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地蕴万象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浏览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记叙文阅读可谓“方寸天地蕴万象”,不仅选文都出自课外,突出一个“新”字,而且考查内容及形式上百花斗艳,主观题较多,分值也偏高,有效地检测了考生的迁移延伸能力和拓展探究能力。下面结合2018年中考记叙文典型试题作简要分析,揭示其命题规律,掌握解题的技巧。

一、梳理情节,理清思路


  例1 (2018·浙江金华)阅读《明子出师》第7题: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简析】
  此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的前提是整体感知选文内容,再根据题干中的情节提示,对相关的段落对应起来,然后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情节即可。选文在写“明子击斧”之前,先写的是三和尚请客,可用“师傅请客”概括;然后写分配给三和尚的出师任务,明子让黑罐先来,可用“黑罐斧击”来概括;最后明子出师了,是因为他完成了师傅的任务,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参考答案】
  (1)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2)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3)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技法】
  如何梳理故事情节?一要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过渡句等去分析梳理故事情节,一般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二要抓住概括人物心情的关键词语,如悲伤、欣喜、激动等。

二、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例2 (2018·广东广州)阅读《一只羊其实怎样》第20题: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
  【简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先要围绕着“大绵羊”,整体感知相关内容的大意,再围绕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出所叙述的事件,但具体事件具体对待,最起码要概括出人物(事物)及事件(特点),最后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
  ①大绵羊对拿棍子侮辱它的二哥抗议,追击到二哥投降为止;②大绵羊教训拿干粮渣捉弄它的邻居小伙子;③大绵羊在雪夜大叫提醒主人羊群逃跑;④大绵羊逃出羊栏趴在窗台偷看我。
  【技法】
  概括内容,首先采用六要素综合法,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其次可用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得到主要内容。再次可用特殊词句法,即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或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据此概括内容要点。

三、分析段落,理解作用


  例3 (2018·安徽)阅读第12题: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简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过渡句(段)作用的分析能力。题干部分已经明确答题思路,即结合文本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概括。这句话强调了“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这一事实,既表现了对自己之前戏弄歪儿的愧疚与忏悔,也表现了对歪儿回到游戏队伍中这一事实的喜悦与激动,考生据此便可作答了。
  【参考答案】
  ①承上启下(过渡) ②承接上文写歪儿沉醉于玩“玩踢罐电报”的经过,引起下文大家对歪儿的理解与友爱。
  【技法】
  理解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根据其不同位置来答题,首先从内容上考虑:在篇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在文中,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在文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有时还有表达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作用。其次,从结构上理解: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对上文内容总结;前后呼应或首尾照应的作用。

四、品味语言,赏析特色


  例4 (2018·湖北宜昌)阅读《清凉琐忆》第21题: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6)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穿堂风则像穿了隐身衣的顽童窜来窜去,不停地拂动墙上贴着的年画,弄出沙沙的响动。
  答:
  【简析】
  此题旨在考查考生通过修辞手法赏析句子的能力。题目已经给出了赏析的方向,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解题时先要确定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作答,指出穿堂风的特点,明确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穿堂风的可爱与调皮,表现了夏风的凉爽与惬意。
  【技法】
  一般说来,解题时要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出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采用模式来分析表达效果: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五、分析人物,把握形象


  例5 (2018·湖南邵阳)阅读《奶奶的第一次合影》第23题: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
  答:
  【简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答题的前提是读懂文本的内容,第①段写奶奶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而且这种思想她坚持了一辈子。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从而概括出奶奶的迷信且固执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迷信  固执
  【技法】
  概括人物形象,可采用如下方法:一是从文本中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重点词语;二是通过关联人物的具体事例,来概括人物的个性品质;三是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各种描写,并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词句来表述答案,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四是结合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可以先分析景物特点,再分析它对人物性格的衬托作用。

六、品析手法,明晰作用


  例6 (2018·湖南岳阳)阅读《半个奇遇》第16题: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
  答:
  【简析】
  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同时培养考生做批注的能力。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内容和表现手法等进行注解、分析和点评。具体答题时,考生必先通读全文可知作者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手法,面对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我”感到郁闷、绝望、厌倦;而邻座的表現却很文明,让“我”的心情变得欣喜、愉悦起来,情感发展曲折起伏,两厢对比,鲜明地表达了文章主旨,也显得更加突出。
  【参考答案】
  示例一:全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我”从“郁闷、绝望、厌倦”到“欣喜、愉悦”的心情变化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示例二: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的观点更鲜明,主旨更突出。
  【技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题目要求针对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考生先要了解对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等手法的特点。批注中,考生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简析:第一步,明确手法,指明文章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第二步,阐述运用,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某种表达技巧写了什么内容,手法是如何在文中运用的;第三步,分析效果,评价文中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其在中心思想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意境的营造和布局谋篇等方面收到什么效果。

七、顺序不同,妙用各异


  例7 (2018·湖北襄阳)阅读《开在心里的橘子花》第18题: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答:
  【简析】
  此题主要考查倒叙的辨识及其作用的分析。选文开头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第2段末尾有一个标志性的句子:“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表明下文要进行回忆,据此可知第①②段运用的是倒叙手法。题干中要求分析去掉第①②段后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这其实是要求考生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倒叙的作用。
  【参考答案】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技法】
  辨识记叙顺序,注意时间先后上是否有错落现象或者“起因→经过→结果”这种模式是否有变动现象。如果有的话,就表明这里使用了倒叙或插叙,但是倒叙通常在文章开头;插叙却在顺叙之中,位置居中,以过渡句为特征。分析记叙顺序作用,如采用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产生悬念,引人入胜,还能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如采用插叙,能够补充交待某些内容,使内容更充实,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八、写出启示,表明看法


