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 重在落實兌現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月中旬行政長官崔世安發表的題為“增進民生福祉,立足長遠發展”2013年度財政施政報告,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對於這份新年度的施政報告市民反映最多的是政府加大了敬老、養老、弱勢社群以及文化教育範疇的資助,特別是長者每月可以得到近5000元澳門幣的收益,永久市民可分享8000元的經濟發展成果,為解決市民置業難的問題,政府決定2013年首季度啟動公屋申請並放寬申請條件,構建長效機制完善社保、住房保障、加強醫療教育投入以及大幅減免職業稅和工商業各種稅項等措施。與此同時,也有較多的市民提出一些新的期望:一是希望政府應將黑沙環舊區重建的問題納入施政計劃;二是對於市民的居屋財產人身安全受到的法律保障,特別是防止類似善豐樓危樓事件要提高法律措施,希望政府應有所作為;三是希望政府儘快將居民區附近的彩票投注場所、有賭注成分的遊戲機等行業搬離密集的居民區,淨化社區文明環境,加強社區青少年康體娛樂文化場所的建設等。一位梁先生訴說,澳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遊戲機舖,裏面的遊戲機不僅有賭博成份,也有黃色片段,對於青少年的心靈成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建議政府嚴格監管,對於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作出的特區政府將繼續把改善民生、重視民主、妥善解決、積極處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講話表示支持。
  市民希望今次施政報告中關於減輕居民生活負擔和改善市民基本生活素質、提升教育資源,力求從長遠目標解決居民住房需求等施政措施,重在認真落實兌現,不要流於口號空話,只有這樣,才會有利於市民支持政府依法施政,朝向構建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
其他文献
李鴻章於清同治11年(1872年)提出,歐洲諸國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未通,可謂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話被人認為是19世紀中國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遠的一句話。現在看來,這個“大變局”在晚清時才剛剛拉開序幕,此後經歷帝制終結、北洋共和、國民政府和共產黨易幟大陸,社會變遷前赴後繼,波瀾壯闊,勢不可擋。而最近的這30年,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領
期刊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來,中日邦交的路途並不平坦,期間多有磕磕絆絆,其中釣魚島問題始終如影相隨,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近期這個問題被激化。2012年9月11日,日本國政府經過長期的精心策劃和準備,與所謂的釣魚島“擁有者”栗元家族正式簽訂購島協議。其實在此前長達半年的時間裡,日本政府的購島計劃已被多次曝光,並受到中方多種級別的反對和抗議,甚至在剛剛閉幕的APEC非正式會議上,中方領導人在
期刊
立法議員陳明金、吳在權在上月舉行一年一度的會期總結時表示,無論是立法、為民服務還是直接把聲音帶給行政當局,三者之間是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未來將一如既往地認真履行議員職責,在堅持力所能及、務實地服務市民的同時,力求在制定法律、完善政策、反映社情民意、支持及監督政府依法施政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一、立法工作,  應加快完善澳門法律制度  作為一個法治社會,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依法施政的前提。作為
期刊
2012年11月13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立法會全體會議上宣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二0一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以下簡稱《施政報告》),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照例在特區內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評議。本次《施政報告》的主要內容為民生福祉、經濟建設和施政能力三大版塊,且以施政長效機製作為主線貫穿始終。  構建施政長效機制確實是關乎施政能力與施政效果的重要主題,對這一問題的重視體現了特區政府秉
期刊
鴉片戰爭後,葡人開始向中國澳門的主權發起新的挑戰。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唐娜·瑪利亞二世公然宣佈澳門為“自由港”,任命狂熱的殖民主義分子海軍上校亞馬勒(Amara1)為澳門總督。1846年4月21日,亞馬勒到達澳門出任總督後,首先是頒佈澳門殖民地徵稅法,向在澳門居住的中國商人徵收土地稅和商稅,並向停泊澳門的中國商船徵收貨稅。其次是採取一系列殖民擴張措施挑釁中國:拘捕澳門海關南環關口的中
期刊
澳門政府政策研究室公佈《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推算2036年澳門人口規模可能達至75.4至85.2萬人,當中外地僱員約15至20萬。引發社會各界對當中人口規模、輸入外僱尤其是引入專才等恐慌性的議論。雖然,政府為納民意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行政長官亦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對此作了明確的澄清:人口政策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澳門宜居,並讓澳人到發展……但是這並未逹到穩定民心的效應。  澳門是移
期刊
香港近期發生的抵制國民教育事件,表明香港在回歸十五周年後,基本法的實施中還存在一個很大的薄弱環節,那就是國家意識的培養。當今世界,教育作為培育愛國思想的主要管道仍在很多國家奉為圭臬。香港回歸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不可分離的部分,推行國民教育應該是份內之事,也是一種憲制責任。然而,香港在回歸十五年後,特區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竟被貼上“洗腦”的標簽,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以此為鑒,在基本法實施過程中
期刊
中日圍繞釣魚島衝突的迅速升級,正在使兩國政府的選擇餘地變小。從本意上,雙方都不希望因為釣魚島而發生一場代價巨大、而收穫甚微的戰爭,但衝突的性質以及兩國的歷史和現實,又決定它們都很難從自己的原有立場上退步,緊張對峙的結果將可能是一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大規模的慘烈的局部戰爭。  人們再次關注110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那場戰爭開啟了中國此後半個多世紀裡慘遭日本蹂躪的歷史。雖然歷史不可能原貌重現
期刊
“病難有所醫 老難有所養”  社會文化範疇管轄醫療、社保、教育、文體康樂等等,涉及居民的生、老、病、死,每一項政策,落實得好不好,與廣大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區政府明年的預算開支高達826億元(下同),其中,社會文化範疇超過367億1,約佔44%。但是,這些公帑用在醫療方面的,居民能否病有所醫;用在社保方面的,能否老有所養;用在教育方面的,能否學有所教;用在文體方面的,能否文有所值、體有所健……
期刊
中國大陸遍地開花的反日暴動,是最好的國民教育。從示威者的表現,打出的標語,衝擊的對象,暴力的行為,都反映出國民素質離文明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自幼灌輸以民族主義為主體的國民教育,終於開出毒花結成惡果,在反日示威的暴力行為中,徹底呈現出來。中國式的國民教育,一切以黨為先,視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外,一直沒有離開過民族主義愛國主義這條更重要的主線。  中華民族百年屈辱,列強欺淩,國仇家恨,終有盡雪前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