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忆屑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0763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应日本朋友之邀,我访问了这个早欲亲眼一睹,与我们曾经有着许多恩怨的,却又永难割断相互缘分的十分特殊的国家。说实在话,此行我有一个想法,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并没有什么新意,那就是能实地感受一下在文化上的关联性和相似性,或者说源远流长的联系。这自然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一踏上日本国土,便处处可见日文里充斥着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汉字,大街上许多商铺的店名,干脆全部用汉字,东京最大的电器购物场——秋叶原,招牌上三个橙黄色大字那么惹人注目,毫不含糊的三个方块汉字,让你心中顿生亲和之感。且不说古都奈良,那里至今还有朱雀门、朱雀大道,这种地名在中国古代京城早已有之,唐诗名篇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我们可说烂熟于口;也不必说古老的京都,现在还保留洛东、洛南、洛西、洛北、洛中的地名,它们当初设计均模仿中国古代的洛阳、长安;就说极其美丽别致的旅游小镇浅草,其地名也极可能来自白居易的一首诗《钱塘湖东行》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问日本朋友你知道浅草这名字的来历吗?他们摇摇头。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对方,他们恍然而悟地连声说:很可能!很可能!
  那天晚上,日方朋友送我乘出租车回所住的新大谷饭店,当司机知道我来自北京时,他突然高兴异常地说:他太爱读中国的唐诗了,尤其喜爱李白、白居易的诗,很多诗他可以背诵,他说他读《长恨歌》时,感动得都流泪了!这使我有些吃惊,对唐诗痴迷如斯,这样的人在中国都难找吧!我们下车离去了,他还远远地挥手呢。这时,我竟有些莫名其妙却似乎又很自然地想起李白的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
  
  在日本使馆工作过的同事曾告诉我,到日本去要做三件事——看富士山,吃日本料理,泡温泉。不过,我要给他加上一件:如有可能,赏赏樱花。看富士山,是的,首先看富士山,它是日本的象征,神圣的图腾,到日本不一观富士山,恐怕是遗憾的。看富士山,要到箱根,从东京到那里也就百余公里,但是,要乘快车,换慢车,坐登山电车,转空中缆车,最后乘船,换来倒去,要用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最佳位置。途中经过一处叫大涌谷的地方,这是个著名的火山口,温泉喷发,有硫化物的浓浓气味,把鸡蛋放在温泉中很快可以煮熟,黑乎乎的,日本人叫它“黑玉子”,他们卖给观光客,还配搭上一小袋盐,可蘸着吃。据称吃一枚,可增寿7年,我们当然毫不犹豫掏钱买了几个,吃得很起劲,延年益寿,求之不得呢,味道倒没什么特别的。在大涌谷就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富士山,而到极负盛名的芦之湖一带观看富士山就更清晰了。
  富士山是日本大和民族的神山,又叫“不死山”,因为日语中“富士”和“不尽”、“不死”等发音相同。只见山头上云遮雾绕,仿佛仙风道骨的皓首老人。这里,湖光山色尽美。我们一行三人在芦之湖畔的一家小餐馆吃午后饭,每人一盘精美而清爽的饭菜,其中有烤鳟鱼,味道格外鲜美。我无意中忽然发现这餐馆的老板,一个中年瘦削的男子,十分温文尔雅,完全不像一般的生意人。我便几分好奇地与他搭讪起来,果然不出所料,他是个摄影家,专门拍摄富士山、芦之湖一带的自然风光,他开设了一个摄影艺术馆。这个位于湖畔的小餐馆,于他而言,既是接触自然、深入生活的一个立足之处,又可借此得到一点经济收益,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三
  
