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是校方高度重视的学科教育。且在新课改中对学科教育都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情感教育以强化学生情感体验,重视学生情感感受为主,与新课改相适应。故此,如何在初中语文中运用情感教育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主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引用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前言: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长远,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习。尤其在语文学科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起到相互相成,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缔造情感氛围,开展情感教育
  教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缔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从而开展情感教育。情感氛围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在氛围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思考教学内容,为情感教育的渗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缔造一定的情感氛围,将学生代入其中,给予学生深刻的教学体验。
  二、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的交融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是身心综合素质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的个人情感意识也在这一阶段逐渐提升。故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首先应对此初中生具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學生心理变化规律。从而,在课堂中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的交融点。其次,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其有着正确的认知态度。进而更好的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比如教师在教学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作者主要讲述母亲为“我”的辛勤付出,母亲对我浓烈的爱。学生每天都与父母接触,经常感受到母亲的疼爱。从而建立学生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形成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故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化文章理解,领悟文章所内涵的情感。教师也应强化师生交流,与学生探讨对母亲的真挚情感。通过情感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增强情感教育的教学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知识本就源自生活,促进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良好融合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应当借助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来启发学生,从而有效激发初中生的真实情感。
  比如在教学《雨的四季》这一文章时,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讲述个人对于雨的认知和感受。在学生脑海中建立初期的印象,从而开始教材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刘湛秋笔下四季中的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雨的模样而描绘了被春雨淋漓下后万物情态。同时让学生们交流彼此对于对于雨的感受。如何你是作者,你会怎么描绘雨的四季。如此之下,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同时深刻感受雨在四季中的表现和作用,发现雨的魅力。感叹大自然奇妙的同时,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四、运用多媒体构建文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情境。例如《济南的春天》、《紫藤萝瀑布》等文章,作者的情感都在相应的情境下产生的。故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文学情境的构建,为情感教育奠定氛围基础,进而使情感教育发挥最佳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缔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利用其多元化且丰富的表现手段,制造近乎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置其中的绝妙感受。需要注意的是,情境构建要在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实施。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紫藤萝的相关视频内容。了解紫藤萝的模样和特点。从而让学生更了解紫藤萝,感受到大片紫藤萝的美丽。同时,辅以欢快轻松的音乐。给予学生近乎真实的感受。在情境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更加敏锐,体会到的情感更细腻。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对情感教育具有正确的认知,明确其教育价值。从而结合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开展情感教育,发挥积极作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问,依靠问题导向缔造一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将自身代入文章情节之中,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渗透情感教育,加深文章理解。积极寻找文章内容与学生情感的交融点,快速建立自身与文章的联系,从而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运用多媒体构建贴合教学内容的文学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最终快速提升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最大化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梅.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运用分析[A]. 《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17:1.
  [2]王学印.情感教育,“三观”之花茁壮成长的养分——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05):78.
  [3]王通.注重学科情感渗透丰富学生人文情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谈[J].华夏教师,2016 (01):44.
其他文献
摘要: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一种组织和活动形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团队或团队要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的相互学习分工。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积极相互支持与配合。尤其是面对面的催化互动,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个人责任,使所有学生能够有效沟通,建立和维护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团队内部的冲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合作、民主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不再单指知识的传授,更讲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促进个人历史感受的形成。本文主要从各种教学方式入手,探究如何提升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相关学者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历史是一门既注重知识学习又强调能力培养的学科,在学生看来历史的学习比较复杂,这主要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有关
期刊
摘要: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一个小天地。孩子们可以通过与动植物的亲密接触,学会照料,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小班的孩子小肌肉动作开始发展,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喜欢在摆弄中观察,在游戏中探索,对于各种动植物的情感常带有“拟人”的色彩。因此,合理开发并利用好自然角,為幼儿提供接触、观察、探索自然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接触大自然,
期刊
摘要:我们的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它必然也会受到大社会的影响。我们所要探讨的攀比现象更是如此。攀比现象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有碍现代中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攀比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它不是比学习、比勤奋、比文化素质,比团结友爱,而是变着法儿比吃、比穿、比打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不良的攀比之风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令人担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着更高的任务和要求,赏识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赏识教育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更多的关注了幼儿本身具备的优点和优势,通过激励的手段激发幼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本文通过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对策,以期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于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阶段,其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所以加强初中阶段的教学创新与发展尤为必要。初中体育作为初中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加强初中体育教学的升级与发展无疑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此为基础,就初中体育开放式教学开展的相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素质教育展开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期间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听取学生的见解,并在语文的互动中拓展空间与学生的视域,导入更多趣味的元素,调动学生语文参与的积极性,基于学生对语文的初步认知理解,帮助学生深化的领会语文的内涵,明晰語文的真知灼见。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的安排课堂的互动时间,每一个环节都给予学生参与的契机,听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此,本文将对我国现今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刻意义进行阐述,从中发现缺点和劣势,并进行探索和研究适应的策略,使之可以达到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改善和促进发展,能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意识和培养科学兴趣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意义;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科学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新兴理论和更实
期刊
摘要:生长型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开放的和动态的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行为、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师生倾听、情感交融、师生互动、课堂变化,让教育在师生中悄悄生长。注重生长型教学,让学生在原有认知能力和所储存的知识基础上来巩固和学习,在学生自主去探索获知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的生长型和有效性。  关键词:生长;倾听;情感;互动;变化  《新课程标准》理念认为:学生是
期刊
程序设计是一门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课程,在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Scratch语言特点及中学生的学情特点,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究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讲练结合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如果讲解时间过长,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会让教学失去意义。反之,如果让学生盲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