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早天气阴郁,一块一块的乌云汇集着压在半空翻卷挪动,企图酝酿一场来势汹汹的雨阵,最终十点光景,雨就倾着身子唰唰唰降落在这高原小镇上。顷刻,寒意袭来,行人寥落。
  我站在小吃店的门口,惆怅地望着饱满的雨滴从黑压压的半空里呈直线降落下来,将地上的尘土砸得支离破碎,土腥味四窜。今儿个这天,如何去社保局?可是不去不行,我和莲昨天已说好的,莲此刻正往这边的路上赶呢。
  小吃店是我开的,一间门面房,里间三分之一镶了玻璃隔断做厨房,主要经营粉汤,面片,拉条等。一个表妹帮厨,她这会在案板上切肉切菜,准备接待中午的客人。我在面案上和了一团面,揉成一团,用盆捂着,等面醒一醒,再揉。
  这时,店左边批发部甘肃籍老板娘头上举着一把蓝白条纹的伞过我这边来,掀起门帘冲里面喊了一声,小王,电话!那往日听来至少还委婉的甘肃话这时走了音,语调透着几分急躁与不耐烦。冷风随即趁门帘高挑灌进来,一阵冷凉袭来。
  我绾起袖子正准备揉面,听到喊话,忙殷勤地应了一声,哎!门帘倏地垂下,老板娘的身影一闪不见了,门帘下摆冲里面直晃。
  撩起门帘瞅外边的情形,雨势渐起,风在助阵,雨飘飘忽忽东倒西歪,没个正形。硬着头皮出屋,风中打了个冷颤,抱膀子紧着进了批发部。老板娘在里间喝茶,扫我一眼,并不搭话。我冲她笑笑。让风促的,深呼一口气,拿过扣在柜台上的电话喂了一声。正如预料的,是莲打来的,她言简意赅地吩咐我,说她到了,让我往西走,她往东走,在十字街头碰面。随后她埋怨一句,这回怎么下雨了,下的还猛!我似乎看到她一筹莫展的样子。思忖她带雨具了没?我打趣一句,懒人不出门呗。俩人在电话里嘿嘿了两声,挂了电话。彼此心知肚明,见面再谈,一分钟两毛钱呢。
  莲一早从A县赶来的,近两百公里路,她坐的这趟车六点钟发车,路上近四个钟头,到我们所在的B县十点多了,不抓紧点就到中午了。缓缓也可以下午交,问题是下午莲还得急着赶回去,她两个女儿在上学,还有家里一摊事,都离不了她。
  这几年每年莲都会在这时节来A县一趟,每次都这样行色匆匆。我们从没有悠闲地坐下来喝过一杯茶,一办完事,她急匆匆抬脚直奔车站。
  我接了电话过来,扫了一圈,恰好小吃店门背后挂着一把灰突突的伞,暗暗舒了口气。解下围裙,穿上外套,跟表妹说了一声,打开伞冲进雨帘里。
  六月天气,街道两旁青杨树上的叶子撑开不久,绿莹莹的,被雨一冲洗,更是绿意萌动,在风雨中摇晃着脑袋。每天车来车去尘土飞扬,下大雨对它们不啻是桩好事,正好冲个澡。不大工夫,雨水汇集,浑水顺着路边的沟渠欢快地流淌,哗哗声一路喧嚣。
  我脚上一双黑色皮革敞口鞋,雨水顷刻浸进了鞋,脚里面滑腻腻的很不是滋味;伞经不起风的一再鼓动,一次次做着起跳的举动,试图从我手中挣脱;途中它还几次顺着风向朝上翻转,风帆一样高高鼓起,差点拖着我飞起来。
  我一路与伞较着劲赶到十字街头,莲已从車站赶了过来,缩着肩等在大十字街头一家商铺檐下,正巴巴张望着我的来路。莲没有备伞,衣着单薄,头上举着黑提包,遮着头脸。
  我先瞅到她,她个子高,杵在那儿很显眼,街上行人又稀少。我疾步上前,莲扫见我,匆匆朝我跑来,一头钻进伞下。头发湿漉漉贴在她的额头耳畔,肩也湿透了,似乎捏一把能拧出水来。
  我俩呵呵笑笑,亲热地挽住彼此的胳膊边走边聊,没一点拖拉地向目的地——北大街的社保局而去。这样的情景每年上演,不用多说彼此配合默契。好在这北大街不像东西街宽敞,两边又有楼房挡着,风雨在这里施展不开抱负,收敛了许多。
  到了社保局门口,俩人掏出面巾纸整理了下面目,不要太窘迫狼狈。上了二楼,敲开综合办公室的门。办理养老金事项的李会在办公室一角落里,正一心翻弄着账本,我俩忐忑的心落腔子里。


