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3日,历时4天的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香港圆满落下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教育部副部长郝平,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仇鸿,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黎乐民,以及航天员聂海胜、刘旺等出席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韩启德在为选手颁奖后的讲话中殷切指出: “学生时代是最富创造力的时期。科技创新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也充满探索真知的乐趣。希望今天产生出的一个个科技创新火花最终都将汇集成明天推动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巨大动力。”韩启德还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大手拉小手”,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用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帮助和指导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掌握科研方法,体验科学精神,感受科学魅力。
本届大赛经省级赛事选拔推荐和高校自由申报,共有483个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1331个青少年科技创意作品和651个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参加全国阶段比赛。其中,184个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105个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和47个青少年科技创意作品最终参加终评。同时,来自印度、德国、瑞典、丹麦、泰国、韩国、巴西、日本等12个国家的57名国外青少年受邀参加了终评阶段的展示和交流活动。
经由来自内地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美国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8位科技专家组成的终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的材料审阅、现场问辩和综合素质测评,本届大赛最终评出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70项、二等奖153项、三等奖210项,青少年科技创意作品一等奖79项、二等奖131项、三等奖l54项,优秀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一等奖33项、二等奖72项、三等奖95项,以及10项“十佳科技辅导员奖”,10项“十佳科技创意之星”和“中国科协主席奖”。我刊社在本届大赛设立的“《中国科技教育》杂志专项奖”颁发给了来自北京的杨海燕、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刘子健、上海的徐瑾、北京的陈宏程和江苏的张军5位老师,他们每人将获得2000元人民币奖金及赠阅1年《中国科技教育》杂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选送的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学的何炬老师,凭借“太阳能电池板自动除尘装置”获得科技发明类一等奖,并跻身本届大赛“十佳科技辅导员”之列。
(本刊编辑部综合)
韩启德在为选手颁奖后的讲话中殷切指出: “学生时代是最富创造力的时期。科技创新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也充满探索真知的乐趣。希望今天产生出的一个个科技创新火花最终都将汇集成明天推动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巨大动力。”韩启德还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大手拉小手”,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用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帮助和指导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掌握科研方法,体验科学精神,感受科学魅力。
本届大赛经省级赛事选拔推荐和高校自由申报,共有483个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1331个青少年科技创意作品和651个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参加全国阶段比赛。其中,184个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105个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项目和47个青少年科技创意作品最终参加终评。同时,来自印度、德国、瑞典、丹麦、泰国、韩国、巴西、日本等12个国家的57名国外青少年受邀参加了终评阶段的展示和交流活动。
经由来自内地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美国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8位科技专家组成的终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的材料审阅、现场问辩和综合素质测评,本届大赛最终评出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70项、二等奖153项、三等奖210项,青少年科技创意作品一等奖79项、二等奖131项、三等奖l54项,优秀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一等奖33项、二等奖72项、三等奖95项,以及10项“十佳科技辅导员奖”,10项“十佳科技创意之星”和“中国科协主席奖”。我刊社在本届大赛设立的“《中国科技教育》杂志专项奖”颁发给了来自北京的杨海燕、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刘子健、上海的徐瑾、北京的陈宏程和江苏的张军5位老师,他们每人将获得2000元人民币奖金及赠阅1年《中国科技教育》杂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选送的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学的何炬老师,凭借“太阳能电池板自动除尘装置”获得科技发明类一等奖,并跻身本届大赛“十佳科技辅导员”之列。
(本刊编辑部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