村管理的提升乃至就业压力的缓解,意义不可小觑。  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党委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扶贫开发归根到底还是人帮人——靠广大基层干部去帮扶,靠老百姓自力更生。在脱贫攻坚中,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