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负控管理系统的几个应用实例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408272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吴江负荷管理系统运行的11年里,我对吴江负荷管理系统的一些问题掌握了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三个实例以及解决办法,以供交流学习。
  
  一、信道问题处理实列
  
  2008年6月,在日常数据分析中发现,系统成功率由原来的87%下降至83%,且日数据时间延长1倍。检查系统后发现成功率下降主要在231.025/224.025信道,系统停止工作时观察主站电台,没有干扰杂音出现。之后用场强仪介入系统天线发现有一个28db μ v的脉冲信号,由于此信号没有打开电台的收机,故不能确定此信号是否是影响系统的主要原因。之后,通过互换主站设备检查确认主站电台无问题。再后观察了系统的报文,在报文中能正常监视到头、尾及地区代码、终端地址,但整个报文显示的是校验出错。鉴于这个干扰信号的突发性及连续性,确定为系统内部干扰。既工作重点查找系统内的终端。我们使用场强接收仪(PROTEK3200手掌型)和定向天线来测试干扰的方向及大小。首先来到楼房较高的大楼顶上,在主台关掉自动任务的情况下用场强仪检测到的干扰强度>20dB μ V,指向同里方向。由于当时未能找到合适高楼进行多向测试,来确定干扰区间。我们决定延着信号增强的方向前进,逐步逼近。经过2小时左右,最后来到同里运东开发区,在场强仪上看到,吴江双频上信号强度高达51dB μ v(场强接收儀满格),此时将目标锁定在苏州同盛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附近地区,由于此地的装终端的用户有多个,并且通讯具不好(干扰引起),现场采取了使用场强仪自带的天线步行逐步逼近的方法,我们在排除了二家用户后来到了苏州同盛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此时场强仪不接天线也能测出25dBu V以上。打开终端,发现调制解调板上的RTS为有效状态,关闭终端,干扰消失。更换调制解调板后,认为工作已可结束。可是,就在我们让主站召测一下此终端后,发现终端又出现了间断性常。此时使用终端维护中的排除法,发现此问题出在终端的供电电源上,既终端供电电源取在用户开关的A相上,原供电是220V,现在用万用表测量出仅100Y,故电源回路有问题,更换终端电源接线后,通过主站多次召测工作正常,系统中再无常长发现象出现。
  通过干扰查找,我认为在查找中的技术判定是非常重要的,我把我的判定过程记录下来与各位交流一下:
  观察干扰信号值,调整测试频率,如信号值迅速减小,说明此干扰为系统内干扰。信号值变化不大,则说明此干扰带宽较大,属系统外干扰,需想法找出干扰的中心频点。在市区选取一处制高点,附近无阻挡,按接好测试设备。场强测试仪频率设置在前面主台测试已确定的干扰中心频率上。从正北方向开始,每隔30度,测试一次场强,并记录。测试完毕后,查看哪个方向场强最大,在地图向该方向画夹角为30度左右的扇形。如果干扰不是持续的,为特短的间断式,则每变换一次方向时,需将场强仪的最大值锁定状态。选取与干扰最大方向成一定角度如45度的方向,寻找另一个制高点,重复上述步骤,此时,又可在另外的地点得到一个最大方向,在图上画出来,此时,两个区域会有交叉。交叉区域为最可疑地点。用吸顶天线固定在车顶上,接场强仪,开往可疑地点,场强会逐渐增大,路上如遇到岔路口需判断方向时,可接入定向天线在开阔处测试,逐渐逼近干扰点。当场强仪达到满格信号时,已经十分接近干扰源了。此时若是熟悉周围的通信设备的可以在附近区域逐个排查,有无通讯设备,将其关闭,观察干扰是否消失。如果不熟悉,将场强仪换上原配的鞭状小天线,步行查找。当信号再次达到满格时,干扰源应该在附近的范围。
  
