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围殴美国官员

来源 :文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n_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任当天接到“坏消息”
  1977年1月20日,卡特出任美国第39届总统。当时,苏联正与美国争夺全球霸主的地位。为了遏止苏联的扩张势头,增强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卡特上任伊始,便试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三次派人到中国谈判建交事宜。
  1978年5月20日,68岁的蒋经国在盛大的典礼中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就在他“就职”那天,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赶到北京,商谈中美建交事宜。
  得知此消息,蒋经国当即召来美国驻台“大使”安克志,向其表达强烈抗议。安克志事后向华盛顿方面如实反映了情况,但没有任何效果。安克志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个人认为卡特政府的举动,就像直接打了蒋经国一巴掌。
  听到“断交”消息受打击
  但该来的总是要来,1978年12月16日凌晨两点左右,时任台湾“新闻局长”宋楚瑜给蒋经国打来电话,因为美国“大使”安克志有“很重要的紧急事件”要向蒋当面报告。蒋经国意识到是“那件事发生了”,心情沮丧的他穿着睡衣坐在客厅,和随后赶到的宋楚瑜以及台湾“外交部政务次长”钱复一起等待安克志。
  半个小时后,安克志带着美国驻台“大使馆”政治参事班立德来到蒋经国的寓所。安克志代表美国政府通知蒋经国,美国决定在1979年元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并和“中华民国”政府断交。
  听完安克志照会的蒋经国是什么反应,有多种版本。第一个版本说,蒋经国面色平静地告诉安克志,“美国将会后悔这项决定。”第二个版本说,蒋经国非常愤怒。第三个版本来自于李敖,他在2007年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时说,蒋经国在听完照会后,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
  不管哪种版本是真的,有一件事情是再明确不过的,就是与美国的“断交”,对蒋经国的打击非常大,他40年如一日写日记的习惯,也因此停止。而且从此凡是半夜打来的电话,都被蒋经国寓所里的人视为“不祥之兆”。
  安克志和班立德告辞后,蒋经国立即命人通知前“总统”严家淦、“行政院长”孙运、“总统府秘书长”蒋彦士、“外交部长”沈昌焕等人前来开会。会上,“外交部长”沈昌焕因为要对台湾与美国的“断交”负责,提出辞职。而几天后将举行的“公职人员增补选举”也因“国家重大变故”而停止。
  美国与台湾“断交”的消息传出后,台湾发生了抗议示威游行。连续两天,成群的人聚集在美国“大使馆”、驻台美军俱乐部和“大使”官邸前,表示抗议。一时间,石块横飞,有人还焚烧了美国国旗和汽车。最后,台海军陆战队不得不发射催泪瓦斯才将人群驱散。
  美副国务卿在机场挨打
  1978年12月27日,美国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抵达台北。机场上,只有钱复带着几个人迎接,场面极为冷清,与昔日美国高官“访问”台湾时的热闹场面大相径庭。
  克里斯托弗的车队刚刚驶出机场大门,就被一群“抗议民众”拦住了去路。油漆、鸡蛋、烂泥、西红柿、石块纷纷袭来,车队被迫停了下来。狂热的人群中,有人爬上车顶,乱踩乱跳,有人试图掀翻车辆。克里斯托弗乘坐的那辆车的车窗被一块石头打破,一个人冲过来,一记拳头打在克氏的脸上,克氏的金丝眼镜被打碎,脸部被玻璃碎片割伤。
  这时,美方的便衣人员冲过来,将攻击者拉开。半个小时后,攻击突然停止了,克氏的车队才得以离开。事后,美国政府就此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台湾当局对美国代表团的安全“负完全责任”。
  美国刚抗议完,第二天清晨,一场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台“外交部”前的广场上发生了。两万多人高喊反美口号,并以踩踏花生的方式发泄对美国总统卡特的不满(卡特出身于美国南方佐治亚州一个小镇的花生农场里)。这场示威迫使当天的谈判延迟。
  12月29日,蒋经国终于接见了克里斯托弗。他们的会谈在极其冷淡的气氛下结束。双方最后只是商定,美台各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在华盛顿继续谈判“断交”后事。12月31日,台湾驻美“大使馆”降旗,台湾“外交部”宣布同美国断交。在此前几天,美国驻台“大使”安克志已经向蒋经国辞行。美国与台湾的官方关系由此正式结束。
  挨了打的克里斯托弗在1992年出任了克林顿政府的国务卿,为克林顿总统的对外政策出谋划策。在克林顿执政的8年内,中美关系虽然几经波折,但在双边关系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克林顿政府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责任编辑/亚  闻)
  (电子邮箱:2003xyw@163.com)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回乡后,被选拔到大队部任电话员,负责上传下达,对内对外接待,转播有线广播等工作,可谓身兼数职。那年秋季,我接待了一位来招兵的军官,唤起了我的参军梦。  那位军官吃住都在大队部,服务工作都由我来做,端茶递水,铺床叠被,跟随走访兵源对象,可谓是鞍前马后,尽心尽力。我那时风华正茂,也算得上一个英俊小伙,加之有高中文化程度,可能他心里也蛮欣赏我的。忽然有一天他问我,愿意当兵
<正>解放政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一个致力于社会变革的社会过程中的成长环节,也是左翼理论家在对未来可能的替代性社会的积极探索过程中绕不过去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