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社会逐渐从动荡中稳定下来,人们疲惫且迷茫,不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前进。但是,历史注定不会允许中国有丝毫懈怠。就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波澜迭起,中国终于在70年代末回到发展的道路上来,并为今后取得辉煌经济建设成就奠定了基础。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们毫无例外地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简单地说,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
  在新旧观念激烈碰撞之下,“70后”的人生坐标是不断改变的。早年他们立志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报效祖国”,后来为了赚钱曾经“不惜一切手段”,积累了一定财富之后他们开始反思公民的社会责任,现在“70后”又掀起了“慈善事业”和“做志愿者”的热潮……
  他们既注重传统也追逐时尚,在“60后”和“80后”中间,“70后”两边不靠,身份有一点点尴尬。不过,最年长的“70后”今年还不到40岁,他们总有一天会追寻到属于他们的一片天。
  70年代生人究竟是怎样的?其实他们并不复杂,我想用三个词概括他们的人生状态:脚踏实地、眼望苍穹、自信自立。
  
  起飞之前必须学会脚踏实地
  
  1977年冬天,寒风瑟瑟,内蒙古一片冰天雪地。
  这个冬天特别寒冷,大人们的世界都冻僵了。在院里欢快玩耍的只有几个六七岁的孩子。
  “救命!有人掉井里了。”一声呼喊打破了平静。潘老师第一个冲出门去,三步并两步跑到井口,他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掉下井的是他最调皮的小儿子潘刚。
  顾不上脱下里三层外三层的衣服,潘老师想都没想就跳进了井里。因为身体轻,潘刚浮在破碎的冰面上,潘老师却沉到了井底,他用尽全力将儿子举过头顶。
  但是北方冬天的气温低得吓人,就在潘老师救儿子的当口,下面的井水又冻上了。潘老师的双腿被卡在井底,丝毫动弹不得。
  救援人员花了很久,才用冰锥将井口重新扩宽。潘老师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冰碴子里站了足足两个多小时,最终得救。
  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潘老师却没有责怪小潘刚,甚至没有问他为什么会失足落井。可是,家里人发现,这起事件之后潘刚的性格渐渐改变了。以前的他爬墙上树无所不为,现在却显得沉静多了。也许,他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这样的一句话:无论你想蹦得多高,别忘了落脚的土地要足够坚实。
  1992年,潘刚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分配进入了一家生产牛奶的街道小厂,当时叫做回民奶食品厂。当时的大学生还很紧俏,不过,尽管如此,他的第一份工作还是最基层的操作工。
  这个小伙子沉默寡言却胆大心细,工作总是做得一丝不苟。最重要的是,尽管年纪比老工人们小一大截,可是潘刚却特别成熟稳重能吃苦,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出差,潘刚和同事们没买到火车票。本来可以多耽搁一天再回来,潘刚却坚持买站票好早点回去工作。路途遥远,又是缓慢的夜班车,潘刚钻到硬座的座位下面想猫着腰睡一会。没想到,硬座上的乘客不小心打翻了热水壶。滚烫的热水浇在潘刚的腿上。这次意外让潘刚足足躺了一个多月才能下地走路,至今他的腿上仍有深深的疤痕。
  潘刚刻苦踏实,加上他比老一辈工人更擅长利用新的科技,很快就脱颖而出。30多岁时他就担任了伊利集团总裁,成为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最年轻的老总。
  
  财富来自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就在小潘刚因为落水事件不断告诫自己今后要脚踏实地的时候,一个比他只小一岁的孩子正在抬头仰望苍穹。当时,探索神秘的宇宙是这个孩子的最大梦想。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阵天文学的热潮。在那个时代,通过望远镜观测神秘的夜空,记录下星星点滴的运行轨迹,成为许多孩子的梦想。
  当然,在今天的中学生里,天文爱好者可能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天文在当年算是非常奢侈的爱好,能“玩得起”的中学生并不多。
  那个叫做马化腾的孩子出生于海南,父母在港务局工作,家境并不富裕。而且,海南生活条件艰苦,文化设施和书籍非常缺乏。
  尽管他的父母每个月只有40多元工资,却省了又省,为马化腾订阅了好几种报刊。在这些报刊中,他最爱看的就是《天文爱好者》。据说,马家是这本杂志的忠实读者,一订20多年,至今还在订阅。
  1984年,马化腾全家搬到了深圳,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天文器材。有一次,马化腾看中了一款天文望远镜。父母一问价格,好家伙,一架望远镜要将近1000元。当时他们夫妻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才100多元。
  买还是不买?父母犹豫再三,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后来,妈妈偶然看到马化腾的日记,上面写道:“未来的一代科学家就这样被老爸老妈扼杀在摇篮里了。”父母感慨了半天,终于凑钱将望远镜搬回了家。
  从那以后,望远镜成了马化腾最亲密的朋友。终于有一天,天文望远镜要派上大用场了——晚上有大规模的流星雨。
  从下午开始,马化腾就在五楼天台上早早架设好了望远镜,并且一直守候在旁边。大半夜过去了,马化腾的父母估计流星雨早就完了,却迟迟不见马化腾下楼。爸爸就沿着小竹梯爬上天台,发现他已经倒在地上睡着了。原来,观测流星雨的事情让马化腾太期待了,这种兴奋来得太早,等流星雨真的到来时,他的身体早就顶不住了。
  马化腾虽然是个天文发烧友,但从未因为爱好耽误过学习。他的成绩一直不错,最终考取了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他渐渐发现,宇宙是一个宏观世界,电脑是一个微观世界,这个微观世界的精彩程度丝毫不比宏观世界逊色。他希望有一天能将那个星光灿烂的宇宙搬到每个人的世界里来。
  马化腾以与研究天文同样的热情钻研电脑,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1998年,马化腾创立了腾讯公司,它的产品就是现在我们几乎人人都会用到的QQ。在马化腾的眼里,QQ世界就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星系,每个人都是其中一颗特立独行的星球。
  2008年,马化腾以83亿元身家排名中国IT富豪榜首位。
  