  二、终端通讯故障
  
  自2003年7月起双频上有部分终端突然出现通讯故障,主台显示报文格式错,相关维护人员把终端的主板、电台、调制解调板换了一遍,仍无法排除故障,但改了终端地址后通讯正常,当时的系统情况为:
  有主控中心(中央电台两个,链路合两个)一个,中继一个。主台和中继共用一组频点。800号地址以上是二次站。
  1.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了解到上述现象后,我怀疑有两种可能,1串口问题引起,2小转发终端引起。之后我在主台调查已经改过地址的终端,相关维护人员提供的地址如下:
  900改成316 906改成1172 907改成1173 908改成1171 909改成1169 911改成1170等
  查看串口属性,发现大都是中继站下的。串口属性改地址前后未发生改变。故排除第一种可能。接下来考察小转发的可能性,先看900地址段,904、906、907、908、911等目前没有终端使用,对这些地址进行召测,发现有回码,但主台报格式错。查看回码与发码相同,可以确定是小转发导致。但吴江并没有运用小转发的终端,怀疑可能是误拨的。另外,同样在900地址段的905不受影响,有些蹊跷。引起故障原因如下图。
  主站发报文1,中继转发,转发终端和故障终端同时收到报文1,故障终端回复报文1,同时,转发终端转发报文l,两条报文同时经中继到达主站,实际,在两条报文中,一定有信号大小,当转发终端的信号大于故障终端时,主站显示报文格式错,如原906、907等终端。但如果当故障终端的信号大于转发终端时,终端能正常通讯,如905。
  根据以上推断,受影响的终端地址的以上8个终端为可能转发的地址。确定了系统中地址903、1145、842、845、882。885等终端有可能是转发终端。后现场勘察903新谊纺织。此终端的备用开关均置在“1”上。估计可能是维修的备件板。把备用开关的全部置0,904和905等用户不再受转发。此故障的原因是换上的备件板,而备件板上的备用开关出厂时,默认置在“1”位。按此法检查地址1145用户备件板上的备用开关也均置在“1”上。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终端通讯故障时,首先确定通讯条件好坏。若通讯条件好,怀疑有重复地址和小转发的话,可先关闭故障终端,召测。如果有回码能通,是有重复地址。有回码不通,可能是有小转发。无回码则有可能是终端本身的软、硬件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在更换终端备件时一定要注意备用开关的设置位置,做到认真核实。
  
  三、终端抄LDS表出错问题
  
  2008年9月在负荷管理系统主台分析数据时发现地址为45的WJ201N终端,抄两块表,一块是LDS的D型表,一块是国标照明表。LDS表的抄表实时数据为的总读数与峰谷平加起来不等。于是在主台又采集了一次,我观察了主台收到的终端报,得出结论是终端报文前几帧正常,后面的帧有错误。因此判定与主台无关。
  后来,针对这一问题在终端生产厂家的软件人员处了解到,96版WJ201N软件采集LDS表时,由于LDS表的数据超长,在终端中使用两个表计数据空间来存储一块表数。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我想起了主站有设置抄表序号的功能,也就是说将LDS表的抄表序号设置为1时,另外的表抄表序号可设置为3,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之后,通过试验证实了上述想法的真确性。目前96终端在抄LDS表时我们进行了以下处理:
  1.当终端抄一块LDS表时,无须特殊处理;
  2.当终端抄两块表其中含一块LDS表时,可将非LDS表的抄表序号设置为1,而LDS表的抄表序号设置为2;或者将LDS表的抄表序号设置为1,而非LDS表的抄表序号设置为3
  3.当终端抄两块LDS表时,可将一块LDS表的抄表序号设置为1,而另一块LDS表的抄表序号设置为3。
  按上述方法处理后,数据正确,同时有一家终端是LDS的B型表反应说电压不正常,经查也是这个问题,如法炮制解决。经过这一问题的解决,告诉了我们在碰到问题时要多加思考,不要碰到困难就放弃,解决困难就必须靠我们扎实的业务知识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激励机制的内涵与外延入手,对激励机制进行概述,然后通过分析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误区,针对如何构建企业有效激励机制提出一系列措施,从而为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措施    一、激励机制概述  (一)激励的定义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
兼并重组矿井主通风机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经常发生矿井主通风机故障造成无计划、长时间停风事故,致使井下瓦斯浓度急剧上升,甚至超限,风流絮乱,温度升高等情况,将直接危及井
本文在简要介绍EAM系统应用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系统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可发挥的五项功能和可达到的四项实际效果,包括实现一个目标、建立两个预警体系、保护三个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上市煤炭企业的技术改进、设备改善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已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改变了以前由国家来控制企业成本(包括项目成本)的方式,成本控制权由企业自己掌
矿井机掘巷道贯通较炮掘贯通有着较为有力地优势,但往往由于准备不充分会导致巷道不能安全高质量贯通,通过对常见贯通问题认真总结,可以使贯通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下面是神东矿
随着近距离煤层开采方式的运用,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护技术也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是煤炭开采工作面技术着力改善的对象之一。
分析了包头某煤矿地质建设条件,综合阐述了该煤矿的规划方案。
机电一体化是关于机械化,计算机信息与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探测技术和传动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目的是为了能够更高效更完美的用机械化技术来完成生产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