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周克华“涂脂抹粉”只会助长社会戾气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4日,悍匪周克华被重庆警方击毙。自2004年以来的长达8年时间里,他在苏湘渝多地,持枪作案10起,打死10人,打伤6人。周绝对称得上“死有余辜”。
  然而,舆论空间里却有一些“怪怪”的言论:先是不厚道地调侃警察的“低效”,之后,又添油加醋,甚至無端编造故事:小时候成绩好讲义气,大了因超载被警察扣车,警察收缴他私藏的猎枪,他激愤鸣枪。劳改之后变为悍匪,从此开始疯狂报复社会……周俨然成了“受害者”,其罪行也是那么顺理成章。更有甚者,有人还给周匪涂上一层“均贫富”的梁山好汉的油彩。
  他是哪门子的好汉!他持枪抢劫,完全就是出于一己私利,劫财害命,手段凶残,根据公安部门的信息显示,六成的作案都是一枪击中头部,背负多条人命,而受害者都是你我这样普通的守法公民。不仅如此,周劣迹斑斑:16岁时因调戏妇女被治安拘留14天;1991年盗窃猎枪;1993年,持盗窃的猎枪至湖北,被劳教2年;2005年,因非法持有手枪,被昆明铁路法院判刑3年。2008年出狱之后,继续持枪抢劫。
  他根本不是在劳教之后发生了“人生转向”,他成年之后,不是在坐牢,就是在违法犯罪,哪里有一丝的“本性善良”?他的抢劫杀人,哪里有一丝“劫富济贫”?至于他因非法持枪被剥夺自由,也是咎由自取。
  近些年,总有人为凶残的犯罪涂上“浪漫色彩”,以浇胸中块垒。2004年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个同学,但被生生演义成了:富二代同学看不起农村穷学生马加爵,他备受欺凌,奋起反抗……把恶意杀人事件归结为贫穷和歧视,以符合某种“想象的正义”。其实,被马杀害的同学也都是寒门子弟;退一步说,即使同学家庭富裕、有过侮辱马的行为,也绝对不是马加爵疯狂杀人的借口。
  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社会公平的问题日益突出;但是,渲染冲突、宣扬仇恨,绝非社会之福。个体对社会公正的期待,也绝不能寄托在反社会的犯罪行为上;这种错误的思维,只会助长社会戾气。
  周克华死了,有必要找出病灶,反思其凶残作案的深层原因所在,以便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特别是社区矫正、释放人员再就业等方面,应吸取周案的教训。大而言之,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缩小城乡、地域差距,让弱势群体感到有尊严,让寒门子弟有畅通的上升渠道,这些既有助于消灭犯罪,也有助于培育正常的社会氛围。
  但反思社会环境,应与谴责凶手并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我们的社会还不完美,但不是什么都能怪罪到制度问题上的。消除社会戾气,才能形成改革共识,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推动社会进步。
  (据《东方早报》)
其他文献
通过对重庆跨坐式单轨25m直线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进行静载、疲劳、破坏试验分析,得出25m直线轨道梁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结论,为工程轨道梁设计选型提供了试验依据。
轨道电路的长度直接影响投资成本及行车密度。推导出了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电路长度的确定方法及在不同条件下的优选值。
简述了高速列车投入运用后,在防治铁路沿线的振动和噪声污染方面应采取的控制对策。其控制对策主要有:从列车结构上控制噪声源,控制构造物噪声,合理设置隧道断面和线间距,合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