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县乡里百工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源村位于河北省蔚县西合营正南3公里,关帝庙坐北朝南,现存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和前殿已残破不堪,庙内有石碑二通,最有价值的是东、西配殿的南北山墙上,发现了绘制完整的《百工图》壁画,壁画为四行四列分布,每面墙绘制16幅,共有64幅图,共计四组,其中两组保存完整,一组保存12幅,一组保存8幅。内容有:首饰楼、成衣局、仁义当、生药店、书籍斋、弓箭铺、银钱局、柳器店、酒缸行、读书林、剃头房、切烟铺、哑医堂、粟粮店,还有兑换金银、高唱古词、专理音乐、烟火炮铺、完童耍货、描绘丹青、脂肉俱全等。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此庙壁画为清朝早期的,但是笔者依据清代蔚县所铸造的银两蔚州宝来看,认为其形成于清中后期。从壁画上所画的银锭形制而言,均为标准的清代中期产生的50两官锭,即民间所谓元宝的形象,而清早期银锭与明晚期银锭正处在铤形向船形元宝的过渡时期,不可能是壁画上的样子。
   《百工图》真实反映了清代市井生活的状况,表现多种社会行业,是研究清代社会、经济、民俗诸多方面的珍贵资料。
  当铺
   许多经营机构或理念与宗教有关,当铺起源于佛教,信托起源于基督教,而投资银行起源于伊斯兰教。
   中国从南北朝时始,寺院就开始经营当铺业务。和尚之所以能开立当铺,是和佛经中“无尽藏”的思想分不开的,无尽藏在经济方面的含义是说早期佛教徒因为要在一起共同生活,因而可以用借贷生息的办法得利以供三宝。如此则子母相权,生息不已,其利无尽。
   清朝当铺经营已十分普遍,由私人独资或合伙经营。当价一般不超过原价的一半。赎当时须付利息。期满不赎,由当铺变卖。乾隆时北京已有当铺六七百家。1900年前后,北京当铺多达200多家。当铺有一整套有别于其他行当的传统。如鲁迅写的:高大的柜台,门外墙上写着巨大的“当”字,给人神秘隔世之感。
   蔚县西合营最有名的当铺是“义福当”。
  
  
   读书林
   旧日村塾教学生,分开读、开讲和开笔三步。开读是先让孩子们背书,《不求人》、《杂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让孩子们死记硬背,一概不予讲解。两年之后,老师才逐字逐句地讲解书中的内容,解答学生的提问,这才是开讲。四五年后,教学生们开笔写文章。而大多数的孩子都上不到开笔,就去放牛、下地干活了。
   裱糊局
   裱糊纸张行业称为裱糊店,这个行当主要有两项活计。一是裱糊民屋的顶棚,再就是制作冥祭纸张。
   旧时民房大部分是用砖瓦起脊,木质的房梁和房檩,泥水砖墙,甚至还有土坯墙。房顶还有虫蚊、落尘土等。解决的办法就是“架顶棚”,有的地方叫“糊仰尘”。“糊仰尘”可以说是旧时老百姓享受的一项家政服务项目。用高粱秸秆绑成支架,钉在房的横坡上,在横架上糊上一层打底的硬纸,然后再裱糊白纸,同时周围的砖、土墙也要糊上一层新纸,非常整齐,洁白、光亮、美观,称“四白落地”。一般搬新居、办新婚,都要裱糊新房。
   制作冥祭纸张就是 “扎纸活”。用各种不同色彩的纸张和秫秸、小竹条、麻绳等来扎成车、马、人物、牛等形成纸模型的纸物,在埋葬死者的同时将其烧掉。更有糊起楼、台、殿、阁等超大纸活。越是富裕户越糊的样数多,数量多,而且非常豪华。
   估衣局
   估衣,就是旧衣裳。估衣局就是买卖旧衣服,它所卖的衣裳多是七八成新的旧衣服,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俗称“下了剪子为估衣”。清代以来,特别是当铺收的衣服,只要无钱去回赎,所当衣服即成为死当,这些半新不旧的衣裳的所有权就转移到当铺手中。当铺为了兑现钱,即按堆儿编号售出。成批收卖者多为估衣铺,他们再把趸来的批货,分出三六九等售卖。卖估衣的伙计要一对一地当场吆喊:“快来瞧!快来看!这一件白灿灿、光闪闪、又轻又柔的滩羊皮袄呀,把它买了吧……”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估衣行是一项调剂民间日用生计的商业活动。
   弓箭铺
   弓箭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也是冷兵器时代最为重要的兵器。
   中国最早的技术类专著《考工记·弓人》记载:“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强调了弓箭制作的难度。明代《天工开物》中绘有制弓的过程。“暗箭难防”、“百步穿杨”、“万箭齐发”、“有的放矢”等成语都源于弓箭。
   明清时期,弓箭行业遍布天下,特别是当时位处北京北方三镇宣化、蓟镇、密云更是兵工密布。
