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审美之旅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碑作为中国书法颇具代表性的审美集合体,有着弘毅博大的审美气象。但具体到一石一碑,又展示出古逸高深的审美个性,其前生后世,都以最为纯粹的人文之思,与自然时光共同雕琢书法的另一种神彩。造像题记、碑碣墓志、摩崖刻石与帖学互为表里,延续中国文脉的千年之梦,辉煌未来。
  关键词:魏碑书风  龙门二十品  摩崖  造像 碑碣  墓志
  魏碑,是中国南北朝北魏(420-588)时期,碑碣、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石刻的总称,又称北碑或北魏碑。这是一个王朝更迭频繁的时代,更是书法人才蕴藉丰厚的时代。在北魏礼佛诵经之声中,漫山遍野,凿窟造像,延文学士撰文作记,以穷乡儿女造像之态,展现书法古道西风的沧桑气象。那种刲犀兕、搏龙蛇、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书法形式,都不着雕饰地展现在崇山峻岭之间,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盖乘晋宋之末运,兼齐、梁之流风,享国既永,艺业自兴,孝文黼黻,笃好文术,润色鸿业。故太和之后,碑版尤盛,佳书妙制,率在其时。”①魏碑体系博大精深,浑朴自然,承载秦汉古韵,孕育隋唐楷书的渊薮,具有“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的作用”,记录楷隶体变的历史意义,被誉为中国书法篇章中瑰丽多姿的艺术宝藏。
  一、造像——佛陀幻影中的审美折射
  公元265年,西晋政权建立,结束了长达80年的三国纷争,形成天下一统的大格局。但好景不长,西晋政权奢侈成风,统治黑暗,直接导致八王之乱。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又有五胡乱华的战事不断。终于在匈奴的强劲攻势下,于公元313年,洛阳倾覆,公元316年,长安陷落,西晋政权宣告结束。中原地区被匈奴所统治,战乱不断。公元493年,一直静观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带领20万大军南下,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并崇礼佛教,推崇汉文化,皇室贵族统一改为汉姓,穿汉服,与汉人通婚,任用汉族官吏,开启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篇章。
  此时,孝文帝开始在洛阳龙门,为祖母冯太后营建功德窟古阳洞。紧接着,支持孝文帝改革和迁都的一批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僧侣也于该洞发愿造像。所以,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雕刻各式佛龛,多达1000余个,碑刻题记800多品,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最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存于古阳洞中。
  这一时期,北朝书法并没有追随王羲之书法的流行趋势,而是继承汉隶古法,逐步向楷书演变。其结字朴茂厚重,又有峻宕妍美之态。阮元在《南帖北碑论》中说:“北朝望族质朴,不尚风流,拘守旧法,罕有通变,惟时造时离乱,体格猥拙,然其笔法劲正遒秀,往往画石出锋,犹如汉隶。”②这一点在龙门造像刻石中表现尤为明显。
  《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题记”,此题记文字与栏格线采用阳刻凸起,更显雕凿者深厚的功力。书法锋锐果敢,整峻大方,具龙震虎威之势,富有阳刚之美。笔画宽博平厚,雄重遒密中透着端庄流逸之美。此书体透着一种英风烈气、刚正雄浑的大气象。此是始平公女儿为答谢皇恩、为国造像的题记,并祈愿亡父“神飞三界,智周十地……父母眷属,凤翥道场,鸾腾兜率,若悟洛人间,三槐独秀、九棘云敷,五有群生,咸同斯愿。”神采激扬的祈文让人感受到佛前许愿、众生同福的平等之心。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碑文是地方官员拥护新政、祝福北魏王朝“国祚永隆,三宝弥显……兰条鼓馥于昌年,紧晖诞照于圣岁”的美好祈愿。此碑被康有为称为“沈著劲重”一体。体式虽与始平公相似,但凌厉有加,沉着痛快中透着朴厚古拙之感。其书法气象方整遒劲,峭拔劲挺,力量外拓,犀利刚劲,尽显笔势之宕逸,实乃为治靡弱书风之良药。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是北魏名将杨大眼在凯旋途中,路经石窟,览先皇之明踨踪睹盛圣之丽迹,瞩目彻霄、泫然流感,遂为孝文皇帝造像一尊并题记。其书法被康有为列为峻健、丰伟之宗。杨大眼其人,眼大如车轮,少有胆气,跳走如飞,奉命南伐,连拔五城,追奔至汉水。其威猛如此,乃感此书有扬武之态,用笔方峻,提按顿挫明显,笔势雄奇,结体庄重稳健,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也。