  自信自立,才能自强
  
  从“70后”开始,想在中国土地上追求成功的人们多了一个必要的参赛条件——高学历。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功者当中不乏草莽英雄,不乏从赤贫中崛起的能人——他们可能压根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但是,“70后”里的财富新贵基本都是学业优异的人才,他们驰骋的领域大多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
  上世纪70年代,上海一条普普通通的里弄,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正抱着牙牙学语的儿子在楼道里转悠。“波波你告诉爸爸,长大了干什么?”“我长大了干大事!”整个楼道回响着孩子稚嫩的童声和父亲爽朗的笑声。
  这个孩子叫邵亦波,父亲从小就告诉他,你要相信自己是非常优秀的,是与众不同的;将来能做大事,也注定要做大事;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是辜负了自己,对不起自己。父亲认为,有了这种想法的人,会为了梦想一直努力,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或许因为父亲从小就赠予了邵亦波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之一——自信,他小小年纪就显得资质过人。1986年11月,全国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举办了。邵亦波当时13岁,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比较瘦弱,脑袋却大过常人。站在人群中,他非常显眼。
  这个大头孩子气定神闲地走进赛场,镇定自若地开始答题。在全国150万个参赛者中,邵亦波获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他因此获得了“大头神童”的称号。
  邵亦波小学毕业时已经在上海声名远扬。所以,不少重点中学闻名而来,希望把他招至门下。这时候,父亲再一次为他的人生引路,反复考量后,他决定让邵亦波去华师大二附中念中学。这所中学是当时的全国重点,教学质量不错,而且注重英语教育。但是这些还不是邵爸爸最看重的。原来,华师大二附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当时邵亦波在同龄的孩子中已经很优秀甚至是过于优秀了,如果他学不会融入集体,那么将来肯定不能施展所长。邵爸爸认为孩子在寄宿学校读书能锻炼自立的精神,学会和同龄人打交道的本事。
  果然,邵亦波刚入学就像许多成绩特别优异的孩子一样,在集体中被孤立了。宿舍里有4张上下铺床,住8位同学。邵亦波上铺的那位同学不仅处处和邵亦波过不去,还联合寝室的其他同学对付邵亦波。起初的几个月里,邵亦波非常苦恼。每到星期六中午,他就收拾好背包,只等下午的课一结束就立即回家。
  父亲告诉他,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人一辈子都是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度过的。一个人即便再有能力,没有别人的支持也很难做成大事。邵亦波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周末不再着急回家了。在宿舍的日子里,他也不再埋头读书,而是主动与同学们交流,聊天玩游戏。渐渐地,同学们不再排斥这个“大头神童”。上铺的那位同学甚至还成了他的好朋友。
  学校生活变得愉快了,邵亦波的学习就更有动力了。18岁那年,读高二的他两次参加了美国高中数学邀请赛,两次以满分的成绩荣获特等奖。同一年,他被哈佛看中,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凭借着自立与自信,邵亦波很快适应了美国的生活。1999年,他归国创立易趣网。2003年,易趣以22亿美金的价格卖给eBay。
  目前,大部分“70后”仍然在跋涉,就像在人生的长河中驾驭属于自己的那艘大船。他们左手拿着的是继承自前辈的桨,叫做“脚踏实地”;右手拿着的是要传给晚辈的桨,叫做“眼望苍穹”。“70后”驾驭它们的本事,靠的就是“自信自立”。
  他们是拥抱变化的一代人。因为从出生开始,每一次社会的变化都使他们的生活更精彩。现在,他们已经拥有制造变化的能力,他们会做得怎样呢?
  
