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卒中后疲劳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现代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so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发生卒中后疲劳(PSF)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选取行康复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7例,于治疗3个月后使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估患者疲劳情况,分析影响PSF发生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93.70%.根据FSS评分,47例纳入非疲劳组,72例纳入疲劳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婚姻状况、合并基础性疾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康复训练期间SPLEGEL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康复训练耐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SPLEGEL≥12分、SDS≥53分及康复训练耐受时间≥45 min是发生PSF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偏大、睡眠障碍、卒中后抑郁及康复训练不耐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F发生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为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应针对性地提供改善睡眠、加强心理引导、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等干预措施.
其他文献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veal effusion syndrome,UES)可发生在正常眼,也可发生在真性小眼球,病因尚未明确,考虑与巩膜结构发育异常导致眼内液排出障碍有关.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现报告双眼真性小眼球并发UES 1例.
目的 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癫痫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实施丁苯酞胶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灌注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高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 0.05);肿瘤坏死因子、烯醇化酶、白介素-2、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