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肠系膜微淋巴管的构筑及其收缩性

来源 :微循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3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连续观察和记录大鼠肠系膜微淋巴管(ML)的构筑及收缩功能,并用电镜观察,ML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ML的构筑为:初始淋巴管汇入初始后淋巴管,再汇入微收集淋巴管。用SPG法显示去甲肾上腺素的自发荧光。可见ML管壁上有交感神经膨体。正常情况下大鼠肠系膜ML有节律性收缩。这是推动淋巴液向前流动的动力。
其他文献
检测经临床确诊血液病37例患者的骨髓流变性指标.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粘、红细胞压积、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显著低下(P<0.001)。白血病未缓解组骨髓粘度、还原粘度和甘油三酯
<正> 近年来,随着心律失常研究的纵深进展,“心脏起搏”的内涵已较前大为扩展: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发展为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乃至对心律失常发生机理探讨和药物疗效的评价等
期刊
蕲蛇酶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粘度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沈庆乐*李培英*林闽溪*张存琪*蕲蛇酶是福建武夷山尖吻蝮蛇毒中以凝血酶为主的提取物。我们采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缺血
人类及动物的肺血管对缺氧发生收缩反应的强度存在着极大的种属及个体差异.因而可区分为肺血管反应者与肺血管无反应者。国内外测定肺血管反应性的方法很多.但由于有损伤性或需
我院神经内科从1985年2月至1991年11月,共收治脑血栓形成患者896例,现将其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研究证实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某些遗传病以及高热、烧伤、应激、吸烟、酒精中毒等,均有程度不同的血液流变性改变[1].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和体外血栓及血小板聚集测定的分析朱建中,李迅,张曙云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其血液动力性质改变与流变性分不开[1]。因此作者对61例健康人与56例高血
血液流变性异常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急性脑梗塞时,血液流变性以何种因素的异常程度或影响最大,各家报告不一,而白细胞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重视。本文对31
我们从1985年~1990年10月,对小儿肺炎、心衰等九种疾病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共383例,同时将健康小儿100例作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108例心脑血管病血液粘度的改变李丽彤*钱徐洲*吴绍祖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作者对108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血液粘度的检测。1资料与方法108例中冠心病36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