  此外,还有《牛橛造像记》的凌厉果断、爽朗峻拔之风,《魏灵藏造像记》的虎奔龙吟、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司马解伯达造像记》的方圆兼用、寓圆柔之笔以破板滞的圆曲之美,《慈香造像记》的峻柔涵容、曲润方刚之态。正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曰:“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③
  《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④可以说,从古阳洞起,在大禹开凿的两山对峙的石壁上,修佛造像之风盛行,从皇族到民间百姓,都希望在这块石壁上为心中的佛陀菩萨造像,为逝去的亡灵祈福。
  在那个兵荒马乱、疾疫流行的年代,人们无法排遣内心的恐惧,只有寄托在来世,许愿佛祖保佑往生极乐世界。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龙门石窟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逐渐掩盖了金戈铁马的厮杀声,诵经礼佛的梵呗之音逐渐取代了民怨沸腾。这里很快成为人们心灵的一方净土,不管你是恶人还是善人,都能在黑魆魆的石洞中,面对自己塑造的佛陀忏悔、发愿、祈福。到了盛唐时期,更是迎来了一个全民造像的高峰,此余绪一直延伸到明清时期,形成了超大规模的佛陀雕像群,現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碑刻题记2860余品。可以说,龙门题记作为一种书法形式的存在,更像是在佛陀幻影中的审美趋同。这种理念几乎摒弃了任何笔墨技巧的表达,旨在与佛陀对话表露而出的——横平竖直的真、无意为书的拙、止于至善的美。
  二、墓志——人书相映的至高礼赞
  《文心雕龙·铭箴》篇说:“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甚德。”⑤墓志铭作为记录逝者生平的悼念性文体,成为考古文化中重要的参照物。在魏碑中,墓志铭作为一个重要门类,不但让我们了解到墓主的生平、职位、品德、功业等信息,并且其工稳隽秀的书法之美,更让我们所神往。《元君墓志铭》《刁遵墓志铭》《元贞墓志铭》《元祥墓志铭》《张黑女墓志铭》《何伯超墓志铭》《崔敬邕墓志铭》《司马景和墓志铭》等,都在用书法刻石讲述墓主的人生故事。   《元君墓志铭》全称“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其书风秀逸潇洒、圆润典雅。入笔带有刀刻斧凿的劲厉,收笔富含胸有成竹的稳重,主笔飘逸而富含神韵,结体紧劲而不失放逸,在楷隶之间,形成独特的碑体书法风范。
  《张黑女墓志铭》原名“南阳太守张玄墓志铭”,其书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结构扁方疏朗,多参隶意,古拙之气盈然而出。其运笔以方笔为主,兼以圆曲之势,笔画或方或圆,浑然自如。长捺一波三折,隶书意味,行书仪态,妙义中涵。可谓承北魏神韵,又开唐楷法则,既有北碑俊迈之气,又含南帖温文尔雅。何绍基跋此碑说:“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购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⑥康有为对此碑也十分推崇,称其为质峻偏宕之宗。
  《刁遵墓志铭》也称“刁惠公墓志铭”,其书风浑穆舒扬,圆腴厚劲,具有端庄古雅之美,为虚和圆静之宗。与北魏时期众多碑刻不同的是,它不以劲利险峭见长,而是以凝练秀美取胜。康有为评曰:“《刁遵志》如西湖之水,以秀美名寰中。”⑦
  可以说,魏碑墓志铭的书法,更趋向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趋向,特别是北魏皇族改为元姓士族的墓志铭,更透着一种峻逸雅正、中和隽秀之风貌,再加上文人雅士写气图貌的赋体文风,更能让我们在书法与文采的交融中感受逝者的风范与气度。
  三、碑碣——历史云烟中的风尚高标
  碑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释为“竖石也”,是竖在墓穴边、为葬礼引棺入墓、施与辘轳之用。起初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刻了文字,才是书法艺术中所称的“碑”。东汉时期,盛行刻碑,故隶书碑刻遗存丰富。曹魏之后,禁止私自立碑,晋人也从其制,故碑刻甚少。北魏入主中原,遂在魏主笃好文术、礼佛造像影响下,开启树碑立传的风潮。著名的碑刻有《中岳嵩高灵庙碑》《张猛龙碑》《高庆碑》《高贞碑》《晖福寺碑》等,若星河灿烂,蔚为壮观。
