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西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cp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我国的宏观经济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以前就存在劣势的西部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并且呈现出一些新形势下的新特点。针对西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应从各个层面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与举措,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大力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关键词】金融危机;西部大学生;就业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在继续,中国经济及其他领域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原本就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依然应该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自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渐渐成为必须解决的,影响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也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届人士的普遍关注。2008年年底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陆续出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今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可以看到,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援助等系列活动,全国上下已形成了积极应对就业危机的态势。
  
  一、西部大学生就业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固有差距
  
  在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都跟东部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不仅表现为西部地区大学生资源总量了不足,而且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以及户籍制度的限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地区间的市场需求长期存在着严重失衡的问题:
  (一)西部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水平相对薄弱
  仅以西安市的统计数据为例,在未来5年中,西安市将新增劳动适龄人口43.54万人,同时减少32.9l万人,净增加lO.63万人,平均每年还是要增长2.13万人。而据统计数据显示,即使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未来5年西安市的劳动力仍呈供过于求格局。就全国而言,自1999年全社会的劳动力资源已达9亿人,至2016更会形成一个新的人口高峰期。由此可见,整个西部的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西部劳动力市场主要表现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信息和供需渠道不畅,服务水平低等方面。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有三种:一是学校举办的人才市场;二是教育系统联合举办的人才市场;三是政府举办的人才市场。举办人才市场,必需有办公场所、服务设施设备和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等,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西部高校、西部地方政府和各省教育部门因财力所限,在人才市场基础设施投人方面也显著不足,在信息服务上,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开通后,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信息质量不高。有关资料显示,西部有些经济效益良好的上市公司,自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几乎再未招收过大学毕业生,因此长时间以来,一直有数量不少的毕业生在东部大城市漂荡,也加剧了东部地区的就业矛盾。
  (二)市场过分依赖于国家对西部的支援
  一方面,近几年由于企业改革中实施的减员增效,政府机构精简中的人员分流,再加之某些行业整体调整的大裁员行为,造成社会上的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因考虑到“4050”人员的个人技能情况及对于维护家庭稳定的重要性,政府的就业政策更多地侧重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失业者。相对而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时间较晚,影响范围较窄。国家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制定具体的指导政策还不够。另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化,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需求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和供给政策(税收和补贴政策)、消费政策、收人政策等来矫正市场配置的缺陷。近年来,国家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就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力度不大,对大学毕业生缺乏吸引力;优惠政策单一,没有构建一个政策的整体协调体系。并且缺乏紧急的应急措施,不能从内部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发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和措施。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不足以及就业价值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定位不准确,很多大学生仍然认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应被另眼相看,格外重视,却不愿正视某些现实因素造成的大学生地位有所下降的现状。事实上,自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高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受有限的教育资源约束,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教育质量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择业观念单一、保守。大学生受社会、家庭、同学的影响,在选择就业的单位性质和区域上有人云亦云的倾向。对于急需要人才的某些落后地区、边远地区不愿顾及,对于重视人才引进的民营企业、小型企业也有排斥的倾向。而实际情况却往往是他们想去的企业去不了,要他们去的企业他们又不愿去,从而造成招聘岗位与应聘岗位的错位、缺位,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另外,由于高校教育早已实现自费上学,很多大学生深感家庭付出的艰辛。尤其是某些贫困大学生,一直被家人寄予厚望,希望在毕业后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尽早减轻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对就业的工资期望值偏高。很多学生不愿为积累几年工作经验,谋取更大发展而暂时牺牲眼下的经济收人与部分利益,因此陷入到既不愿接受收入低的岗位而不断寻找新工作,又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只能再从事低收入的工作的择业恶性循环圈中,由起点到终点,又由终点回到了起点。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西部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西部地区原来就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似乎又一次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大量毕业生偏好行政、事业单位
  根据我们的统计,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分别有34%、29%的学生向往到党政机关和诸如学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就业,二者合计占受调查学生总数的63%。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致是机关事业单位相对比较稳定,工资待遇虽然一般,但是各种保险到位、职称评定较规范、个人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归属感强烈以及其他传统观念影响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对这些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事业单位招考热就是最好的例证。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首选学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所占比重下降到了22%,而选择党政机关就业的学生所占比重则有增无减,二者合计所占比重仍然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这可能是因为正在试点的事业单位改革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预期,从而使得其总比重稍有下降,另外也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总体价值取向在金融危机前后没有多大变化,相对稳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是大学生追捧的热点。
  (二)在选择企业上呈现出不同的走向
