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漫笔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ma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吉林辉南的龙湾群森林公园。
  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白山脉的西麓龙岗山脉中段,龙湾是古地质年代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高山湖泊。公园由“七湾、一瀑、两顶”十大景区组成,最著名的景区是三角龙湾、吊水壶瀑布和大龙湾。我们从火山口自上而下,绕过一小段林木遮蔽的弯路,眼前豁然开朗。“三角龙湾”四个遒劲醒目的大字,被镌刻在一块突兀的石碑上,背后就是那久慕圣名的堰塞湖。三角龙湾又名黑龙潭,传说有一条三只角的黑龙踞此修炼,经常行云布雨,除恶降魔,普济四方百姓,后得道飞往长白山天池,龙去留一圣水龙湾。
  十几分钟后,领队孙大姐招呼大家,一起沿着石径木制台阶,向着佛手山通天亭攀登。起初,大家的速度很快,渐渐地我们的女士和年龄偏大的同事,就有些跟不上了。不过,大家的兴致倒是浓厚的,在刻有“佛手山”的石壁旁,纷纷留影。自己以为体质还算可以,并不困难地登上了488级台阶。于通天亭放眼望去,远山层峦叠嶂,思绪也随风绵延千里,飘逸若仙。忽地,听同事喊:“快看那湾湖水啊!”我们这才凝神过来,居高俯瞰,龙岗山仿若一颗晶莹剔透的碧玉深嵌在林涛掩映中。
  我们乘着龙潭号游船驶离码头,在清波碧绿的湖水中触摸着三角龙湾的心脏,聆听着它美丽的故事:“传说,龙岗山脉上有一条经常为非作歹的黑龙,经常口吐黑水,搅动山洪暴发,毁坏田园和庄稼。后来,这条黑龙被女娲降伏,用补天的石头压在这湖心岛下,永不翻身。”说着说着,湖心岛就呈现在了眼前。湖心岛又被称同心岛,岛上石缝中顽强地长出一棵蒙古栎树,我宁愿相信这是一棵爱情树,宁愿臆想一对饱经磨难的情人,在湖心岛栎树的荫护下得道修炼成仙,飘然而去,留下一段美丽千古的爱情神话。我们乘坐的游船在湖心岛没有停泊,靠近后又向映霞壁方向驶去。映霞壁是码头边陡峭的石壁,高90余米,面向正东,每天朝阳初升的时候,万道霞光与水汽发生光学折射,远远望去,佛光普照,宛如迷离仙境。很遗憾的是,我们错过了一睹仙境的时间。
  中午,我们驱车来到龙湾的另一著名景区——吊水壶瀑布。
  在景区售票处附件的售货摊近旁,我们租用了一张很大的地桌和12个小折叠凳。把自带的熟食、面包、酱菜、干豆腐、大葱、水果,还有矿泉水、饮料、酒类,等等,摆满了一大桌子,好不豐盛啊!细心的领队孙大姐,想得十分周到,露天野餐的用品应有尽有。同事们亲自动手,自食其力,开怀畅饮。席间,记不清是小袁还是司机小王的提议,大家做起了“大西瓜、小西瓜”的游戏,被罚者频频举杯,阵阵欢声笑语,乐此不疲。
  酒兴未尽,游兴正浓,我们沿着林间木制的台阶,拾级而下,径自走到一条山涧溪水旁。两山掩映,峡谷清幽,溪水潺潺,明净见底。听一导游说这条溪流叫响水河,河水清凉甜美,可直接饮用。于是,我倒空白带的矿泉水,踩着水边散铺的石块,把水瓶轻按水底,溪水便缓缓流进矿泉水瓶,当水灌满后,手也凉得发麻。七月天,喝下响水河的溪水,沁人心脾,凉爽甜润啊!
  恰巧此时,正赶上一对新人拍摄婚纱照,摄影师不时地按动快门,留下新人最美最甜的幸福时刻。
  我们继续前行,隐隐听见激流水声由远渐近,轰鸣之声不绝于耳。于是,大家加快了脚步,绕过一个小山冈,天地洞开,我平生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吊水壶瀑布是火山喷发后,河床受张力断迭形成的瀑布,宽约10米,落差7米。更别致的是,另有一处水流好似喷泉,自崖中间凌空喷下,像茶壶中的水从壶嘴中倾倒出来一样,故当地人称其为“吊水壶”,吊水壶瀑布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气势磅礴,恢宏壮观,却也不失其独特的景致。流瀑飞帘挂壁,白练当空,珠玉飞溅,雾气蒙蒙。即便烈日当头,也仿佛身置“冷浴”,冰凉刺骨。同事们情趣盎然,逐一踏石涉水,亲近帘瀑……
  原路返回吊水壶瀑布景区入口时,领队孙大姐与两位女同事小吴和小韩在吊水壶瀑布景区售货摊前,认真地选购心仪的纪念品。我也凑上前去,给儿子买了条木质仿真蛇,给妻子买了条五彩石手链。在与售货摊掌柜的闲谈中,才得知到瀑布只是到景区的一部分,接着顺流走下去,还有奇特的吊水壶溶洞、火山井壁、萨满图腾林等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不过,我们并没有过多的遗憾,因为偌大的龙湾国家森林公园,怎可能是我们不足一天的行旅所能览尽的呢?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早晨的阳光柔和地映照在房子墙壁上,轻抚着每一件看得到的家具。  打开房门,整个内部变成一片生命的流动体,闻到空气里淡淡的气息,优雅而隆重。沙发、床都是新的,但还有几件红漆旧家具夹杂在其中,虽然有点不协调,但却像默默诉说着已有的历史故事与痕迹。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老家。  小时候,最让我留恋和自豪的就是挨着家门前的这条小河了。它尽管仅一米多宽,可它的水源却是大罗山顶溪流倾泻而下的清澈碧绿、纯净
期刊