   传统弓名为“筋角木反曲复合弓”,制一张弓需20多种天然材料,21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历时四五个月,横跨多个行业,木工、漆工、画工、皮具制作,甚至针线活儿,制作全凭工匠的技艺和经验。
   起青皮局
   首先在山羊皮鞣制上既要达到板制柔软,又要保持其一定状性。做山羊皮的板制较厚较硬,在鞣制上,特别是在铲皮工序上要加一次扬铲,把脖子、脊子的地方都要沟平沟软。山羊皮褥子在配置上每条褥子要配成皮形,就是每条褥子要配成长1.67米,宽0.77米的皮。大羊皮要一张半到两张才能配成。小羊的皮,最多要用四张。褥子不论是用几张皮,配出来的褥子必须是上有头,下有尾(一般称坐子),中间平整,毛色一致,成为完整的一张山羊皮,这是宣化传统特有的操作技术。最后在成品修理上,要用裁刀将毛峰修理铲平(一般叫杀褥子),这也是过去其他地方掌握不了的操作方法。
   起青皮操作过程复杂,技术性极强。有选生皮、制皮、拨皮、沧灰拨、出皮(系揉制方法)、铲渣子、染皮、铲青皮、搪皮等过程。
   磨剪亮镜
   磨剪刀匠一般肩挑一条长凳,上面一头固定两块磨刀石,一块用于粗磨,一块用于细磨,凳腿上还绑着个水铁罐。凳子的另一头则绑着坐垫,还挂有一个包,里面装些简单的工具,小锤子、钢铲、水刷、水布等。磨剪刀匠时常走街串巷,拉着长腔抑扬顿挫吆喝揽活,一嗓子半个村子都听得见。    这可是古老的生意,自从汉代铁剪流行,估计这行当就有了,而在早期,磨剪子竟然是另一行当的副业。
   这一行最早是磨镜子的。古时人家里用的都是铜镜,铜镜用久了会生锈,锈了就得磨。磨镜子是一个专行,但都附带着磨剪子、戗菜刀。
   明代时,中国传入了玻璃镜子。清初,由于玻璃镜子造价低廉,清晰度高,立挂式镜子很快传播到民间。晚清时,中国的玻璃镜子开始大面积取代铜镜。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磨剪亮镜这一行当变成了磨镜子来、戗菜刀。
  耑裁皮鼓
   中国传统的鼓多起源于中原,秦汉前已有20余种。虽大小高矮不同,但几乎都是粗腰筒状。当时已用于诗、乐、舞以及劳动、祭祀、战争和民间民俗的庆典之中。
  做鼓皮的工序繁琐,且十分讲究,刚刚送来滴着血丝的牛皮,必须及时加工。按鼓的大小,把牛皮割成圆块。开水烫后刮去表皮、内层的赘肉后,贴在墙壁上晒干。晒干后削皮,这是做鼓的关键,皮削得均匀,做出来鼓的音色才会一致。
  为使鼓皮绷紧,要不断揉压鼓面,不时用大木槌敲鼓,让皮纤维松了之后再顶压拉皮,反复多次之后即可试音。
   砖瓦窑
   中国建筑文化与其他建筑文化相比较,砖瓦窑是其灵魂。千万年的炉火燃烧,工艺的世世传承,才成就了雄伟的秦砖汉瓦,如今的民居脊兽、地板墙砖、造型雕件和黄土为伴的匠人通过和泥、制坯、造型、雕刻、晾干、烧制等诸多工作环节,身怀绝技、把关完成。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烧砖瓦,考古研究还需要更详细地分辨,但是秦砖汉瓦时期已是中国人砖瓦制作的一个高峰,而到了唐朝,砖瓦窑的工艺及制作又达到了一个高潮。
  蔚县就发现过辽代的砖瓦窑。
  据老人们回忆,早年村村可见砖瓦窑,都有泥瓦匠。做砖制瓦为巧手工艺,没有十年八载成不了师傅。泥瓦匠手艺难学,烧窑把火更难。土窑烧瓦要根据瓦坯的干度、时节和湿度以及燃柴的烈度等多种要素,而判别闭窑的火候更为重要。一般一窑砖瓦延续烧七天七夜后,视火候决定能否闭窑。火候过了,瓦会翘角变形。火候未到,则不脱黑灰而且硬度差。闭窑不浇水为红砖瓦,闭窑浇水为青砖瓦,青砖坚固耐用。
  漏粉局
  制作粉条是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如今,却由于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也逐步在消失。传统的手工制作粉条,不添加任何色素、食品添加剂,口感、品质独具一格。
  做粉条的工序主要有和面、漏粉、冷却、晾晒。和面是把准备好的淀粉用热水调成糊状,再用开水边冲边搅拌成透明均匀的糊状。漏粉是把制备好的糊状淀粉做成面团放入漏勺中,漏勺漏眼6~8毫米,漏勺距热水锅55~65厘米(距离锅高漏的粉条细,距离锅低漏的粉条粗),热水锅的温度控制在97℃~98℃,水不能滚,然后用专用的木槌锤击漏勺中的面团,使之成条状徐徐入锅进行糊化,漏下的丝状粉丝遇到热水落入锅底即凝固糊化浮起成为粉丝。将糊化过的粉丝捞出进入冷水缸进行冷却,再用准备好的干净短木杆挑起并在上面绕制成梱,防止粉丝互相粘连,再在冷水中进行漂洗。然后在背风向阳的场地低温冻干。这样做出的粉条粉丝均匀,色泽一致,干爽透明,韧力好不易折断。
   锡糖房
  “锡”可能是“饴”的误笔。
  一提到糖,大部分人都以为是指蔗糖,实际上,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甜味料是蜂蜜以及甜味较浓的蔬果和以淀粉混合的东西,类似今天的麦芽糖。早在《礼记·内则》就有“子事父母,枣粟饴蜜以甘之”的记述,可见周代,我国人民已掌握了制糖的技术。
