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的花神文化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许多与花有关的奇人逸事,都被后人传为佳话。旧时各地有很多花神庙,每到花朝节,家家都要祭花神,那么花神庙中里面供奉的花神到底是谁呢?关于各位花神的来源,可谓众说纷纭,但几乎都离不开著名文人的事迹及其作品,在文学作品中时常可见关于花神的故事。花神文化是中国花卉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弘扬的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真、善、美”等传统美德,不同于以爱情为核心的西方花神文化。
  关键词:花神;祭祀;花卉文化
  我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人们一直把花视为良朋好友。古人云: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逸,莲令人淡,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竹令人韵。许多与花有关的奇人逸事,都被后人传为佳话,比如陶渊明与菊,周敦颐与莲,苏东坡与海棠,郑板桥与竹等。
  仲春二月,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到来之际,小草发芽,杨柳染绿,百花待放,万物复苏。传说中的司花女神们在每年花朝节要聚到一起翩翩起舞,然后按照安排进行各自的花事。
  花神掌管着植物的生长荣枯,所以供奉她的不仅是花农,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所有农人。旧时各地有很多花神庙,每到花朝节,家家都要祭花神,很多农人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甚至献牲击乐,以贺百花生日,如《吴郡岁华纪丽》卷二载:“虎丘花农争于花神庙陈牲献乐,以祝神厘”。清代蔡云有一首咏花朝的名作《吴歈》,描写的正是江南地区祭祀花神时的热闹图景:“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优伶来扮演各月花神。这天人来人往形成庙会,夜里人们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神灯”在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全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花神庙,那么里面供奉的花神到底是谁呢?关于各位花神的来源,可谓众说纷纭,但几乎都离不开著名文人的事迹及其作品。
  在人类早期盛行自然崇拜时,对世界没有科学的认识,往往以己观物,把很多自然事物以及现象都人格化甚至神化了,从而出现了雷神、火神等形象。而对花卉进行人格化、神化的结果,就产生了花神。最早的花神,据记载应该是女夷。《庶物异名疏》中说:“花神名女夷,乃魏夫子弟子”,《花木录》记,魏夫人的弟子女夷善养花,号花姑,是花神。《淮南子·天文训》中也记载:“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民间也有传说,花神是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之女。可见,对花神的崇拜古已有之。
  在文学作品中时常可见关于花神的故事。唐代《博异志》中记载了崔玄微结彩护花的故事:唐朝天宝年间,二月的一个夜晚,一群百花之精变化的艳丽女子来到崔玄微的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玄微遵其指教,置备朱幡,画日月星辰其上,五更时分将其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后来果然狂风大作,园中的花朵却一朵都没有被吹落。明代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花神故事:宋时一位叫秋先的老者爱花成痴,对满园花木呵护备至,有一日遇到恶霸强闯花园,践踏、损毁了满园花木,秋先痛哭流涕,惊动花神出现,让花朵重上枝头,恢复如初,恶霸再度摧残花木时,花神怒卷寒风将其摔进沼池。在这个故事里,花神已经成了正义的化身,代表着人民心中伸张正义和公理的力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与正义力量的追求。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也有大花神和众小花神出场,而《牡丹亭》的主人公柳梦梅也被民间封为梅花花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多篇提到花神,如《绛香》《葛巾》《香玉》《黄英》《荷花三娘子》等。花神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文人笔下愈加栩栩如生。
  很多历史传说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因为喜爱某种花卉,并与所对应花卉的故事传说流传甚广,其形象又深受百姓的喜爱、同情或怜悯,往往就会被文人墨客赋予花神的称号,例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含恨缢于马嵬坡,正逢杏花盛开时节,美人香消玉殒,花瓣漫天飞舞,美人香消玉殒,杨贵妃由此化身为杏花花神,还有在西湖浣纱采莲的西施为荷花花神,面似桃花却又红颜薄命的息妫夫人为桃花花神等。一些著名的文人雅士因为对某种花卉的喜爱,而留下与此花卉有关的名篇,并借花表达自己的人格气节、高尚情操,也被后人尊为花神,例如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赞美牡丹的名句的李白为牡丹花神,《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为荷花花神,“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为菊花花神等。明末黄周星在《将就园记》中说:“有花神,主祀百花之神,而以历代才子、美人配享焉”。这些深受人们尊敬、同情和喜爱的人物,被奉为花神,因此成为特定花卉的象征,其美丽的形象或高尚的品格也随花神文化的流传而得以传承和弘扬。
  此外,还有“十二花神”的说法,是指一年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位掌管月令花卉的花神。正所谓“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十二花神”是民间流传的的民俗题材,版本很多,所涉及到的花神人物不尽相同,比如正月梅花花神就有寿阳公主、江采苹、林逋、柳梦梅等不同说法。
  花神文化是中国花卉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弘扬的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真、善、美”等传统美德,不同于以爱情为核心的西方花神文化。“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邵雍的话清晰地叙述了人们赏花的不同层次,古人在不断认识、欣赏、感悟花的过程中,达到了花的人格化。
  作者简介:张珍,生于1990年,女,河北省保定市人,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所学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改良自制低钾右旋糖酐液(LPD液)的配制方法及对移植肺的保存质量.方法 参照Per-fadex液公开配方加入前列腺素E1(PGE1)和硝酸甘油(NTG)进行改良,自行配制LPD液.于200
易廼屏《读柳子厚〈种树郭橐驼传〉》,原刊上海大东书局《学生文艺丛刊》1924年第1卷第3集,署名学校“南通代用师范”。作者另有小说《罪人》,刊于同刊同期。生平事迹不详。“南
小桑老师购买弹簧秤完全是对桌的老白老师的主意,老白属于那种永远愿意给别人出主意永远向别人推荐某种紧俏商品的人.那天老白突然对小桑说,你为什么不买个弹簧秤呢,小桑抬起
教案撰写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部分职前教师而言,撰写教案是一种复杂的任务.协作教案编辑能够帮助职前教师充分融合学科实践性知识与教学设计技能生成教学方
目的重点探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在母婴组和婴儿组应用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母婴组从产前3个月,即妊娠28周起每隔4周注射HBIG,HBeAg(-)/HbeAb(
期刊
摘 要:冯梦龙的“三言”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因其在文学方面所具有的价值而被人们所重视,其较高的艺术成就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历来关于其思想内容、历史价值和艺术特征等方面的研究都大有篇章。然而,在这些对于“三言”的研究中,很少有人提及结构方面的特点及叙事风格。本文以“三言”之一的《醒世恒言》为对象,对其结构上的表现——所用的引子展开讨论,去分析作者的叙事方式及利用引子的特点、意图和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前来神经外科就诊的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护理条件的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咬字吐字的特点与歌唱发声有着紧密的联系.“字正”才能“腔圆”,各类实践证明,带有乡音的歌唱者会在演唱的时候因为咬字发音影响歌唱
80年代末, 卫生部委托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与中国抗癌协会共同组织国内近五十个单位, 一百多位专家, 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和讨论, 制定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 并于198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