了解一些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人,都不会忽略茹志娟这个名字。  那时候,茹老的家在上海闹市区,但一进入她的寓所,市井的喧闹顿时被关在门外。初见茹老,我立刻被她高雅的气质吸引住了:67岁的她,中等身材,穿件白毛衣,步履轻盈,精神矍铄,宽阔的眉宇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我感到,用她文章里的那些形容词来形容她本人,不仅不算过分,似乎她自身比她笔下的人物显得更加深沉、委婉、清新、柔美。  话题从茹老目前的状况谈起。茹
期刊
白蛤  白蛤,四五月份肉质最肥、最鲜嫩:清水浸泡,放点盐,让沙粒吐露出来。姜片葱段,清煮,原汁原味,汤汁鲜美可口。天气热,口渴,吃饭时喝汤,真是惬意。  这片好空、好阔的涂滩上,洋溢着风的舌尖上有咸水的腥气。这里的泥土受潮水时涨时落的冲击,于是形成泥坎坷的,或是硬邦邦的沙滩。各有千秋的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是沙滩,明年可能变成泥泞一片。它们相生相克,且并行不悖。涂滩上的沙滩,不像西北大沙漠无水
期刊
75岁高龄的岳父,身体硬朗,走路带风,让人怎么也看不出来已是年逾古稀之人。  岳父一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后,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种起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劝他,工作了一辈子,也该歇一歇、享享福了。老人终究拗不过我们,答应在家就养养鸡、种种菜什么的。勤劳这种品性,如同一颗种子,已深深地扎根在岳父的骨子里。  “爸爸要喂猪!”(湘北农村称养猪为喂猪)当老婆告诉我这个消息时,
期刊
那年小学毕业,我跟着姐姐到镇上的重点中学读书。开学的第一天,在镇中心幼儿园当园长的大姐领我住进镇政府的一间小屋里,屋里光线不好,有8平方米左右,我且称之为小黑屋。这间小黑屋,是镇政府分配给我姐的住处,但我姐跟着姐夫在附近的中心校住,我则享受了政府一般工作人员一样的住所。  小黑屋是土木结构的两层小阁楼。一楼是砖,楼基是石头砌的,与邻东一面的三层办公大楼呈水平,但比西面的平地高出两米左右,在西面平地
期刊
自古以来,中国就多出隐士,且喜与垂钓结下不解之缘。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真正的隐士高人,当属严子陵。他不属于姜太公愿者上钩式的功利性垂钓,也不是柳宗元那种万念俱灰的郁闷与孤独的垂钓,更不是厌世与颓废,促使他意志丧失,无赖与乡野为伍的垂钓,而是以一种是非判断、审时度势、适时取舍的睿智做出的一种人生大转移。我觉得,这是他的一种生存策略的精确筛选,与对生存危机感的正确解读。走向隐士、垂钓山水、修身养性,
期刊
年味已渐渐浓厚,灰色的天空中不时响起鞭炮的爆炸声。一个个冲天炮在半空中炸开,时而天女散花、时而满星齐耀、时而百花齐放。散放在空气中烟花的味道,将年味的色彩浸染得更加隆重。那是放了寒假的小孩儿放的。  县城街道上早已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甜甜的糖果、咧开嘴笑的开心果、五颜六色的水果、气球、红红的灯笼,正仰着一张张鲜艳的笑脸将大人、小孩儿诱惑。小商小贩们手提喇叭,拼命地鼓着腮帮子在叫喊:“买年货啦!买
期刊
孔老先生是我的恩师、老领导、老前辈,上世纪80年代的气象局局长。  那年,我18岁,一个懵懂少年。“文革”后期,按“老大下放,老二分配”的政策,初中毕业的我就参加工作了。计划经济年代,我一心想分配到“商粮供”等单位,本来已经分配到镇上供销社,后来听说是孔老先生把我从几百份的人事档案中挑选出来,特地要到气象部门的。  看到一个个同时分配工作的朋友“志高气昂”地到供销社、粮管所上班,我心里又气又恼,情
期刊
大雪节气过后,北方已是隆冬,一片萧瑟。而江汉平原仍是浓浓的残秋,堤坝上的野草变得枯黄,湖畔、沟渠两侧的柳树、白杨,枝叶半枯半黄,随风飘逸,萎黄的芦苇、洁白的花绒在轻吟浅唱,成片的水杉,染成厚重的古铜色,犹如一幅铜版画。  这是我第一次来湖北监利,与同行的几位友人在长江大堤、洪湖岸边走走,领略江湖原野的秀美风光。一泓泓水田,留下一杆杆挺立、干枯的荷枝和低垂的荷叶,这不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真实写照吗
期刊
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有座十一孔联拱大石桥,这便是卢沟桥。桥东侧约200米处,有一座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就坐落在城里。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我来到宛平城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卢沟桥与平汉铁路大桥并行横跨永定河,是北平咽喉要道,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日寇于1933年1月占领山海关,2月占领热河省,4月占领长城各口,1935年策动华北事变,成立伪冀东自治政府,进而派兵强占丰台,到193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