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院评审对我国医院评审工作的启示

来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回顾我国的医院评审工作,并了解美国、日本、泰国、印度、英国等国医院评审工作的相关经验及主要特点,建议尽快将我国的医院评审制度常态化、周期化,简化我国医院评审标准,完善三级医疗体系,并尽可能地将医院的等级划分与医院评审工作分离,真正为医院管理提供服务。

其他文献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亿多妊娠妇女,其中15%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约30%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60万妇女会因妊娠相关并发症而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可预防或避免的[1].2012年北京市全年上报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中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约占2 %[2],此类患者多数都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对医疗救治要求高的特点.北京天坛医院自2011年起承担北京市妊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转会诊医院的任务.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通过对
期刊
相对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监测上报体系而言,我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过于注重医疗机构的把关,地方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应该逐步扩大监测上报的范围,在药品制造企业、药品连锁店、零售企业中形成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此外,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还存在经费和人员不足、城乡不平衡、报表缺陷等多种问题。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注重药品制造企业、药品连锁店、零售企业的监测,提高基层药品不良反
期刊
敬业是各行业工作人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业价值,王红漫在“医学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价值”调查中,“敬业精神”被认为是“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亟待提高的素质”[1].面对目前的医疗环境,有些医务人员产生了职业倦怠,工作敬业度下降.笔者通过对天津市5所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人口学特征对敬业度的影响分析,以期为医院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介绍了潍坊市实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包括:组建政府办医机构,明确公立医院所有者的责权;落实独立法人地位,激发公立医院内在活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公立医院有序有效运行.通过实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理顺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调动了医院院长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公立医院公益性得到进一步发挥,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显著提高。
探索在县域临床检验中心建设中引入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以提供物流和检测支持服务.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能发挥物流网络完善、质量管理规范与检验项目齐全的规模化优势,直接支持县域临床检验中心快速实现标准检验服务覆盖到社区,是县级医疗机构服务整合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为积极探索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就诊分流的作用,青岛市参照国内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和经验,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在市内四区探索实行社区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和参保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试点,积极引导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形成合理就医格局.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通过社区居民自主选择定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确定家庭医生,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由家庭医生视病情进行分级诊治和双向转诊.
期刊
医院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和组织文化理论渗透到医院管理中所形成的.我国已有医院文化建设理论专著近20种,大多是介绍医院文化的功能、作用、地位和建设的理论性文章,有关医院文化建设评价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管理的背后是文化”,探索医院文化建设的标准是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1]。
期刊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和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潮流中,是每家医院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临床路径作为诊疗过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工具,受到了各级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分析变异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修正完善路径,改进医院的管理制度等,是国内外临床路径研究者普遍采用的变异管理模式[1].而国内提出改进措施后所做的对照研究较少,难以准确判断改进措施后的实
期刊
目的 开展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研究.方法 参照卫生部标准,研制适合本区域的评估指标体系,对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度运行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及多因素线性回归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绩效均分为78.53分,56.83%的机构总体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下,机构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及综合满意度维度的平均得分率分别为68.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智能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具备了开展智能远程医疗的技术条件和实施环境[1].深圳市人民医院将电子信息和IT通信技术运用在远程医疗服务、患者教育和健康管理方面,实施了“网络医院”健康服务.通过构建区域性健康管理及远程健康监测平台,在院内建设“网络保健中心”,在院外的社区和大型企业建立与“网络保健中心”信息化互联互通的“健康小屋”,将优质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