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解毒化瘀颗粒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登革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3例登革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
【机 构】
:
5100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5100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解毒化瘀颗粒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登革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3例登革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解毒化瘀颗粒.2组均治疗10 d.观察并比较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退热时间、重症及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30、2.109,P值分别为0.014、0.044),但后续治疗中治疗组ALT变化趋势平缓,AST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在治疗后及治疗后3 d时较对照组同时段升高(t值分别为2.780、2.130,P值分别为0.018、0.460),后迅速下降.治疗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o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在治疗后6 d较对照组同时段下降(t=-2.164,P=0.042).结论 解毒化瘀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减轻登革热患者的肝脏损伤,降低血浆sVCAM-1、MCP-1浓度.
其他文献
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组蛋白在被乙酰化修饰后可引起结构的改变,影响与DNA的结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参与了免疫应答的许多过程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本文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对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从脾论治”是当前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理论,其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内涵、生理病理基础、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的分析,阐释“从脾论治”理论.
自杀基因治疗肿瘤已有肯定疗效,本文着重从自杀基因作用体系、旁观者效应、基因特异转录调控序列的添加、肿瘤的基因-放射治疗、双自杀基因几个方面介绍自杀基因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
1997年Kaghad等在1p36区发现了p73基因,其编码的p73蛋白在结构与功能上与p53蛋白均具有相似性,遂被认为是一候选的抑癌基因.但此后的一些研究资料对此又提出质疑.究竟p73是p53的"兄弟"还是"披着羊皮的狼"?其真正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对5例人毛滴虫感染致急性腹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根据腹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定人毛滴虫感染,给予甲硝唑等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5例急性腹泻患者粪
目的 评价温心方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阳虚痰瘀证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阳虚痰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心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温心组口
在移植围手术期,热休克蛋白合成的增加对移植物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但术后移植物细胞表面表达及损伤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的热休克蛋白对受体免疫系统的作用还未清楚:如对受体非
目的分析本地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总体发生情况、规律及特点,加深对中药ADR的认识,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江门市药品ADR监测中心数据库筛选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