   在北方,过去一些生产糖的村庄或店铺,随着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不同,生产不同的类型的糖。每年阴历十月开始,天气变凉,生产芝麻糖、棍棍糖、裕谷糖、罐糖。腊月十五后至腊月二十三之前,生产糖瓜、板糖,用于农家“祭灶”,民间称之为“灶糖”。春节过后至阳春三月,天气变暖,以做切糖为主。阴历七月至八月间做糖稀。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糖瓜”是一种用大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食品。“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爷要上天”,民间过小年,自古就有糖瓜祭祀灶王爷的传统,祈盼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北方还有药糖,所谓药糖,就是在糖熬到一定程度时里面加入砂仁、豆蔻、玫瑰、薄荷、芝麻等不同种类药材的碎末,或是事先熬好的黄芪、人参等中药汁;熬好后倒在石板上晾凉,用刀切成小块儿,然后就可以卖了,有滋补祛病的作用。
  完童耍货
  完童耍货说的是孩子们喜爱的乡里游走的货郎。他们荷担执鼓,卖妇女、儿童用品。完童,即玩童或顽童。
  货郎这一行当起源于唐,或者更早。延于宋、元、明、清、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渐渐消失。
  耍货专指儿童玩具,传统小玩具制作简便,富有情趣。街头巷尾常见的耍货担子上面摆画片、年年转、排子马、猴爬杆、马、枪把子、陶笛、糖果等,主要为吸引小孩子。后来,串胡同的耍货担逐渐没有了,变成了年节庙会上的地摊儿。
  掌卖面罗
  簸箕、筛子、面罗等都是传统农家过日子离不开的宝贝。民以食为天,而吃在传统社会则离不开碾子,磨面、处理生虫子的米面,都离不了筛面用的罗。
  粮食收回来了得先推碾子推磨去破,然后是过筛子、过罗的工序,皮糠、粗渣隔到上层,漏下的才是精华——入口的粮食。
  细活全在罗上。罗分粗罗和细罗,粗罗多是马尾织的,又叫马尾罗。主要筛棒子面、高粱面。细罗密如绢帛,后来又有了铜罗,能筛出高精粉。
  烟火炮制
  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早在南北朝时,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唐代时写作“爆竿”,就是将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火药发明后,才出现纸炮。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爆竹品种最普遍的是“单响”、“双响”和“鞭”三大类。宋代,出现了烟花,《后武林旧事》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花的情景说:“淳熙十年(1183)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时分达到高潮,俗称“迎神”。
  《蔚县文史资料选辑》记载,代王城张家的花炮,历史可以追溯至道光年间的开泰炮铺,清和民国年间可生产大小挂鞭、清火炮、国花、手花、转花、二踢脚、灯泡及一些烟花。特别是代王城每年农历二月初七,按照民间习俗要有一民间的焰火表演,称为响大杆,以祀雹神,而大杆则为多种花炮的集合体。
   分金炉
   制作银炉的铺户,明朝时叫分金炉,而到了清代中后期,社会上一般称为倾销、炉房。明代大科学家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卷七有分金炉一节,说的就是炼银术。
  银最重要为其成色。有书籍中记载了识银法,还记载了明代银锭的制作方法及作伪方式。
  蔚县清代及民国时期由于对蒙贸易的开展,该地银炉众多,而所铸银锭称为蔚州宝,这是近代银两史上的重要一页。
   哑医堂
   哑医堂说的就是兽医。殷商甲骨文中便有“贞多马亚”等字句,其中“亚”为“恶”,是马有疫病的卜辞。中国最早的官办兽医教育始于唐代。唐神龙年间太仆寺中设有“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四人,学生一百人”。唐贞元时,日本曾派平仲国等到中国留学学习兽医。
   中国有丰富的兽医著作。历史上中国兽医向世界贡献了家畜阉割术、针灸、直肠检查术等治疗技术。
   切烟铺
