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整体性和文学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86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1)在升学考试中多数考生考不出好成绩;(2)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以后,也普遍反映语文水平偏低;(3)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不了现代生活的交际需要。语文教学中,忽视课文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的教法,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误区:
  一、肢解课文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更有甚者,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不谈,只挑其中的语段练习,练习题目却跳不出结构、词汇、语法,这些理论化的框架。教完一篇课文,老师只是给学生注入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说不上培养能力,更谈不上阅读欣赏。长此下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就无从谈起了。
  二、忽视阅读
  且不说汉语有很强的音乐美,但就理解文意来说,语文教学中阅读就非常必要。有的教师总以为读书耽误时间,或者怕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不如讲解来的快,所以对课文思路的整理总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阅读教学也列成题目形式,只有“分析”,没有“阅读”。致使学生在考场上遇到“阅读材料”,便觉得无从下笔了。究其原因,还是阅读太少了。
  三、题海战术
  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一时半会还不能完全抹去应试教育的影子。比如许多应试有方的教师,把题目内容系列化,教学内容题目化,答案要点规范化。化为经验之谈。这种“题海战术”式的语文教学,应付眼前的考试或许会有短暂的效益,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课文的整体艺术美。从长远角度来看,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以上几种教法,使语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课文的整体思路。文学艺术模糊不清,更无兴趣可谈,纵然再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又有什么帮助呢?徒增负担而已。
  针对语文教学忽视整体性和文学性的三大误区,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百遍”固然是笨法,但说明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为了防止学生重复阅读的厌烦性和盲目性,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富有魅力的范读、朗读的技巧的指导,阅读与分析有机地结合等多种方式方法。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可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课文所描描绘的春景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自然美,除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之中如何停顿之外,还可以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如“春风图”的描写,“母亲的手”和“抚摩”两处重音要处理的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清脆”“宛转”“应和”“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以后,有表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男女轮读等,既能避免学生产生厌读情绪,更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2、理清思路的条理性
  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地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拿《藤野先生》来说吧,题目写“藤野先生”,课文为什么开头要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明白写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是作者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其中蕴含的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感情也与全文爱国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弄清了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做到高屋建瓴,这为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意,也打下了基础。
  3、欣赏作品的文学性
  语文课本中有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动人的画面、精彩的修辞、鲜明的感情、个性化的人物等,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深厚的艺术价值。当然,初中阶段的“欣赏”和高中、大学阶段的欣赏要求是不同的。初中的《大纲》明确规定“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关系到教师的文学素质和个人气质。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能用生动活泼的教法和深厚的感染力来教读文学作品。如一位教师在教《春》一文时,用配乐范读、生动讲解,用板书画了一幅“孔雀开屏图”式的课文结构层次。如此教学不仅给学生以视听的美感,还激发了学生欣赏课文的激情。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还须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时届21世纪,语文教学也是一项世纪工程,我愿和广大同仁一道,孜孜以求之。
其他文献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有抵触心理,完全没有兴趣。平时,教师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学生能接上下一句。还有部分学生背诵古典诗词就是应付检查,完全不理解古典诗词的意思,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思考: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有些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题存在着畏惧心理,不愿意主动接触古典诗词。
期刊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也有十五、六个年头了,教师备课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苦于无材料,二是占领了很多材料,三是对材料进行提炼,留下最有用的材料。年轻的教师,往往在第一阶段苦恼,没有经验,没有存货,无米下锅。但是,很快就会进入第三阶段:信息和材料太多太多,如何取舍整合梳理?这个苦恼其实远远大于第一阶段的苦恼,因为这涉及到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  有时教师自认为很精彩的内容,用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用,也
期刊
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应试的角度,作文都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但高中语文复习重基础轻作文几成普遍现象。真正把高中作文教学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作文在高考语文乃至整个高考中的突出位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随着作文在语文试卷中日渐加大的比重,决定了作文的得失直接关系着高考语文的成败。可以说,没有成功的作文,就没有成功的语
期刊
一、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  1、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早读和课堂的时间诵读一定篇目的文章,可以从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除此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
期刊
高中语文大纲要求高中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或用法。但对于普通的高中学生而言,学习现代文尚且有一些难度,更何况学习文言文?简直是一头雾水,摸不着门道。其实学习文言文,大可不必十分挠头,在课堂内抓好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再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规律,抓住文言文答题技巧,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应该最有可能拿满分,  一、要养成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这里说的读,并非默读
期刊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技术,它没什么固定的模式。做好班主任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  有人可能要问:当好班主任首先要做好什么工作呢?当好班主任首先是要爱学生,用爱唤醒爱,用爱催生爱,爱的奉献方能出现爱的奇迹。担任班主任工作,年轻教师不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妹,年纪大的不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班主任工作就较容易做好。也许有教师要说,有时也是这样做的,甚至比学生的父母
期刊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留守学生”越来越多,这种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往往在心理上对“留守学生”产生一定的不适感,严重的则会导致他们的心理畸形发展。这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根据相关的调查和心理学知识,“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现状主要有:(1)性格缺陷,行为偏差。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克服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呢?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期刊
新课程改革实施这些年来,有很多值得推崇的新颖政策和措施让学生和教师受益匪浅。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浅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凡事都有个立根之本,对于学校教学来讲,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那么如何合理的运用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只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扬长避短
期刊
新课标对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是: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3.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