  最怕办事的人不在,这样的话莲只能把事托给我办,那样的话她多少心里会有点不爽。而我又得抽时间过来,也是麻烦。如果当天能交的话,李会会在养老金那个小红本上给贴上一张巴掌大的缴费单,一贴上去,戳个章,就算一年的养老金进了公家的账,有着落了,我们的工龄就会相应地增长一年,离退休的年限少一年,心里好似减轻了些许负担,轻快半天。
  一种因长久的惦记落到实处而产生的一种愉悦感会在胸腔里鼓涨半天,正是这种不错的感觉,撑着莲每年一次往返于两个隔着几重山几条河的县城。
  看到洋气时尚的李会,我俩堆起笑容好似遇见亲人般径直向她的办公桌走去。
  我俩笑意盈盈地问候一番李会,李会相熟地点点头不咸不淡地打声招呼,来了。然后熟络地从旁边一沓纸上对折撕下一张二指宽的纸条递给我俩,让我俩按上面的账号去银行交款,打款后把凭证拿过来。我俩捏着纸条嗯嗯应承着出了社保局,向南门的银行赶去。
  虽然天气不好,事情却办得格外顺利,脚步也不由轻快了许多。
  我俩再次钻进雨里。风停了,雨似乎比刚才稀疏了些,雨滴不再急吼吼的,有点从容的性情在里面。我们方才有点急迫的心情随之舒缓。
  这样奔波时,莲的两腿都湿了,我先前没注意,她脚上竟然穿着一双黑布鞋。以前单位时在车间里我们都备有一双布鞋,穿着舒服,可下班回家约定俗成都不穿的。我有点愕然。
  莲脚上的布鞋明显湿透了,浸了雨水的鞋因分量加重,极不情愿与脚再保持亲密的关系,随时准备撂挑子。莲不得不一再抓我胳膊驻足弯腰提一下鞋。我的鞋也湿透了,好在是皮革的又带绊,勉强与脚相安无事,没有太难为我。
  在南门的银行里,我俩先后打了钱,拿到凭证,去了趟社保局,事就办妥了。这从年初心心念念的事算是功德圆满有了结果,卸下了一个重负。
  每年过年后,莲就会惦记起缴纳养老金的事,她提前会给我打几次电话,打听社保局上班了没有,养老金开始缴纳了没,然后这事那事的她一时也推托不开,等能抽出空了,包里装着一年来攒下的钱,赶赴这边。我知道那些钱是她好不容易凑齐的,用她的话说,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为此,每次莲来B县交缴纳养老金就显得郑重,完成某件特别重大的事件般郑重其事。
其他文献
露滴  从林下走过去的时候,偶尔会有  露滴,落入正在衰老的生命  老屋的门依旧挂着锁  这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  微若芥子的蜘蛛,正在努力搬走  2021年的最后一枚蒲公英种子  这是我们可以亲眼目睹的别离  杏黄衫的少年拐过街角,微雨就落了下来  那么多的瞬间都让我们感到温暖  写了三十多年的诗歌,就立在那里  越来越像一段难以割舍的坏脾气  依旧爱惜着自己粗鄙的文字  一如深爱着,这个温润的
期刊
垄塬上金灿灿的光沙沙作响  那个糟老头子  吸着鼻烟,数着青稞落地的风声  讨厌的雉鸡和鹌鹑  一大早敲打着半裸的青稞籽粒  稻草人一样的外公  声色俱厉  河岸深熟的核桃爆裂的脆响  又在忍俊不禁  投向外公温润的怀兜  引来一群牧童在田埂上眯眼嬉笑  洇染的遍野秋风一呼  一摞摞成捆的青稞被浓烈的鼻烟  呛出一地清香的  炒面味  收割机  河谷上的稞麦熟了  熟得直打懒洋洋的哈欠  紫色的热
期刊
父亲的一天  父亲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  听见羊圈里的五六只大小山羊  撞得羊圈门,震山响  父亲知道,羊的早餐比他的早餐还重要  他一步跨到羊圈门口,打开羊圈门  羊们通过窄窄的羊圈门,争先恐后地挤出来  有黄河决口之势。父亲的一天  从羊的咩咩叫声中,开始了  放下饭碗,父亲习惯用手在嘴上抹一下  站起来,顺手摸起方桌上的茶壶  抓一把茉莉花茶,放进去  母亲刚刚烧开的水  让这些茶,溢出香味 
期刊