   明朝万历年间,烟草随里斯本船队传入吕宋,再传入南洋。明代名医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此物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种植之矣。”《清人轶事》记载:“核减纪文达公酷嗜淡巴菰,顷刻不能离。其烟房(即烟袋)最大,人呼为纪大烟袋。”而抽烟的第一步是要先切烟。
  阳光充足、土壤异质的地方,栽种出来的烟叶特别茂盛,叶张肥大丰厚,摸去手感粗糙,采割下来经过烘烤,叶片黄光闪亮,切成烟丝抽起来才会味道浓醇。
  切烟时用硬木做底板,好钢打成切烟刀。先卷长长的烟叶,像卷布匹一样,边卷边喷水,形成一个长形包,送到切烟刀旁,随着烟刀的上下咔咔声,烟叶从刀口下变成一丝丝的黄烟丝。而所切烟丝,有熟烟和生切之分。熟烟是将干烟叶抽梗后,加花生油润叶切制成丝,而不添加油切成丝为生切烟丝。     在北方,过去一些生产糖的村庄或店铺,随着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不同,生产不同的类型的糖。每年阴历十月开始,天气变凉,生产芝麻糖、棍棍糖、裕谷糖、罐糖。腊月十五后至腊月二十三之前,生产糖瓜、板糖,用于农家“祭灶”,民间称之为“灶糖”。春节过后至阳春三月,天气变暖,以做切糖为主。阴历七月至八月间做糖稀。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糖瓜”是一种用大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食品。“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爷要上天”,民间过小年,自古就有糖瓜祭祀灶王爷的传统,祈盼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北方还有药糖,所谓药糖,就是在糖熬到一定程度时里面加入砂仁、豆蔻、玫瑰、薄荷、芝麻等不同种类药材的碎末,或是事先熬好的黄芪、人参等中药汁;熬好后倒在石板上晾凉,用刀切成小块儿,然后就可以卖了,有滋补祛病的作用。
         完童耍货
         完童耍货说的是孩子们喜爱的乡里游走的货郎。他们荷担执鼓,卖妇女、儿童用品。完童,即玩童或顽童。
  货郎这一行当起源于唐,或者更早。延于宋、元、明、清、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渐渐消失。
  耍货专指儿童玩具,传统小玩具制作简便,富有情趣。街头巷尾常见的耍货担子上面摆画片、年年转、排子马、猴爬杆、马、枪把子、陶笛、糖果等,主要为吸引小孩子。后来,串胡同的耍货担逐渐没有了,变成了年节庙会上的地摊儿。
         掌卖面罗
         簸箕、筛子、面罗等都是传统农家过日子离不开的宝贝。民以食为天,而吃在传统社会则离不开碾子,磨面、处理生虫子的米面,都离不了筛面用的罗。
         粮食收回来了得先推碾子推磨去破,然后是过筛子、过罗的工序,皮糠、粗渣隔到上层,漏下的才是精华——入口的粮食。
         细活全在罗上。罗分粗罗和细罗,粗罗多是马尾织的,又叫马尾罗。主要筛棒子面、高粱面。细罗密如绢帛,后来又有了铜罗,能筛出高精粉。
         烟火炮制
         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早在南北朝时,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唐代时写作“爆竿”,就是将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火药发明后,才出现纸炮。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爆竹品种最普遍的是“单响”、“双响”和“鞭”三大类。宋代,出现了烟花,《后武林旧事》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花的情景说:“淳熙十年(1183)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时分达到高潮,俗称“迎神”。
         《蔚县文史资料选辑》记载,代王城张家的花炮,历史可以追溯至道光年间的开泰炮铺,清和民国年间可生产大小挂鞭、清火炮、国花、手花、转花、二踢脚、灯泡及一些烟花。特别是代王城每年农历二月初七,按照民间习俗要有一民间的焰火表演,称为响大杆,以祀雹神,而大杆则为多种花炮的集合体。
          分金炉
          制作银炉的铺户,明朝时叫分金炉,而到了清代中后期,社会上一般称为倾销、炉房。明代大科学家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卷七有分金炉一节,说的就是炼银术。