  日本料理对我并不陌生,而这次到日本去,有机会品尝了各式各样的日本料理,使我对其增加了更多了解。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日本人对饮食实在太考究,不仅仅是一般的吃饱吃好而已,而且当作一种艺术来欣赏。自古以来,日本料理就强调“五味五色五法”。五味即:甜酸辣苦咸。五色即:白黄红青黑。五法即:生煮烤炸蒸,这里,生为首,日本人多喜食生冷的食物,据称日本人属阴性体质,相反,如果喜食热熟食物,这种人属阳性体质。总的来看,日本料理的基本特点那就是加工精细,量少质高,讲究色彩的配搭和摆放的艺术化,往往产生令食者赏心悦目的效果。正因为每样食品量小,要吃饱,当然种类就多。这样,一顿好的料理吃下来,很精巧的“迷你”式杯碗碟盏满满当当的摆了一桌,可谓琳琅满目。
  我们的传统饮食文化也很注重色香味,但在色的方面,或者说在视觉效果的考究方面,我们的普通人家恐怕就远远比不上日本人了。我们也许觉得他们小里小气,不必要的繁琐,过于注重形式,其实这是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觉得很自然,多少年来,就是这样,他们不怕麻烦,尽可能的讲究。我在东京看到老字号名店里售卖的腌制的萝卜,他们称作“渍品”,密封在塑料袋里,那萝卜的个头都特大,圆滚滚的,腌制后变得晶莹剔透,犹如无瑕的美玉,好看得很。你一开始绝对想不到它是大萝卜,那简直是可供赏玩的艺术品。日本朋友送我一袋,带回来品尝,其味奇佳,咸甜适中,让你回味无穷。
  
  四
  
  日本人很爱干净,注意清洁卫生,尤其体现在维持良好的自然及生活环境上。凡是去过日本的人们,无不产生这样深刻难忘的印象。城市里不必说,虽然人多车多,但街道上几乎一尘不染,即使在农村,甚至于很偏僻的地方,也都是利利落落,清爽洁净,让人感觉很舒心。我去了一些乡村,还到了岚山一带的山区,往往可见清亮亮的小河及精致的小木桥,我每次走上桥,总不禁用手抚摸那些桥栏,都是滑溜溜的,竟然一点尘土都没有,这让我十分惊讶。这固然与日本终年潮润的气候有关,很难出现尘土飞扬的景象,恐怕更重要的是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我在东京、大阪、京都、奈良等城市住了几个饭店,其中的高级饭店各方面极为讲究,理所当然,不足为奇,没想到在很一般的酒店,以至于很偏远的一个叫岚峡馆的小小旅社,也都干净舒适得令人诧异,你几乎找不到一点瑕疵!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例外。日本也有穷人、流浪汉,他们的生活状况与生活环境则是另外一番面貌了。我从关西机场乘车去大阪,经过一片干涸平坦的河滩,竟发现一大堆一大堆垃圾,乱七八糟地散布在不远的视野之中,就在这脏乱的垃圾场上,还不可思议地建有一些歪七斜八的十分简易的塑料棚屋。日本朋友告诉我,此乃穷困潦倒人士的居住之所。大小城市的街头也时见流浪者,大多脏兮兮的,听说他们多为酒鬼,政府有救济,发给他们的钱却都用来买酒喝了。
  
  五
  
  东京的银座与新宿是声名远播的繁华街区。既然到东京来,自然要去看一看,尤其是要一睹甚有特色的夜景。银座果然气象万千,名不虚传,高高矗立的现代建筑群被迷离的霓虹灯勾勒出宏大精致的轮廓,五光十色的巨幅广告更是令人目眩,街头游人如过江之鲫,车辆则似连绵不绝的长龙。我曾在香港、伦敦等地工作、生活过,我觉得这情景与香港很相似;至于伦敦则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了,英国人生性拘谨保守,伦敦的街头是很少见到夺目霓虹的,这是民族特性所致,当然不足为怪了。再去新宿,也是繁华无比,不过,却是另一番变味的的景象。闻名于世的歌舞伎町便位于此处。仅这一片闹市便云集了3000多家店铺,而其中多为色情场所。你只要瞥一眼那些招牌:单间按摩,窥视小屋,裸体表演,脱衣舞剧场,裸体吃茶店,大人玩具……就会让人周身顿起鸡皮疙瘩。这里人声嘈杂,乐声刺耳,纷乱异常。许多店铺的门前,还有忙乎着拉客的,几乎都是膀大腰粗,其中甚至有黑人,见到我们中国人,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我们面前,伸出大手,粗粗的嗓门吼着生硬的汉语:“欢迎!请进!有发票!”真让人哭笑不得,估计他们也就会这几个中文单词,一看这情景,我们赶紧离开,免得麻烦。
  日本的治安情况问题不少,比如说性骚扰就比较严重,困扰日本社会。一次,我在东京地铁站等车,无意中发现月台的地面上有一粉红色方块的标识,写着“女性专用车”,地铁进站时,对着这标识的那一节车厢的玻璃窗上,也标有相同的几个字。据朋友介绍,为了在上下班高峰时,日本女性乘坐地铁免受性骚扰,东京地铁公司从2005年5月9日开通了10列设有女性专用车厢的列车。在这以后,性骚扰的情况改善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