  “金融危机之后,选择私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所占比重上升了很多,而选择国有企业就业和外资企业就业的学生相比金融危机之前则有很大的下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一切都较为“平静”,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掩盖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于是大学生就业行为选择也就遵循着一定的历史轨迹,世俗性特点明显,即在次优理论的作用下,倘若不能有幸成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员,他们就会更倾向于在“次优”的国有企业就业。因为国有企业或多或少还遗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工作稳定性和归属感相对强于私营企业,而私营企业尤其是西部地区私营企业具有天生的“弱质性”,数量少、规模不大且生命周期也较短,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时的顾虑因素。相反,西部地区外资企业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且工作要求较高,但与此相应工资收入也高,而且还能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锻炼自己个人的才能。再加上大学毕业生受资金、经验、项目等因素约束而自主创业会困难重重,所以经过权衡再三,在工作单位选择上大学生首选的就是国有企业,其次是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最后才是自主创业。但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很多知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大大减少了对于大学生的招聘力度,因此,选择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多。
  (三)就业行业和领域的选择逐步趋向多元化
  金融危机发生之前,选择部队以及其他部门就业的大学生所占比重大约为百分之一左右,而现在这些领域的比重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升,这说明大学生不再为“时尚”所惑,而开始理性地对待就业问题,只要有机会,“先就业后择业”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趋于“西部化”和“基层化”
  据统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有约有相当多的大学生首选一线城市或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也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愿意留在中西部或二三线城市工作,金融危机形势下,愿意留在西部工作的大学生所占比重高达三分之二以上,愿意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和既愿意在西部又愿意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学毕业生不再一味地迷恋大城市、发达地区、“白骨精”职位,而开始以更加务实、开放的态度选择工作地。通过金融危机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出现这种转向的原因不仅仅归结于金融危机影响,可能还有其他更深层矛盾如人才供需失衡所致。
  
  三、新形势下解决西部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针对当前的新形势和西部大学生就业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为,我们应该从全社会和各个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政府应努力保持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和用有效制度安排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完好,物价水平、就业形势、国际收支和金融体系都处于良好状态。特别是我国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深度影响,适时地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国内需求的举措,加大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的力度,进一步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增值税转型等,能够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从而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只能依靠经济的又好有快发展。据测算。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就业增长0。107个百分点。所以,刺激经济的有效增长。有助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按照我国GDP增长率继续保持在7%-9%左右测算。这一速度将对就业产生强有力的拉动,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将达到550—750万个。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基本的就业空间。在经济有效增长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那些就业增长空间较大的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祖国的西部,本来就有着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区域优势,更应该继续加大对这一类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些都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另外。要通过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来增加就业岗位。在扩大就业“增量”的过程中,还要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互动,通过发展贴近民生的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要开发和创造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包括村干部、社区干部和服务人员在内的基层公益性岗位。在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的背景下。西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的计划,不得随意减少录用指标。要鼓励社会各界多吸收大学毕业生,对吸收大学毕业生多的企业。可以考虑在税费减免、贷款支持上给予倾斜。与此同时,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鼓励毕业生到私营企业、个体、三资企业工作以及自主创业。对到西部地区基层和农村、到灾后重建第一线、到艰苦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等。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尽快建立信息预警机制和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开设专门的窗口。对初次进人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后。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并建立统一的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如失业登记、录用备案、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等,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得到保障。使暂时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劳动力市场的完善还包括户籍制度和城市公共福利制度改革、消除劳动力流动上的障碍、提高地区之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等。由于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因此西部地区还应该主动寻求跨区域合作。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对于西部高校而言。首要的是通过继续全面实施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实施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培养个性化人才;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等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的人才。无论是参与就业竞争或者创业活动。都具有坚实有力的能力基础。因此。需要学校有更加针对性的培养手段,例如通过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导师、出台学生创新创业奖励条例、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敢于创业、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积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教学、创新课程,针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征和对劳动力的实际市场需求,强化大学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投人和产出效率。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也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三)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应该进一步关心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抹杀高等教育的功绩。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大学生施展才干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大大改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和人才积压现象。只是我国体制改革、经济转轨、观念转变过程中一种暂时的现象。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解决。西部大学生就业同样如此,随着经济形势的转暖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这个方面的压力也会渐渐的的减少。各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过多夸大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程度,减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通过正面宣传报道,帮助广大大学毕业生正视社会现实,转变就业观念,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的背景下。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首先,传统观念约束。大学生包括家长的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其次,启动资金约束,大学生创业基本没有融资渠道。风险投资认为大学生创业计划太稚嫩,银行更不可能为他们贷款;再次,创业技能约束,大学生在年龄、阅历、心理等方面本身就处于劣势。又往往倾向于高技术创业,并且欠缺必要的管理经验、市场运作策划能力以及足够的资本支持;最后,扶持政策约束,很多鼓励政策真正落实起来程序繁杂且非常艰难。因此。社会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例如。对于青年就业能力培训给予就业见习补贴,补贴可以直接补给个人。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补贴到培训机构或者企业等;采取财政、信贷和税收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与自主创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的背景下,社会用人单位不要过分地提高吸纳大学毕业生的标准,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用人单位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储备和培训制度。社会用人单位还应与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既有利于本单位组织接纳优秀人才。为双向选择提供更充分的时间考察。又树立良好的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家庭要帮助大学毕业生正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形势。为他们的创业与就业提供正确导向和必要帮助。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期望他们能够当上公务员。谋求一官半职。这种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择业与就业产生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工作的选择,家长和学生们都应该正确认识与看待。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的严峻形势下。每一个有大学毕业生的家庭都应该转变就业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帮助大学毕业生找准定位,缓解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保持正常的择业与就业心态。