         银最重要为其成色。有书籍中记载了识银法,还记载了明代银锭的制作方法及作伪方式。
         蔚县清代及民国时期由于对蒙贸易的开展,该地银炉众多,而所铸银锭称为蔚州宝,这是近代银两史上的重要一页。
          哑医堂
          哑医堂说的就是兽医。殷商甲骨文中便有“贞多马亚”等字句,其中“亚”为“恶”,是马有疫病的卜辞。中国最早的官办兽医教育始于唐代。唐神龙年间太仆寺中设有“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四人,学生一百人”。唐贞元时,日本曾派平仲国等到中国留学学习兽医。
          中国有丰富的兽医著作。历史上中国兽医向世界贡献了家畜阉割术、针灸、直肠检查术等治疗技术。
          切烟铺
          明朝万历年间,烟草随里斯本船队传入吕宋,再传入南洋。明代名医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此物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种植之矣。”《清人轶事》记载:“核减纪文达公酷嗜淡巴菰,顷刻不能离。其烟房(即烟袋)最大,人呼为纪大烟袋。”而抽烟的第一步是要先切烟。
         阳光充足、土壤异质的地方,栽种出来的烟叶特别茂盛,叶张肥大丰厚,摸去手感粗糙,采割下来经过烘烤,叶片黄光闪亮,切成烟丝抽起来才会味道浓醇。
         切烟时用硬木做底板,好钢打成切烟刀。先卷长长的烟叶,像卷布匹一样,边卷边喷水,形成一个长形包,送到切烟刀旁,随着烟刀的上下咔咔声,烟叶从刀口下变成一丝丝的黄烟丝。而所切烟丝,有熟烟和生切之分。熟烟是将干烟叶抽梗后,加花生油润叶切制成丝,而不添加油切成丝为生切烟丝。
其他文献
朱立伦与马英九在很多特质上非常相似,有人质疑他的各项政策都是沿袭自马英九,根本就是“马规朱随”,只是马英九升级版的参选人而已。  台湾地区2016年“大选”日前上演“英伦大战”,面对此景,朱立伦10月21日说,他也知道民进党喜欢讲他是“马英九2.0”(意指升级版、改良版),他还笑着说,一开始也有人讲蔡英文是“女版马英九”,所以也有人说这场选战是“女版马英九”对“马英九2.0”。但他强调自己比较务实
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透露,目前,中国在外国共设立了86个领事保护专门机构,包括总领事馆、领事馆和领事办公室。在美国和日本建立的领馆最多,均为5个总领事馆。中国在俄罗斯的领事
凌源市在“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主题实践活动中,以“重在把主题实践活动做实,重在让人民群众满意,重在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总体要求,以党员干部当好“四员”、坚持“四进”
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委积极创新选人用人方式方法,完善于部监督机制,初步实现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监督和对区管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有效地提高了群
2014年7月26日下午,考察团在定西举行总结会
首届县乡两级干部研讨会宣告结束,党校副校长老陈慢条斯理地收起讲稿,忽然又想起一件事,赶紧对话筒道:“请各位领导发扬风格把卫生打扫一下!”可由于麦克风已被关掉,老陈的话只有
据悉,中国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将启动“退出机制”。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或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或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或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或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或手托
期刊
1924年,著名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广河齐家坪遗址,并据此命名了齐家文化,至今已经90周年了。齐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尚未有深入而系统的专著出版;其性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