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与语文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9912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兴趣轻松愉快教学质量学习能力
  同樣一篇文章,有的教师授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受益匪浅,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教师讲课,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只好闭目养神,上课简直成了一种痛苦。为什么会有这样同的效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法的不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也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精心导课,吸引学生
  为一篇课文精心设计导课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激励学生去积极地阅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指导学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我先引导同学们回忆几个感人的画面:《上甘岭》中志愿军战士那干裂的嘴唇、冒烟的嗓子、沙哑的声音;《英雄儿女》中英雄王成双手紧握冒烟的爆破筒,怒目奋发,冲入敌阵……通过回忆,很多英雄形象很快在他们脑海里闪现,他们的情绪也会渐渐被英雄的事迹所感染,兴趣也在回忆中提高。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课文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他们的学习愿望非常迫切,那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借助生动直观、有声有色的现代教学辅助设备,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我用幻灯映出故事情节的画面(在潘家酒楼上,鲁提辖倾听金氏父女诉说;在鲁家客店,鲁提辖救助金氏父女逃离虎口;在郑屠肉铺前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鲁提辖弃官出走,以避大祸。)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根据画面讲述故事,学生兴趣极高。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掌握了小说的结构。
  又如教学《泰坦尼克号》时,我放映沉船后年轻恋人杰克、罗斯生死离别的片断,让学生感受杰克、罗斯生死不渝的爱情,以及罗斯顽强的生存意识。从而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励学生学习
  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启示。实践证明:不断获得成功,并且经过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会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秀学生的“专利”。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地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让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一个学生说:“菲利普夫妇自私、爱慕虚荣。”这个结论显然是片面的。这时候,如果教师当即给与否定,学生就会感到回答问题失误后的沮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先肯定他从人物的言行分析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他:“在19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在金钱驱使下的道德、情感是否沦丧?你再想一想,接着往下说!”于是,学生很容易地把原有的片面看法补充全面了。老师及时给予的肯定和表扬,使他获得了成功的快感。
  四、板书新颖,学生愉悦
  美学家认为:美是以感性为特征的。审美直觉必然带来情感愉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努力创设学生有美的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简洁直观、新颖美观的板书,就是一种创造美的情境的教学方式。所谓美观的板书,即板书字迹要工整,大小适当,布局合理。写一笔好字,画一手好画,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不仅能使人产生愉悦感,而且对学生的字迹、学习态度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孔乙己》的板书:
  
  (势利、冷酷)
  
  (冷酷凶暴)
  
  
  (大约、的确死了)
  
  
  
  (冷漠取笑) (解脱、同情)
  
  板书既显示出孔乙己和他人的关系,又揭示了毒害孔乙己的社会根源,美观而合理。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多想办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孩子的发展需要。语文作为学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课堂的构建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新时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新思维方法,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现阶段打造低年级高效语文课堂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语文课堂;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内化;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探究’”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善于提问 学会内化 学会探究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如同只有自己在游泳才能学
期刊
[摘 要]大家都知道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知识信息与日俱增,中国人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在农村,由于经济不发达,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学设施不齐备等因素,让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为艰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努力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质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形成创新的发展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动手、分析等多方面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找到研究性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探究创新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体协作精神都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關键词]设计探究观察分析团体协作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认识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
期刊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
期刊
勾股定理是初中教学阶段地位很高的重要概念,著名的定理,我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课本法来证明定理,我在这里介绍两种证法第一个就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加菲尔德提出的证明法,他的这证法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用这种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话效果相当好的,学生很容易理解,希望广大老师可以尝试。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期刊
親爱的孩子们:今天你们毕业了。当老师提笔为你们写下这段话时,心情感慨万分伤感的是平日里听惯了你们清晨的声声问候,看惯了你们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突然间,可爱的孩子却要和我们道别,当面对空荡荡的教室,一下子感到有些失落,不禁潸然泪下。然而那一刻,,眼角滑落的泪水却是幸福的!因为让老师欣慰的是,你们长大了,如同羽翼丰满的小鸟将飞向广阔的天空!  昨天,你们还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眼泪汪汪的牵着妈妈的衣襟,小
期刊
准确数,近似数在中学阶段比较难讲的学生容易弄错的概念,老师开课之前一定做好准备。我对这个概念的看法跟广大老师互相沟通一下  问题1: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03人  问题2:会议秘书长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约有约有五百人,里的503人是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数,五百人是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定义,准确数是与实际完全相符的数,近似数是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  例1.某班有32名人(32是准确数)大灾难
期刊
[摘 要]从学生的阅读心理来看,阅读的原动力即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又缘自于文本的趣味、缘自于读者的一种需要、缘自于一种有效的激励。初中语文综合阅读自然也需要这种阅读的原动力。初中生综合阅读的兴趣特别需要阅读趣味的支持。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和阅读内容的趣味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 兴趣  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
期刊
发表于1951年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由以“遁世者”著称于世的美国作家J.D.塞林格创作,作品一经问世在读者中激起极大反响,历经半个多世纪持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许多青年读者也一度成为主人公霍尔顿的模仿者,街上随处可见倒戴鸭舌帽的青年,然而不仅从外在形象的认同,更多青年读者认同这部著作的原因在于对主人公所反映在文本中的精神世界的认同,他们所认同的不仅仅是霍尔顿对于青春、成长的生命体验,更是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