  (四)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在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的背景下。树立正确就业与创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对于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
  首先,大学生应该从“天之骄子”的虚幻身份中摆脱出来。避免理想主义。在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的背景下找准自己的就业定位。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必须丢掉“精英”意识,改变传统观念。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寻找发展的机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先就业后择业。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特别是对金融危机以前本来一些较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要调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到基层和艰苦第一线去磨砺,与行业共同度过“严冬”,避免就业高不成低不就。
  其次,要转变“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并不是平滑前行的。而是在不断调整方向的跳跃中发展的。随着职业经验、适应能力与工作环境的改变。新的机遇的出现。一个人改变自己的职业类型并非没有可能。’
  第三,要转变就业中狭隘的“地域”和“行业”观念。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容量有限。再加上企业和政府机构精简人员,造成城市接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锐减。因此。大学毕业生应从自身情况和条件出发。不盲目从众,尤其是西部大学毕业不能再盲目的流向东部和发达城市,哪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到哪里去。包括到边远地区和灾后重建的第一线。另外,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产业升级趋势加速。传统产业逐渐被新型产业代替。这些将会使得社会的分工界限越来越模糊。社会行业绝对分工的现象将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分局限于一个行业,也可能因为“短板效应”反而会成为个人发展的障碍。
  第四,要降低就业的薪酬期望值。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都在减员减薪。大学毕业生应该深刻认识到这毕竟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要有一种共度难关的心理准备。不要在岗位薪酬上计较。
  第五,要克服求职中社交恐惧症。认清交往的障碍所在,主动融入求职团队,掌握求职中的沟通技巧。适应求职过程中的“碰壁”。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就业的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碰”点“壁”是很正常的。要在求职中磨砺自己的性格。以坚忍不拔的追求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大学毕业生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要充分地认识到,求职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毕业生固然被用人单位挑选,但同时用人单位也在被求职者挑选,不能先人为主地把自己定位于弱势地位,不要人云亦云。过分的“谦虚”只能埋没自己。要积极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并且不怕挫折。勇于向挫折挑战。
  第六,作为大学毕业生,在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的背景下应该多几手准备。包括进一步学习深造。这样,可以给自己多些出路,便于自己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调整。当前就业形势也警示着未来的大学生:读大学、选专业不能“一窝蜂”。近年来,证券市场的红火和虚拟经济的方兴未艾。催生了一大批盲目报考金融类院校和专业的学生。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反倒使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做为西部大学生而言,要把社会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好专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即使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困境时也能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最后。大学生要转变“被动就业”和“依赖就业”的观念。树立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思想。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国家刺激经济增长和进一步深入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在困难中蕴涵着希望。在挑战中面临着机遇。大学毕业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自主择业的新思想与新观念。
  参考文献
  [1]金融风暴吹冷就业前景中低端就业市场受损严重[N].燕赵都市报,2008-11-5.
  [2]金融危机对同学就业状况影响的调查[EB/OL].http://qzone.qq.com/blog/416066723-1235605617.
  [3]杨继瑞.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高校工作研究,2009.
  [4]杨伟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N].中国教育报,2008-11-27.
  
  作者简介:瞿萍(1979—),女,河南信阳人,硕士,乐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其他文献
能从众多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面对记者的采访,孟显得很低调。   “我比较实在,不太喜欢被宣传,教学、科研、带学生是高校教师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科学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现实的强烈呼唤;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价值需要,广开渠道,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搭建立体宣传平台;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为培育大学生普遍的价值体系认同提供坚强的政策后盾;强化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汇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
读者服务是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中心工作,本文详细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原因,就医学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施工技术是进行建筑工程的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测量在现代建筑工程和管理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检测合格建筑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将建筑工程合格的完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投身网络构建当中,金融行列更是不例外.但是金融行业有着信息量大,风险大的特点,在具体的互联网操作上困难重重.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
【摘要】文中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目前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最后从高校就业指导的角度,给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成因;解决方案    一、信息不对称的基本理论    “信息不对称”概念大约出现于20世纪的70年代,属于“信息经济学”中一词,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
期刊
网络安全,是数字化技术创新开发的主要环节,它具有基础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结合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着重对模拟软件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未来发展趋向进
本文结合住宅小区工程建设施工的实例,分析了住宅小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希望可以为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万科第四个十年发展规划,已经把“三好住宅供应商”的定位延展为“城市配套服务商”.把这一定位迭代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并具体细化为四个角色:美好生活场景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