  20世纪70年代大事记
  
  1970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日两国建交,日本总理田中角荣访华。
  1973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74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1975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1976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同志相继辞世。
  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特大地震。
  “四人帮”覆灭。
  1977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邓小平恢复领导职务。
  恢复高考。
  1978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诞生。
  1979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中央决定建立经济特区。
其他文献
夜。只有茶几上的夜光拼图在发着淡绿色的荧光。  这幅拼图是好几年前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那时想要这东西已经好久,喜欢上面那个拾麦穗的女孩,她有公主一般的美丽。  人真的是一种不知幸福的动物。也许因为长大了,也许因为太懒,拼图很快就被我塞到书桌的角落里,灰尘爬上了女孩的脸庞……  偶尔无聊,我就把一直没有勇气拼完的图拿出来。图片一块一块地散落一地,像天空中迷途的小星星。它们在我面前,我在它们面
奥巴马总统就职典礼的前一个晚上,我的房东正好从旧金山探亲回来,他在飞机上结识了一位奥巴马的狂热追随者,这位追随者专程从美国大陆的最西端飞到最东端来,就是想亲眼目睹奥巴马宣誓就职。  不用说,华盛顿当晚所有的宾馆都爆满,连普通人家的一个房间都要好几千美元。可是我的房东在听了他为奥巴马奉献的感人经历后,二话没说就拉他回家来,免费让他睡一个晚上。在美国,奥巴马的支持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只要听说对方
【摘 要】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视文化立校和文化立人。多年来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校企融合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校本探索和体系化构建。学校将“创造幸运”作为核心精神文化理念,赋予其“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内涵,并将之融入每一成员的思想深处,转化在其教育细节和管理领域之中。  【关键词】“创造幸运”;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
太阳是戴眼镜的老裁缝  赤橙黄绿青蓝紫  咔嚓几声  夏天穿上了七色碎花小夹袄    知了像一片  被阳光摸疼了的叶子  躲进树林里调皮地叫  微风领着柳条  在河畔奔跑  打湿了你翠绿的梦    知更鸟衔起美丽的心事  低低地掠过天空  一恍神扑倒在  泥土香的草籽丛中  此时,一只长腿蚱蜢  刚刚跃过  雨后一汪水洼    我就这样站在  琥珀色的黄昏里  把夏天像维尼熊一样  揣在怀里
一、学校简史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创建于1911年,当时名为南京市第二区游府西街国民学校。学校从创办之日起就积极传播民主、进步思想,实施《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遵循“军国民教育”为首的五育理念(蔡元培提出),为中华之崛起培养孩童,成为南京比较知名的学校之一。  1978年,學校正式更名为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并于1980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1984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提出把学
“哎呀——我又撞墙了!”随着“咚”的一声巨响,我从扫把上掉了下来。这已经是我第三十七次撞墙了,我揉着头上的大包爬了起来。人类世界也真是的,到处都是墙,不像我们可爱的巫师世界,四周都是树,即使撞上也不会很疼。   忘了介绍,我叫朵薇,是暗翼森林里的一个小女巫。我经常做不好水晶占卜,所以在被长老骂了N次之后,我决定离开巫师世界出来玩玩。简单地说,我是一个偷跑出来的不合格的小女巫。   我捡起扫把,拍拍
刘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朱丽叶音乐学院高材生,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台湾型男代表。听到这些头衔,你会说,哦,这是个了不起的青年才俊。可刘轩有个更著名的头衔,那就是他是著名作家刘墉之子。听到这儿,你就会感到亲切多了——原来是他呀,那个总是出现在刘墉励志书中的主人公。如今,那个在父亲智慧光环笼罩下成长起来的男孩早已长大成年,拥有自己的世界。    老爸是我见过的最联盟的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
那一定是你妈妈的电话,我从你接电话的语气里就猜得到。我好像都能看到她站在你面前,一句接一句地唠叨个没完的样子。没关系,我可以慢慢等,等她说完了再来跟我聊天吧。只是,如果可能的话,你以后跟她说再见的时候,不要说“好,我挂了”。或许,你可以说“好的,妈妈,我们今天先到这里吧”。  我确信,妈妈一定会更喜欢后面那句道别。  还记得以前住在巷尾的那个老爷爷吗?那天,他应该是刚送走来看望他的子女吧,我听到老
【摘要】作为趣味阅读拓展板块,Cartoon time承担着再现单元重要知识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任务。课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Cartoon time),展现了如何有效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优化该板块的故事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Cartoon time;插图;故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物型课程源于环境课程,起始于“以物化人”,着力于“人物相通”,致力于“以人化物”,实现“物我相融,我物相生,生生不息”。物型课程应具有三重境界:感受物型,激活物型,创生物型。  【关键词】物型课程;激活物型;创生物型;三重境界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0-0072-03  【作者简介】朱爱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