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强化普通话对培智学校高年级段生活语文的潜移默化之功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p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话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培智学校特殊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培智学校特殊教育高年级段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培智学校特殊教育高年级段生活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训练,强化其潜移默化之功,才能真正实现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的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为学生健康发展、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普通话 培智学校 生活语文
  良好的普通话水平不仅是培智学校特殊教育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同时也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明确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的高年级段为7—9年级,培智学校生活语文高年级阶段正是推广普通话、纠正普通话、规范普通话的一个良好时期,要重视普通话在培智学校高年级阶段生活语文的潜移默化之功。
  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育阶段,真正“能”讲、“会”讲普通话的学生比较少,大多数培智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普通话不规范的问题:如发言不标准,特别是平翘舌不分,鼻边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问题非常严重;有的学生表述事情时,说不清楚或没有条理;有的学生在写话与习作训练中,错字别字多,滥用词语,语句不通顺……普通话的不规范,阻碍了培智学生生活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在培智学校高年级段生活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训练,加强其潜移默化之功,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用语不规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那么,如何强化普通话对培智学校高年级段生活语文的潜移默化之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从教师方面来说
  1.1 自身普通话本领需过硬
  语文教师自身的口语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流畅连贯,具有节奏美、音乐美、情感美,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学习教师的发音运气、语气语调乃至遣词造句。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能力能提高。因此,教师应努力使用规范性的语言,同时,对一些多音字、同音义异字、音异形近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读音准确无误。
  1.2 掌握教学中的语言美
  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精妙,即语言要简练而精美,说理透彻而微妙,引导得体而恰当。教师巧妙地提问,幽默地谈吐,正确地引导使学生深思、兴奋,从而有所发现,碰撞智慧的思想火花。其次,要使一堂语文课生动、有趣,富有魅力,教师要力求自己的普通话标准,注意轻重缓急,努力做到“字正腔圆”,富有感染力,动之以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3 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教师和同学的日常交流中要求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这就为普通话的推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生使用普通话具有强制性倾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普通话中出现的语音错误、词汇错误、语法错误、语调错误等作出纠正,一旦学生在普通话方面的错误得到纠正,就会在所处的普通话语言环境中得到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普通话知识会得到深化,普通话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语文课堂普通话推广的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水平。
  2 从学生方面来说
  2.1 在“听”中激发兴趣
  培智学校学生对普通话推广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普通话也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目的与重要性,让他们心中有底,了解语言规范化、标准化是现代化社会的基本要求,普通话也是将来的生活、工作、学习使用最频繁的交际工作。明白其重要性后,才能激發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听”,听录音、听朗读、听广播,在“听”的过程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语言带来的美感,同时,也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与其进行对比,模仿其发音、语调、情感的把握,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2.2 在“说”中训练口语
  每个地方都有地方方言,从一方面来说方言丰富了我们国家的语言,但从推广普通话的角度来讲,方言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大多数学生从小在方言的耳濡目染下长大,入学前的口语水平都普遍较低。到了高年级阶段,在课堂上教师多提问并且鼓励学生开口说普通话,说得好不好都给与正面的鼓励,引导学生开口“说”;课后老师创造诸如演讲、辩论等各种形式的“说”,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并且这时的普通话训练已经不单单是说的练习,更是心理素质、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丰富和提高。
  2.3 在“读”中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童话等文章,其主旨常需要借助诵读才能得领会,在朗读中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2.4 在“写”中规范表达
  培智学生的“写话与习作”练习是运用语文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生活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写的过程中规范表达,首先要纠正错别字,让学生趋于规范。其次要加强其遣词造句的能力,大部分培智学生美词佳句积累少、对词义理解不准确、思维不敏捷,组词慢,缺乏固定的句式,常有病句等,这就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多读、多背、多记、多摘抄。
  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双管齐下,才能共同促进与强化普通话对提高初高年级段生活语文的潜移默化之功,进而促进培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健康发展、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其他文献
抑郁症的残留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劳感,躯体、精神性焦虑,睡眠障碍,性功能问题等。它们和抑郁症复发、复燃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合适的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复发。
摘 要:美国科学家哈尔斯曾经这样说过:“科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科学家創造了美好的新概念;科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科学家和艺术家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思索”。他认为科学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艺术,因此科学教育既要努力探求它的“真”,又一定要追求它的“美”。科学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美育素材,它就藏在这一缕明媚的阳光中,一道美丽的彩虹里,一块坚硬的石头上。所以科学教师就是为了找到科学美育素材背后
众所周知,学生的身心健康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高校学生作为最接近社会的群体,在体育项目的学习当中应当充分贯彻正确且适合的运动方案。高校在制定学生的运动方
<正>一、课标解析课程标准对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
摘 要: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感觉到身心愉悦,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细胞。地方民族音乐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初中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细胞。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地方民族音乐的教学,本文主要研究了地方民族音乐进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探索以及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  关键词:地方民族;初中;音乐课堂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