  《中岳嵩高灵庙碑》可谓是一鸿篇巨制。碑阳碑阴皆为精品,记述道教天人理念及重修嵩岳庙、弘扬道法、济世安国之要。其碑阳书风苍古,浑穆激宕,笔画在短缩之中,蕴力中涵,根据字形往往有欹侧变幻之态。总体气势高古雄秀、自然浑真,体现出大巧若拙的道家风范。《灵庙碑阴》是七列题名,字迹虽多已漫漶,但字体在古厚之中蕴含旷逸舒展之姿,若太乙飞仙,真气内蕴。所以康有为对此碑赞赏有加,称碑阳为高品上,如入收藏家,举目尽奇古之器。碑阴为神品,如浑金璞玉,宝采难名。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此碑在历代名家品评中享誉最高,主要得益于其险绝峻逸、浑穆雍容的气度,奇趣灵动、古朴典雅的阵容。其碑高280厘米,宽123厘米,主要赞颂鲁郡太守张猛龙聪明仁智的人生,为民造福、和兴办学校等功绩德行。其中有“积石千寻,长松万刃。轩冕周汉,冠盖魏晋。”也是高风亮节、气势磅礴。再加上清峻的书风、险绝的气势、统一性很强的体势欹侧,使我们在错落变化中如畅游奇山秀水,峰回路轉中观万化神姿。并且,魏碑是开隋唐先河最直接者,初唐欧阳询晚年用笔之法,皆出此碑。清·沈曾植说:“光绪中叶,学者始重《张猛龙碑》。然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北碑惟此骨韵俱高,敛分入篆。信本(欧阳询)晚发瓣香,始皆在此。”⑧
  可以说,北魏碑碣书法之特点,有浑穆高妙、古秀之姿,每碑各有风貌,皆可称奇。南朝虽有《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但在北魏碑碣中都能找到相类之品。故康有为在《备魏》之篇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美矣。虽南碑之绵丽、齐碑之逋峭、隋碑之洞达,皆涵盖渟蓄,蕴于其中。故言魏碑,虽无南碑及齐、周、隋碑,亦无不可。”⑨并指出《嵩山灵庙碑》与《爨宝子碑》奇古相类。《爨龙颜碑》与《张猛龙碑》峻整相加,《瘗鹤铭》与《石门铭》奇逸相生。魏碑涵容之博大精深,实是中国书法深山宝藏、探幽幻丽之境也。
  四、摩崖——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文气度
  当人们徜徉自然山水、观海听涛之际,总有发思古之幽情,抒豪情壮志之神思,或诗或赋或赞或颂或铭,状山河之貌,吐滂沛于寸心。好诗好文、赋之山石,悬崖峭壁间又多了一道风景。摩崖石刻,或擘窠大字,或吐纳千言,篆隶楷行草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刻石声定格在山水之间,这正是中国书法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神妙境界。魏碑中的摩崖石刻,以《石门铭》《云峰刻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为代表,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穿透1700多年的历史云烟,依然表达着亘古不变的人文之思。
  《石门铭》又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赞颂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奉诏修通巨碍险阻的褒斜道之事。公元504年,汉中归属北魏,北魏宣武帝于是命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再循原褒斜旧道开凿通途并拓宽石门。《石门铭》即是为纪念此事,于石门勒铭,以彰显其功德。《石门颂》继承汉《石门颂》之飘逸书风,作楷为草,流畅跌宕。结体欹斜,飞扬潇洒。纵敛随心,顿不停留,挫不迟疑,一泻而下,形成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与飘逸飞动的仙姿神态,让人叹为观止。其文中正博雅,具风骨清峻之音,特别是“龙门斯凿,大禹所彰。兹岩迺穴,肇自汉皇。导此中国,以宣四方”更具有新时代文化意义,可见“中国”二字,在汉魏时即有此称,更提高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云峰山摩崖石刻位于山东省莱州市东南。其中有北魏刻石16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郑文公碑》《论经书》《观海岛诗》等刻石。郑道昭,北魏诗人、书法家,因其弟治罪被贬,转任青州刺史。可以说郑道昭的云峰山刻石,确有贬谪文人以抒其志的郁郁情怀,但更有看透世态、好玄求道之心。云峰山刻石最大的魅力在于集篆、隶、草之长于一体,用笔多圆笔篆法,结体趋于横扁,左右开张,笔画则转多折少,笔断意连,可谓“极正书之能事,启唐楷之先声”,被推为魏碑之冠冕。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盛赞:“《云峰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⑩我们也从其蕴藉风雅、宽博宕逸的书风中,感受到“郑公乘烟至,道士披霞归”的审美意趣。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的一句真心话道出了人文精神与自然风景的微妙关系,而摩崖刻石作为人文赋之山河的完美形式,更是在书法的相映生辉中,让我们体验山河之略影、天地之大美。
  结语、山河表里碑与帖
