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捷径,唯有付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i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电聊城发电有限公司仪控DCS检修工作组的一名普通检修工人,自1999年参加工作至今,我已经在一线岗位上奋斗了15个年头。从新职工成长为部门骨干,从大专学历到工程硕士,从平凡女工到国电“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国电“和谐家庭”、央企“最美一线工人”,我经历了许多,也付出了许多。有人问我:“要怎样做,才能像你一样获得成就和荣誉?”我想,如果一定要总结获得成就和荣誉的方法,“付出才会有收获,这其中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就是我最深切的感悟。
  岗位:成长的沃土
  2002年,公司#1机组试运,其中DCS系统为英国进口,全英文界面,由英国专家负责调试。由于我的英文基础不错,公司便派我配合外方专家。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非常兴奋。可现实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外方专家要求我核对DCS控制系统内所有的逻辑图,将控制系统接口机内组态的逻辑对照设计图纸,逐一标记,查找出不符的、有错误的地方并进行统计汇总。几千张逻辑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功能码和连接线,是对细心和耐力的严肃考验。
  刚开始的时候,看着一起做这项工作的同事每天都对工作任务保持跟踪、学习、监督,每天都在进步,我也想尽快完成这项耗时耗力的工作。可是欲速则不达,我在工作中却频频出错。几次返工之后我逐渐明白,这项工作并不简单,如果不理解图意而只是单纯地比对,肯定要出错。为了避免再出错浪费时间,我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真正弄懂每张图后再比对。可是,难题也来了:以我的英文水平,能弄懂那些逻辑图吗?
  答案是否定的。那些逻辑图成为我工作中遇到的大困难。每当遇到不懂的地方,我都会将其记录下来,查找资料或请教外方专家直至完全理解。每天工作结束后,我还会对全天的工作归纳总结,计划好第二天的工作内容。就这样,我的记录本变得越来越厚,工作中的错误却越来越少。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成了常事,我经常一天只能睡上四五个小时,看十几个小时显示器,眼睛酸痛流泪,时常头疼,但因为有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身体上的疲惫感也不那么明显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来在我眼里复杂无比的逻辑图变得越来越清晰简单了,似懂非懂的功能码也完全明了了,就连生僻的专业英语单词,也掌握应用得非常熟练了,看似高深的DCS系统,在我的脑海里渐渐鲜活了起来。
  系统熟悉了,就有了向工作更高难度挑战的信心和勇气。DCS系统运行之后,一直存在通讯暂时离线的现象,外方专家几经检查,没能发现问题所在,这是很大的隐患。于是,我向外方专家主动请缨,希望他能提供资料,由我来排查。我的坚持打动了外方,给了我一套厂家内部技术资料。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同时对照资料反复排查,终于发现了通讯卡件一处非常隐蔽的设置错误,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我也得到了外方专家的赞扬和信任。
  机组试运结束时,DCS系统的上万个点、几千张逻辑图、各种控制逻辑我已熟记于心,并留下了厚厚的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后来的工作中,我创造了投解保护零差错记录,参与编辑整理《热工保护投解操作手册》《DCS系统逻辑图册》《DCS系统检修规程》等实用资料,这都得益于当时打下的良好基础。
  “没有什么细节细小到不值得去挥汗,也没有什么大事大到尽了力还不能办到”,把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做精细、做好,并坚持下去,收获就会很多。
  责任:成长的动力
  向管理要效益,深入挖潜,节能降耗,一直是国电集团对所辖电厂的要求,聊城公司也相当重视职工创新创效工作,并通过开展QC活动、“五小”活动、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把创新舞台交给职工,为创新创效提供畅通的绿色通道,让职工充分发挥智慧的能量。
  前几年,公司一期两台600MW“W”火焰锅炉磨煤机启动助燃用油量大,问题亟待解决。但该炉型在国内是首次使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套用,困难很大。“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和几个年轻人在讨论了可行性之后,主动申请解决该问题。当时,公司和部门给了我们极大的信任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协调开展工作的便利条件。有好的平台,我们干劲十足,一面查看资料,咨询锅炉和运行方面的专家,掌握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和参数,一面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双管齐下,全力攻关。启停磨煤机一般都是在晚上或凌晨,那段时间,大家夜以继日,披星戴月,被人戏称为“夜行侠”。作为团队里唯一的女性,我也过了一把“女侠”瘾。团结就有力量,经过我们的分工合作,反复探讨,最终确定了修改启动程序、改变投油方式、缩短启动时间的节油方案,方案顺利实施后,每年能为企业节省大约200多万元。
  首战告捷,我和工友们又开始新的挑战。十几年来,我们班共进行小革新、小改造40余项,为机组安全运行做出了贡献,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成长为部门的技术骨干。
  “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因为负重而平稳;一位农妇命运多舛,因为负重而健康”。责任的重担是压力,更是机遇和舞台,勇于承担责任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变得更加精彩。
  学习:成长的动力
  DCS系统,被誉为机组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它涉及汽机、锅炉、电气等多个专业设备和系统的控制,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作为DCS系统检修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自动化知识,还要对机、炉、电设备及热力系统都非常熟悉。当我工作越深入,越是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不够用了。作为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热力系统知识的不足成了我的硬伤,特别是在解决改善系统自动调节性能的问题时,我很难全面地去理解控制策略,很难准确而迅速地发现问题所在。为了克服这个“瓶颈”,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我选择了心仪已久的华北电力大学,开始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学习。在职学习,每年集中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为了能将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在集中培训时请教老师,我每天晚上都尽量挤出时间来看书。期间,我经历了怀孕、生子,面临各种繁忙和困难,但我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而华电也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带给我许多新的知识和理念,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我的毕业论文《600MW机组“W”火焰锅炉协调控制系统浅析》融合了热动与热控知识,具体分析了电厂最为复杂的协调控制系统,受到了评委老师的好评。之后,我又趁热打铁,拿下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对我来说,学历并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通过学历教育,我学到了许多亟需的知识,想通了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这才是最珍贵的。
  培训是企业给员工提供的最大福利。最让我感恩的是企业提供给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国电集团曾分别在清华和北大举办了两期巾帼先进培训班,这两次学习,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国家两所最高学府和许多名师,开阔了视野,领悟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受益匪浅。
  有了知识的支撑,工作中的我更加从容、自信了,也有了更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在我身边一起探讨问题的人多了起来,在和大家的交流分享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进步和提高。
  “知识是智慧之源,能量之源”。知识要不断积累和更新,才能更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因而,学习要长期恒进,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踏入职场,每个年轻人都会渴望着成长,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也是这样。俞敏洪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实现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我想,只要我们用勇气盖过怯懦,用行动压倒苟安,用奋斗书写青春,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成功的闸门就会缓缓地为我们打开,我们也必将享受青春的美好,感受收获的喜悦。谨将此文与即将踏上职场的年轻朋友共勉。(作者供职于中国国电集团聊城发电有限公司仪控检修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