花朵之上  花朵之上,空气中波动香甜的气息  灰鹳阔大的双翼划破深浓秋意  它双眼的深邃近似于大海子蓝宝石的纯粹  八月,丝路抖出历史深处的足迹  《水经注》厚重的古词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浑身沾满花粉的小蜜蜂即使  一动不动也构成不言而喻的象征  它们仰望日出,又送别晚霞  高过白云的身影  将天空映照得更加高远  无边的花海中  我绝不会偏离微笑与幸福的航道!  偏居一隅的格桑并不寂寞  被所有
期刊
小时候,贫穷是一把钥匙  锁住玩具、糖果的同时,  也打开了简单纯粹的快乐  把轻薄的鹅卵石片倾斜着打入水面  石头成了不认命的鱼  在我们的欢呼中跳跃、挣扎  最终被水拉入水底  我们像孜孜不倦的精卫  把石头和青春扔进河里  无物可扔时,就扔彼此的秘密、苦衷  直到被抬高的河床淹没所有的骨气  现在,我成了命运手中轻微的石片儿  恣意扔进尘世这条河中  还没完成一次起跳,就被浪花  击沉  雨
期刊
长海  时光的脉管一直缓缓蠕动,偶尔有点折皱  这么长的海  都清澈见底。浪花在以水洗水  我学过的语文课本中  找不出一段词来匹配这段干净的行程  有一群鱼游到了岸边,碎步、轻盈  然后又弹回水中央  它们生命的轨迹没有秘密  它们的一生,竟生活得如此通透  老虎海  入秋以来  老虎海的心事,有点潮红,有点粉嫩  九寨溝的秋天好奇妙  山的表情成了水的心事  我的心事  却被老虎海齐腰淹没  
期刊
春风呀,春风!  树走进森林,却感觉到孤独与窒息  与草不同的仰望,迎面的天空太过干净  仿若山的尽头,海的那边  金黄沙粒的干枯更能承接我的失去  它随着春风逝去,一只可爱的猫咪  眠于繁烈的花下、河岸、路旁  还有我展望过的生命里  都被夜色与病魔揉皱,撕碎  也许哭泣,会唤醒一个僵硬的躯体  让漆黑的夜,不再困住想要白天的人  那一刻不再来临,它未曾逝去  继续春光里的活跃,跃进我的怀里  
期刊
朵哇寨  春天,山边的野桃花粉红  轻盈,一路到了朵哇寨。格本家  青白的烟火,唱着歌融入了云朵。  放牛少年八尔特熟谙云朵的歌,用歌声  安抚失怙恃的生灵。田野里的农人  在歌声中直起腰,一动不动  直到被一阵风摇醒  青稞、胡豆、酸杆杆开始歌唱  少年八尔特跨着一根青柳枝  从门外进到火塘边,响亮地喊一声:  我回来了!  大藏寺  时间到了春口村  就慢下来了  十几户人家  十几头猪  十
期刊
民国年间,台城通济路有一家画像店,店里的画像师姓赵,名瑾瑜。赵先生毕业于省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年轻时一心想当画家,可惜时运不济,最终只能开一爿小店,靠给人家画像为生。赵先生从不给活人画像,他专画喜神。喜神是民间一种避讳的说法,意即亡人肖像,画喜神就是给死人画像的意思。那时候相机还不似现在这般普及,人死之后,为了留下遗容供后人瞻仰,都要请画师在床前给逝者画一幅遗像。  一般画师家里,都收藏有一套历代
期刊
人生路漫漫,岁月长悠悠。  每个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总会在某个环境、某些时间,经历、感受些令自己永生难忘的事情,每当忆及便不禁触发无尽的情思,虽时过境迁,却终生难忘!于我而言,金川县周山土司官寨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资料显示:“周山”,嘉绒语意为“六角碉”。周山土司官寨,位于刷(经寺)丹(巴)公路通向卡拉足沟内的公路右边,是解放前经日旁梁子来往金川县城方向的必经之地。其全称为“周山朱姆宫”——意为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