  如果把中国书法发展史比喻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那么隶楷之变就是这条大河最陡峭的转折点,那裹挟着泥沙和金石的文字流变在此处激起翻天巨浪,这个巨浪就是王羲之、王献之引领的魏晋风流,其高峰在300年后的盛唐,余绪宋元明清直至今日。而在这个转折点处,被泥沙掩埋的黄金珠玉却成了后人苦苦寻觅的文化宝藏,这个宝藏就是散布在荒山野岭、深幽洞窟之中的铭碑刻石。当历史的烟云逐渐散去,作为文以载道、书亦载道的铭碑刻石,也在某一个历史节点上,成为人们管窥历史的放大镜和参照物。而它们自身的形体和气韵,也与同时期南迁的江左二王书风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反差。当帖学风范走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历史穷途时,文人书家义无反顾地在隶楷之变的原始节点上,去寻求书法探索的路径。可以这样说,帖学流派与魏碑书法正是中国书法的表与里,承载着中国文脉的千年之梦,亘古洪流。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可以说,魏碑的美,正来自书家面对河流山川的那种纯粹、那种旷达、那种开天辟地之力、那种神佛敬畏之心,以及那种若“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的蕴蓄古雅。
  魏碑书法仿佛在为中国人讲述了一个书法与石头的故事,是一位文人、一位书家借助雕刻家的斧凿对山石的倾诉。它不像王羲之笔下妍美流便的顿首问候,更不能在绢素之上龙飞凤舞。一切都在力量的撞击中,用刀法诠释书法,那种三角形的点、锲形的撇捺、方形的横直,铁画银钩斩钉截铁的韵律,让我们看到书法的另一种境界。如果说,东晋书法的江左风流让我们循《兰亭》山阴问道,那么,魏碑的金石气韵则更吸引我们寻古探幽,登高临远,在读碑拓石中体验书法与天地精神的和谐相生。
  可以说,魏碑深厚的民间基础,正符合新时代“全民书写”“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这一文艺导向,其刚健雄浑、大气磅礴的正气中涵,更适合书写国力强盛、繁荣灿烂的太平气象。我们更相信,新时代的魏碑书法家,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染翰濡墨,豪情迸发,写出辉煌灿烂的人文篇章。
  注释:
  ①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2014年6月第1版 第806页。
  ②阮元《南帖北碑论》《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2014年6月第1版第632页。
  ③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2014年6月第1版 第836页。
  ④北魏 郦道元撰 《水经注》 岳麓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第237页。
  ⑤刘勰《文心雕龙》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3年4月第1版  第74页。
  ⑥载《张黑女墓志》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6年6月第1版 第1页。
  ⑦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2014年6月第1版 第832页。
  ⑧载钟明善编《张猛龙碑》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第5页。
  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2014年6月第1版 第807页。
  ⑩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载祝嘉疏证版 巴蜀出版社1989年11月  第1版 第358页。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载祝嘉疏证版   巴蜀出版社1989年11月  第1版 第298页。
  (孟云飞,1972年出生于河南,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教授职称,现供职于国务院参事室。)
其他文献
当二十一世纪钟声刚刚敲响,人们正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新纪元时,天不假年,王憨山先生却戛然停止了呼吸,一个伟大的身躯悄然消失,中国画坛失去了一支如椽巨笔。20年后的今天,文艺、艺术收藏以至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王憨山,于是王憨山这个名字也印记在人们脑海中,他的艺术也倍受人们的喜爱。  所谓艺术家不死,其要义是艺术家的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沉淀,方可得知其价值。就这一点,王憨山先生做到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
期刊
游杰辉,1966年生,中国民进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郴州市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郴州市第一、第三届民协主席,郴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第一届理事长,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原副理事长,湖南杰辉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总监。石雕、根艺作品多次在全国全省艺展中获奖,其中珊瑚化石雕《守望》获中国民协文化产业委委员“中国创造、
