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orist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326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PreS1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的血清标志物。结果 326例患者中存在两种模式,模式1:HBsAb(-)HBeAb(+)HBcAb(+)245例,模式2:HBsAb(-)HBeAb(-)HBcAb(+)81例,两种模式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6.1%(113/245)、34.6%(28/81),经检验,χ2=2.8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eS1Ag能敏感的反映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在基层医院缺乏HBVDNA检测条件,增加PreS1Ag检测是乙肝标志物的有益补充,对乙肝的诊断、监测疗效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炎e抗原;慢性乙型肝炎;前S1抗原;病毒复制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562-02
  中图分类号:R 512.6+20.446.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27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是前S1基因编码产物,由108~119个氨基酸组成,它只存在于具有传染性的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上[1]。长期以来,临床上判断HBV的复制和传染性常常以HBeAg阳性作为指标,并一度认为乙肝患者HBeAg转阴提示病毒清除,病情趋于好转。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并非完全如此[2],发现部分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仍有HBV的复制和传染,并常可见HBeAg阴性者伴有血清PreS1Ag阳性。本实验对326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血清标志物同时,增加了PreS1Ag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 326例慢性乙肝患者均为我院肝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所有标本表面抗原阳性,诊断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修订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39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7岁。
  2.检测试剂 PreS1Ag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复星长征医学有限公司;HBV“乙肝两对半”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购于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
  3.仪器 酶联免疫检测实验所用酶标仪为美国雷杜RT6000全自动酶标仪,洗板机购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型号为DNX9620A。
  4.检测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PreS1Ag和HBV血清学标志(乙肝两对半)。
  5.统计学处理 采用计数资料的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本次共检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6例,结果发现全部病例存在两种模式,模式1:HBsAb(-)HBeAb(+)HBcAb(+)245例,模式2:HBsAb(-)HBeAb(-)HBcAb(+)81例,其中模式1PreS1Ag阳性113例;模式2PreS1Ag阳性28例。二者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6.1%(113/245)、34.6%(28/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 P>0.05)。详见表1。
  
  讨论
  乙肝病毒蛋白的编码分区为:S区、C区、P区、X区。其中S基因编码S抗原、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病毒只要是最重要的介导部位前S1蛋白的氨基酸21~47片段完好就具有传染性。研究证实,亚洲平均50%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前C区与C区基因的突变[4],即前C区G1896gA变异,TAG为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HBeAgC区启动子,A1764gA的双变异,前C区mRNA的产生减少,使HBeAg分泌减少或消失。虽然HBV前C区变异导致不能产生HBeAg,但不影响HBV复制和传播。而PreS1Ag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PreS1Ag可避免这种因HBeAg变异而产生的阴性误导[5]。PreS1Ag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阳性提示HBV感染并复制,是传染性标记之一[6]。其检测的ELISA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容易判断,价格低廉,无需特殊仪器和高标准的实验条件,易于推广应用。HBVDNA阳性检出通常被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7]。但是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BVDNA实验室要求条件较高,目前还不能普及到基层医院。另一方面,血清中HBVDNA的出现和消失与肝组织复制并不同步,有时不能真实反映肝组织内HBV感染及复制情况,尤其在血清HBVDNA低至检测水平以下时,并且不能反映免疫损伤的程度[8]。
  本次研究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发现存在HBsAb(-)HBeAb(+)HBcAb(+)和HBsAb(-)HBeAb(-)HBcAb(+)两种模式,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6.1%、34.6%。结果说明HBeAg阴转的慢性乙肝患者PreS1Ag仍然有一部分为阳性,提示仍然有炎症活动和HBV病毒的复制。总之,PerS1Ag是优于HBeAg的血清学检测指标,能可靠的反映HBV的传染与复制情况,是HBV“乙肝两对半”的有效补充,在缺乏HBVDNA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如能增加PerS1Ag项目检测,将对HBV传染和复制情况的了解,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监测疗效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55.
  [2]闵福援,王 健.前S1抗原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的临床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6):584-586.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4]Funk Ml,Rosenberg DM,Lok As.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ssociated precore and core promoter Viral Hepat. 2002,9(1):52-61.
  [5]徐 蓓,姚克弼.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病毒复制关系[J].中华实验与临床病毒学杂志,1997,11(2):117-120.
  [6]刘恩权,王咏梅,李可军.100例HBV血清标记物、HBVDNA、HBV PreS1对比监测与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4):219.
  [7]程 钢,何蕴韶,周新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3):135-138.
  [8]袁桂清,陈 瑜.全国肝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6):576-578.
  
  (收稿日期:2009-04-17 修回日期:2009-09-15)
  (编辑:潘明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
九里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系1998年钱工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项目之一,经1年治理,于1999年通过省水保办验收,本文着重对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青年人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3-0312-02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3.035
【关键词】颈部;外科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1-0066-02 中图分类号:R 622.1 文献标识码:A    面部皮肤的缺损往往是外伤、电烧伤、热力烧伤、面部疤痕、皮肤的恶性肿瘤等所引起。切除病灶后常遗留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有很多,如皮片移植,岛状或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移植修复等[1],均不尽人意。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34例原因分析齐惠玲,丁文元1875年沃克曼氏首先提出肘部及前臂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当可发生前臂肌坏死及神经麻痹称Volkmann's缺血性挛缩,是肘部及前臂创伤后最严重的一种并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系统;新生儿重症监护;机械通气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85-02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71    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症新生儿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内吸痰(ES)是N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儿进行频率较高的一项操作。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痰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置换术(双侧引流组)治疗,另外30例重度脑室出
<正> 从1983年6月~1992年12月我科收治12例大骨节病晚期关节病变患者,病变涉及膝、踝、肘诸关节,均因疼痛、关节畸形,功能严重障碍致残,按矫形外科原则予以手术处理,取得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