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应当是一片草地

来源 :青苹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秋目的午后,书堆中再度偶遇蒋子龙先生的《书的征服》。此文虽多次读过,然而细细展读,依旧难掩心头的震动,再次被这篇妙文深深地征服。
  对人类来说,书籍与阳光、粮食一样重要。作者以设问起笔,先为我们简要勾勒了一个没有书籍、没有文化传承、没有思想的苍白世界。随后,提出妙论——“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文明的征服其实也是书的征服”。先生眼中,书籍才是个体、种群、文明延续的真正香火。如作者言,使生命丰富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爱书、读书,浸淫于阅读,从书中拼命吸取一切的养料。总之,被书征服。
  有“征服”这一妙词,文章到此似乎就可以意趣尽显了,然而,作者却笔锋一转,又一个词语扎进我的眼睛——“书虫子”。
  何谓“书虫”?先贤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痴人常为书所病,闹出纸上谈兵、按图索骥之类的笑话。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被书所征服,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我想大家是不愿做书虫的。从这一点来说,这篇文章无疑是治疗“书虫症”的一剂良方。因为他振聋发聩地提出更妙的见解——“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它将我们从懵懂、错误的读书中拯救出来,在书和人相依又对立的关系中,它指出入要立于更主动的地位,其意义远甚于迷途中找到方向。我们可将培根的说法变一下——“书籍应当是一片草地,我们独立而自由的思想应当是马蹄。”
  如何征服书呢?他告诉我们关键是选择。方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知好坏,存菁去芜,理性阅读。选择能帮你解决眼下问题或可以满足精神需要、激发才智、完善自我的书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应把精力和时间像金刚钻头那样对准最需要的地方。
  是啊,死读书和读死书于己于社会终是毫无益处的。文章还提醒我们要学会阅读社会这部活书。鲜活的生活内容,需要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生命的真谛要毕终生去感悟。仅此一点,就早已跳出普通谈读书的文章的窠臼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似乎又坐在这位智者的对面,没有居高临下的面孔,没有自以为是的指点教诲,只有和风细雨,娓娓道来,使你感到清风就在心灵间轻轻拂过。
其他文献
阅读中的推断和想象是一种根据已知信息探求未知信息的过程。只要有阅读,就会有推想,完全没有推想的阅读是不存在的。因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把“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列入考试内容,考查根据阅读材料推断新的结论的能力,以及根据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推断和想象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的能力。  推断和想象是综合性很强的阅读能力,除了在阅读实践中进行强化训练外,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依文据本。
期刊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考场作文是考生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才识与语言表达技巧的一种方式,富有美感的作文自然构成了考场文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我们如何写出富有美感的作文呢?    一、长短结合,错落有致    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能为文章增添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如:“山景始终洋溢着宽和。不论是龙吟山潭,或是虎啸山丘;不论是猿鸟乱鸣,或是沉鳞竞跃:不论是众鸟皆散,或是
期刊
先请看2008年天津市的一道高考题:
期刊
病句的辨析,历来是高考必  考题,也是学生应试的难点之一,  有些老师曾总结出一些辨析病句  的方法:比如抓住关联词、介词、  两面词、否定词等一些常见易出  错的词语。这些总结都非常实用。  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和研究,发现  能帮助同学们快速辨析病句的词  语还有一个,那就是“和”字。在现  代汉语里,“和”既可以作介词,也  可以作连词。如表示引进相关或  比较对象时,“和”就是介词。如  “他
期刊
虚拟语气中,非真实条件句中的条件从句有时不表示出来,而是利用单词、短语、上  下文关系等来暗示存在的虚拟条件,这种句子叫做含蓄条件句。为了便于大家掌握,下面  加以归纳。
期刊
人们常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而细节则是人物的血肉。可见,细节在人物塑  造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细节描写的成功,关键在于细节要细。很多富有成就的作家都感叹:  情节好找,细节难寻。其实,难就难在要找到细致入微的来自于生活的细节。  细节要细。文学大师们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高尔基认为,它是“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  莫泊桑认为,它是“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细微特征”。  契诃夫认为,它是
期刊
《清塘荷韵》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文风朴实,情韵宜人,读之如闻大师謦  欬,恍见大师容颜。单从季先生娴熟的艺术手法来看,我们就从中获得诸多教益。    物我两忘情景交融    在季老的笔下,荷叶、荷花与观赏者之间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物我相容的共生  体。作者为了弥补空荡荡的池塘的审美缺憾植下莲子,以满心的希望翘盼水面露出荷  叶来,由“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的望眼欲穿,到发现“几个
期刊
☆苦难对于强者是一种磨炼,在痛苦中“享受”  人生历练的过程,也因此认识了自己。其实,  月太圆则预示着一种缺憾。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二(7)班安凯)    ☆等待机遇好比竹篮打水,创造机遇犹如张网  捕鱼。  (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高一年级陈静)    ☆自强是人生的根,没有它,生命之树很快  就会枯萎。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1级35班王黎冰)    ☆面对机遇,每一次犹豫都意味着失
期刊
物理是高中必修的一门科目,每位同学都想把它学好,而做题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  要环节。通过做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范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  综合思维能力。谁都希望成为解题高手,怎样才能让这个希望变成现实呢?很多同学都是  把自己泡在“题海”中,一味去做题,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如果静下心来思考你做过的题目  时会发现,很多题用的是同一种解法,即“一把钥匙开多把锁”。那么在学习过程中要
期刊
相传梁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面了四条龙,不画眼睛,“每云:‘点睛必飞去。’”旁人不信,“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未点睛者见存”、这就是“画龙点睛”的典故,极言画法之神奇。顾恺之画人时也注意“点睛”:“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六朝人的口语,意为“这个”,此处指眼睛。可见,龙的英姿,人的风采,主要体现在眼睛上。  写作亦然,文亦有“眼”。文眼凝聚作品的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