期刊
王憨山的名字一直在中国画坛轰传,书坛很少有人仔细打量他的书法,最多只是说王憨山的字源于金冬心的“漆书”,王憨山的书法与他的画作互为映衬、珠联璧合等。其实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要把王憨山摆在惊世骇俗的位置上,那一定要有对他书法的充分肯定。   王憨山的书法表现了一种离经叛道的色彩,他的书法线条完全是披蓑笔挥写,既不考虑书法藏头护尾的金科玉律,又少有灵巧的律动。与米芾的“刷”字相比效,王憨山的书法
期刊
在最近一期《艺术中国》杂志上看到湖南知名画家贺安成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 “田园宰相”王憨山》,当一口气读完此文,亦激发了我尘封多年的记忆。此文开篇提到的那位老谢与王憨山是同乡,也是当年与我同在株洲331厂职工美术创作组──山鹰美术组一起画画的画友。1987年他把湖南出了个乡土大画家王憨山的消息带到美术组里,之后美术组数次组织美术爱好者去长沙、湘潭等地参观王憨山作品展,从此我们也认识了王憨山先生。那
期刊
王憨山是我的老战友,是一位风格鲜明、笔墨独特的大写意花鸟画家。我们曾在一九五一年在湖南省军区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一起做战地记者,一起编《战士画报》。憨山年长我五六岁,是一位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家。他青年时代考入华中高艺,后来又在南京美专本科学习结业,虽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了,但正规的科班教学,大师的耳提面命使他的中国画底蕴纯正朴厚,认识面广阔新颖,因而对国画传统的认识也更独特深远。如果不是他耿
期刊
安成先生是我的老师。在1978年我就读于湖南师范学院之前,主要是他教我油画和素描。我经常带画去他家里,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他的“入室弟子”。安成先生大我十几岁,我大他兒子十几岁,他让他儿子叫我“叔叔”,我们之间便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从此来往不断。  之前,安成先生跟我讲起过王憨山,描述不多但印象深刻,尤其是安成和王憨山拜访王朝闻时“打鼾”一事,由此可鉴,王憨山有多么的“憨”。今见安成先生专撰一文,
期刊
王老逝世20年了,今天我们因王老的艺术而结缘,从全国各地赶来聚會,一起缅怀王老,交流艺术,应该感谢王老和王老的艺术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精神世界与艺术图腾!王老科班出身,师承名门,困顿乡野,历经艰难,但矢志不渝,数十年如一日,凭他的天分与勤奋,以独特的艺术灵感,创造了既有“田园优雅”又有“皇家气象”的“田园宰相”艺术风格,打造了大写意中国画的新风貌与新高度,成就了中国大写意画的新高峰,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人即欣赏到了王憨山先生的作品,后在齐白石纪念馆认真观看了王老的画展,深深体会到憨山先生的大写意花鸟达到了淋漓尽致的高度,此后本人留心诸家的作品,罕见能与王憨山比肩者。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九日(农历四月初五),王憨山老一大早就光顾寒舍,与我们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至今铭感之心与日俱增。当天特邀贺安成、聂鑫森、吕祯国、王正勤、戴建国作陪,意在观看王老作画的全过程。大家体会是别开生面、
期刊
我与憨山先生相识源于我的老师贺安成先生的介绍。  记得有一次,我去贺老师家里作客,贺老师拿了一本简易的小画册给我看,我刚开始不以为然,误认为是一本产品说明书一样的小本子。当我一页一页地翻开慢慢看时,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震撼了。我只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对绘画并不在行,但看到憨山先生的画时,我被它独特的造型、浓重的墨色和色彩和富于哲理的题款所深深地吸引。画中的几只虾,像小龙虾,与我以往看到的截然不同,
期刊
摘要:舞蹈作为可以促进学生素质、修养等各方面发展的一项活动形式,补充了素质教育的许多短板,因此现如今舞蹈教学已经有了极大的推动必要。和传统的知识的教学活动相比,舞蹈教学更加重视的是对于学生多样化综合的指导。所以本文在首先指出了舞蹈教学的现实意义后,还深入探讨了对于舞蹈教学多样化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效果的预期反应。  关键词:多元化方法应用 素质教育 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