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canyu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背景下产生的,文章在分析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创新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铜陵学院在创新教育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与经验,同时指出了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王东生(1978-),男,江苏宜兴人,铜陵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安徽 铜陵 24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新型教学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10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014-02
  
  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铜陵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5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之一,我院以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紧紧围绕“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努力将学院办成省内先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谓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2007年召开的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朱高峰院士指出:“除了纯科学研究(不以直接应用为目的,而是为了探索事物规律)以外的人,都应属于应用型,因此应用型人才包括了人才中的绝大部分。”[1]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本科高校培养理论型人才有着明显区别,也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操作型人才。具体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其中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知识应宽于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强于传统大学。[2,3]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方面的特点,使其不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社会道德,还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能够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人文艺术方法结合起来,使科学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并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二、创新教育的意义
  温家宝总理指出:“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科技实力的竞争。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调研后预测,21世纪高等教育具有5大特点:一是教育的指导性;二是教育的综合性;三是教育的社会性;四是教育的终身性;五是教育的创造性。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其创造力。
  三、我院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
  1.注重教师的学习与提高
  指导学生,培养创新人才,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教育思想和新知识水平。教师尤其要注意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收集相关信息补充到教学中。在实际教学和多媒体课件中要及时更新内容,并提供大量的图片等感性信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最新技术发展和增强创新意识。还应注意把自己与其他教师、相关专家从事科研的新成果适当融入到教学中去。要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教师除了不断更新本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有教师自己多掌握一些跨学科知识,才有可能更好地去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我院围绕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突出教师对教学的基础作用,在全院范围内实施“八百工程”,即打造百家名师讲坛、推出百堂精彩一课、举办百场学术报告、实施百个合作项目、通读百部经典名篇、出版百部教材论著、选派百名教师访学、推行百项服务承诺等工程。在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我院在积极引进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养,在全院教职工中实施“八百工程”,更好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2.调整培养方案,加大实践课程开设比例
  为了使学生熟悉创新思维的特点及创造原理,逐步培养学生以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学校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同时在各个专业中广泛开设针对本学科的创新类课程。
  在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理论教育是基础,实践教育是主体。[5]“实践是创新之本”,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调整中,学院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创新教育思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具体操作上,我院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投入等措施,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以我院理工科学生为例,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有AutoCAD绘图训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液压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机床可编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业培训、综合实验训练、电工实训、企业实践等实践性环节,这些实践性教学课时占到总课时的30.56%,另外课内实验教学还占到总课时的7.00%。
  3.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
  我院在加大实践课程课时比例及实践教学投入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构建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
  在课内实验设置中,有3类实验:第一类是基础性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程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二类是综合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增强对整个课程的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还有一类是能力拓展实验,比如机械原理课程中设有一种根据某些机构的工作原理,在实验室组建仿真机构模型的实验,要求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典型机械分析和创新机械设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创造性设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毕业设计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传统的毕业设计中,一般都是由指导老师指定题目,形式比较单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学院正在积极酝酿毕业设计改革,拟通过指导老师指定课题、学生自拟题目、实习单位课题、相关工厂或企业调研报告等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把能力培养和学生兴趣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
  4.创新人才培养激励制度及措施
  (1)创新人才培养激励与保障制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6]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广泛吸引和推动广大在校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调动广大同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自觉性,我院制定了《铜陵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实施办法》。在办法中对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内容及形式以及激励措施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学生自主开展课题研究,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承接科研项目,开展创业计划,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及学术科技竞赛等。
  (2)鼓励学生从事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一方面,我院由团委具体负责指导大学生科技协会等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长期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广泛开展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小实验、小论文等科研活动,同时对有一定水平的创新项目研究进行支持。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各种纵向、横向课题,特别是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得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
  (3)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竞赛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更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7]我院每年上半年举行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和作品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竞赛、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下半年举办“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活动等,并推荐优秀成果和作品参加省、全国“挑战杯”,以及省、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评比及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制作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
  四、我院创新教育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院在师资培养、硬件投入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新时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但是应该看到,与知名院校相比,我院在创新教育方面还有一些不足,如受到资金投入的影响,建立的创新实验室较少;还需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激励制度,增加对学生研究项目支持的力度及范围;教师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只是给学生了解创新原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外部的必要条件,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其自身的努力。创新能力获得的关键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更要勇于实践。
  五、结语
  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我院应该抓住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机遇,努力深化创新教育,把我院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
  
  参考文献:
  [1]朱高峰.论应用型本科教育[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4).
  [2]郑祥江.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3).
  [3]刘彩茹,宋景华,徐永赞.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体系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4).
  [4]李国强.以创新能力为目标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5]关浩,李玉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大连大学学报,2009,(6).
  [6]孙德彪.地方高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
  [7]李卫祥,赵慧忻.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西南师范大学杨东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的人际疏离感分量表,对7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4的学生存在人际疏离感;大学生存在较高的孤独感;男大学生的亲人疏离感和社会疏离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孤独感随年级增长有缓慢降低的趋势,大三学生亲人疏离感相对较高,大三、研二、研三学生社会孤立感相对较高。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社会孤立感  作者简介:林小群(1978-),女,福
期刊
摘要:阐述了校企合作对于促进高等学校本科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更早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提出了高校与企业合作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并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顶岗训练等可行的促进充分就业的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本科生;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郭军洋(1
期刊
摘要:在把握好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本质的前提下,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和趣味教学等综合教学手段,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对讲好“地基处理与加固”这样内容相对枯燥的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基处理与加固;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趣味教学;多媒体课件  作者简介:罗平平(1976-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法学专业教育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缺乏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实践表明,此种教学模式下,法学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鉴于此,法学专业教育需要在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添加系统的实验教学模块。笔者首先分析了法学教育中现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构建基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的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就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提出具体构想。  关键词:法学专业理
期刊
摘要: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实习学生实习满意度下降、实习学习量下降、实习纪律性下降的原因,探讨改善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杨继宏(1972-),女,四川泸州人,泸州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副研究员;蔡鹏飞(1981-),男,四川荣县人,泸州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助教。(四川泸州646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要:结合经管类课程的特点,以“电子商务”课程为例,从同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和实践教学中的用户体验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个性化定制;用户体验;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李春丽(1979-),女,山东菏泽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王乐鹏(1976-),男,湖南益阳人,上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
期刊
摘要: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能展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培训、交流、提高的平台,它在催生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规范职业技能培养、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论述了职业技能竞赛的功能与价值,通过分析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情况,说明了职业技能竞赛对实训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实训教学;  作者
期刊
摘要:結合对某大型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的经验,着重探讨分析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及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在职业教育中,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如本教学小组摸索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英语;核工程与核技术;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郭江华(1979-),男,湖北浠水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讲师;聂矗(1975-),男,辽宁沈阳人,武汉大学
期刊
摘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下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特征及战略意义的基础上,从十七届五中全会背景下对如何推进和创新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学习型;高校党建  作者简介:彭子恒(1983-),男,江西九江人,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王家寿(1970-),男,安徽舒城人,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
期刊
摘要:伴随着2010年新一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武器,大学发展规划更是成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利保障。文章明确了大学发展规划的内涵,阐述了制定发展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地方师范类大学发展规划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新一轮发展规划的制订,提出了建议和改善策略来坚定师范特色、服务地方,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师范类大学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师范类大学;发展规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