  例8 (2018·贵州安顺)阅读《对一只蝴蝶的关怀》第21题: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
  【简析】
  此题要求考生结合选文内容写出启示,考查他们阐述观点的能力。答题前,考生要“吃透”选文的内容,弄清其主旨。再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表明自己的感受,论述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参考答案】
  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意思相近即可)
  【技法】
  命题者要求考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阅读启示。或者多针对文章的内容,或者述说其现实意义,或者抒发阅读感受,或者阐述哲理感受。一般来说,解答时先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你所理解的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然后抓住文中的标志性词语(如“认为”“以为”“感到”之类),略作展开,谈感想,说启发。但是,要注意紧扣原文,忠于原文,从具体内容中引出感悟和启迪。
其他文献
屋内又是一阵纸页被翻动的“哗哗”声,警官瞥了眼仍未关上的窗子,叹了口气,合上手中的笔记本,转向面色苍白的女人——“结案了。”  “结了?那……那是不是……我儿子……杀我儿子的凶手……”  警官又叹了口气,不忍面对女人期冀的目光,只扭头盯着墙上死者的海报,那上面的年轻人笑得阳光帅气,全然难窥后来的颓废。“尸体上没有防卫性伤口,室内除死者屋内的窗户外其他出入口都是紧闭的,屋内也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多
期刊
成年以后,在他乡每每感到疲惫无助的时候,我曾无数次妄想回到母亲的子宫,重享做一个胚胎的权利。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就那样单纯地将自己安放于温暖与潮湿里,却从来不曾想,要回到我的故地,我的娘乡。  那日,我坐在大巴车上,高速路两旁的树早已落尽了叶子,就在这一片光秃秃的景色里,无数大大小小挂在高枝上的鸟巢突显出来,很是醒目。我在车厢里静静看着,忽而觉得那鸟巢与远处一片一片的村庄叠加在一起,很有
期刊
国于南山之下2,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3。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4。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5。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
期刊
其实,此时距离我写《观音像》已经一年之久,而我似乎像才刚刚明白它。  写《观音像》的时候,我没有思考太多,只是自然而然的把我这些年所感受到的一点一点描绘出来。写完《观音像》之后我觉得意犹未尽,又写了一些零散的片段,后来这些片段被我整理,写进了《村庄与鸟巢》中,其实我觉得,《村庄与鸟巢》的调子明显比《观音像》要明朗了许多,像它一点诗意的序。  一年前的我,可能和大多数读过《观音像》的人一样,觉得这是
期刊
有一天有这样三个女人,她们决定一起驾帆船去波罗的海航行。  三个女人是樱姆克、米莉娅和我。   樱姆克和米莉亚是两个德国女人,一个是生物学家,也是基尔一所中学的老师,一个是德国北方基尔港市老人护理部的咨询顾问。驾船除了樱姆克我们都没有经验,樱姆克考过帆船驾照;米莉亚只会游泳,但不懂船;我是个连游泳都不会的中国旱鸭子。   波罗的海很广阔也很远大,它该算是欧洲北部的内海,也是北冰洋的边缘海和大西洋的
期刊
1.苏轼初踏仕途,任凤翔通判。州府地处终南山下,饮食起居皆应与山相伴,终南为四方之大山,扶风为依山之近邑。高山美景迫在眼前,只需举手投足便可秀色饱餐。  2.陈太守杵着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建造一个高台。  3.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人到了台上的,都恍恍忽忽不知
期刊
林建杰(Sugiato Lim) 印尼人。本科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   美国有个著名节日叫万圣节,俗称鬼节。无独有偶,中元节也称鬼节,是东南亚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美文》杂志就曾刊登过一篇在澳门过鬼节的文章。为了能够取得海外华人过中元节的第一手资料,我曾在印尼、香港、新加坡、马来
期刊
北宋时期的文坛,苏轼可以说是最光辉耀眼的存在了,天真烂漫、才华横溢,却有那么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品格端方,却又好戏谑、爱美食,东坡肉、东坡鱼现在还活跃在人们的餐桌上;命运多坎坷,乌台诗案始被贬,从黄州到岭南再到儋州,他并没有牢骚不平,而是为百姓谋福祉,深得百姓爱戴;情感丰富曲折,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开悼亡词之先河,而一生中与三位王姓女子的爱情纠葛让后人感叹不已,虽也有人指责,但苏轼并没有像白居易那
期刊
净云(Den Ven)是一位尼姑,俗名黄梅,来自越南的胡志明市。  或许是一种缘分吧,她的僧名与俗名,都恰好应和了我的名和姓。  注意到她,是在Mess(饭厅)里。那天,她正坐在我的对面,分外洁净的脸,眉清目秀,隔着长长的餐桌,吸引了我的目光。跳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这么漂亮的女子,怎么就出家为尼了呢?  從此,格外关注她的身影。  她不爱说话,见人微微一笑,常常一人在Mess里进餐,并不与他人交谈
期刊
我初中生活的这一部分可以比作西天取经,我是从长安出发的唐僧,骑着枣青马迷惘地望向西方:我取的究竟是个什么经嘞?我策马徐徐前进,先找到徒弟们再说吧。1 八戒  最先出现的是八戒。起因是她看了我的一张画,觉得不赖,便说:“师父,收我为徒吧!”也许是那时流行的一个笑话的影响,我脱口而出:“八戒!”于是她便成了我的八戒。  八戒是个可爱的小女生,蘑菇头,个子不高,脸方方的,两片薄薄的红嘴唇一不爽就抿得紧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