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环境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神经行为能力及脑髓鞘形成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gy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起始时间和强度的丰富环境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行为能力及髓鞘形成的影响。

方法

建立HIBD新生大鼠的丰富环境干预模型,分别在缺氧缺血(HI)术后第7、14、21天(即早、中、晚期)开始丰富环境干预,持续14 d,每天干预6 h或24 h。以前肢悬吊试验和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神经学预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BP),用图像分析仪测定阳性细胞在视野中的百分比。

结果

神经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早中期假手术组、早中期HI组、早期6 h干预组、早期24 h干预组、中期6 h干预组、早期24 h干预组、晚期假手术组、晚期HI组、晚期24 h干预组悬吊试验成绩分别为(4.05±0.88)分、(2.35±1.02)分、(3.67±1.12)分、(3.50±1.41)分、(3.50±0.93)分、(3.56±1.13)分、(4.00±0.89)分、(2.17±1.17)分和(3.50±0.92)分,早中晚期各干预组悬吊试验成绩均较同期HI组显著提高,早中期6 h干预组和24 h干预组之间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相应组别的水迷宫试验成绩分别为(40.68±23.77) s、(56.66±10.96) s、(46.49±19.27) s、(51.72±20.46) s、(38.20±18.36) s、(47.96±20.65) s、(38.63±20.44) s、(59.66±13.81) s和(45.93±22.45) s,早中期6 h干预组以及晚期24 h干预组水迷宫试验成绩显著高于同期HI组,而早中期6 h干预组和24 h干预组之间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早中期HI组和晚期HI组白质MBP相对含量为6.32±1.63和6.74±2.19,显著低于同期假手术组(9.09±1.69,9.37±2.46)。早期6 h、24 h干预组,中期6 h、24 h干预组,晚期24 h干预组的白质MBP相对含量分别为7.84±2.51、8.05±1.86、8.89±2.29、8.48±2.67、7.98±2.09,显著高于同期HI组。

结论

新生大鼠有比较长的丰富环境干预窗口期,适当强度的丰富环境干预可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预后。丰富环境促进脑白质髓鞘的形成,这可能是丰富环境干预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的表达情况及外周血可溶性LAIR-1(sLAIR-1)、LAIR-2水平,探讨其在ITP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发未经治疗ITP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及LAIR-1在其膜表面的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6例ITP患儿血浆中sLAIR-1及
目的研究孕鼠产前慢性应激(PS)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D孕鼠妊娠第14-21天每天进行3次束缚,每次45 min,建立PS模型,仔鼠为研究对象标记为PS组,无束缚孕鼠的仔鼠为对照组,每组又分为雌雄组,各20只。利用Morris水迷宫分析系统检测学习记忆能力,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基础皮质酮(COR)和促皮质素(ACTH)水平,通过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
目的快速鉴定2014年济南市一起聚集性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分析其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住院患儿逐一进行个案调查。4例患儿均采集粪便和脑脊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总肠道病毒(PE)、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CVA)16、10和6型病毒核酸;PE阳性标本采用巢式反转录PCR方法扩增5'-UTR区基因,测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儿童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总费用和不同疾病平均费用、住院天数,病死率与季节分布、死亡原因及不同疾病死亡率等变化趋势。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219 429例0~18岁住院儿童中531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儿童总死亡率为0.24%(531/2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儿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将393例甲亢患儿分为甲亢性肝损害组(174例)和甲亢肝功能正常组(219例),对2组患儿性别、年龄、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病程、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44.3%(174/393例),甲亢性肝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147例,占88.5%)。甲亢性肝损害
目的比较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和伊洛前列素(Iloprost)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0例术后存在中重度PH的先心病患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患儿年龄为1~24个月,体质量为3.2~11.0 kg。分别给予吸入NO(NO组,20例)和雾化吸入Iloprost(Iloprost组,20例)治疗。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目前导致全世界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可合并有智力低下、癫、行为异常、视听觉障碍、情绪及口面功能障碍、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肺通气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等,此外还可出现继发性骨关节发育异常。近年来髋关节问题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脑瘫患儿髋关节半脱位、全脱位、髋关节疼痛等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问题并给予早期干预及治疗对减轻残疾程度、提高康复疗效有
目的探讨S100B蛋白水平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对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的研究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临床资料完整、胎龄<34周的早产儿病例,分别于出生后采集脐血及留取24 h、72 h、120 h尿液,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水平。对入选早产儿第3、14、28天(校正胎龄40周后算起)进行NBNA评分。根据颅脑彩超及磁共振检查结果,为观察组WMD组和无WMD
期刊
目的分析1例先天性失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和SLC26A3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4年6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先天性失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2 mL,利用DNA提取试剂盒获取基因组DNA,应用PCR和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SLC26A3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母孕期羊水过多、早产,出生体质量正常。出生后早期出现水样便、体质量不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