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教学过程,更准确地讲是集中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本文阐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定义,提出了实施行为引导教学法的设计方式以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 设计方法 应用
一、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定义
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德国职教理论工作者特拉姆认为:“行为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行为导向的学习组合,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最核心意图,就是提出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上海马庆发教授认为:“行为导向”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的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
由此可见,“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把教与学过程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情景,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一句话: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设计方式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亦即将知识外化;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亦即实现自我反馈,发挥主动性。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要素。
(二)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专业学习总是一种与相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系统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学习者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理解。在传统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生困难。
(三)强调“合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团体,共同批判性地评价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摆出自己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习团体(包括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理解,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理解新知识。
三、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专业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培训教学体系。德国专家彼得…约克·亚历山大先生把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比喻成一头“大象”,怎样才能把一头大象吃下去呢?人们不可能一口把大象吞下去,唯一的办法是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割下来,慢慢地把大象吃完。因此,学习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也一样需要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学习和研究,逐步地领会、消化,直至应用和实施。
(一)提高兴趣,培养关键能力
专业实训教学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对象,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诸如“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引导课文法”等等具体的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和工作方法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并实施和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中,掌握专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二)转变角色,创新教学方法
要应用和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必须要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逐步深化。在这种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脑、心、手展示给学生。教师要运用好主持人的工作原则,在教学中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当好助手,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要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上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卡片、张贴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三)编制小组,强化自主学习
在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时,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采用自愿和合理搭配的方式。除了学生自愿组合外,尽量采用表现优秀的学生搭配稍差的学生这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学会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得到培养,最终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自主进行学习,自己动手来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学会使用展示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叨.教育发展研究
[2]杨黎明.关于行为导向教学的研究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
[3]李保强.教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4]蔡笑岳.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 设计方法 应用
一、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定义
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德国职教理论工作者特拉姆认为:“行为导向”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行为导向的学习组合,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最核心意图,就是提出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上海马庆发教授认为:“行为导向”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的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
由此可见,“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把教与学过程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情景,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一句话: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设计方式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亦即将知识外化;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亦即实现自我反馈,发挥主动性。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要素。
(二)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专业学习总是一种与相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系统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学习者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理解。在传统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生困难。
(三)强调“合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团体,共同批判性地评价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摆出自己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习团体(包括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理解,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理解新知识。
三、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专业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培训教学体系。德国专家彼得…约克·亚历山大先生把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比喻成一头“大象”,怎样才能把一头大象吃下去呢?人们不可能一口把大象吞下去,唯一的办法是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割下来,慢慢地把大象吃完。因此,学习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也一样需要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学习和研究,逐步地领会、消化,直至应用和实施。
(一)提高兴趣,培养关键能力
专业实训教学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对象,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诸如“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引导课文法”等等具体的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和工作方法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并实施和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中,掌握专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二)转变角色,创新教学方法
要应用和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必须要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逐步深化。在这种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使用轻松愉快的、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脑、心、手展示给学生。教师要运用好主持人的工作原则,在教学中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当好助手,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要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上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卡片、张贴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三)编制小组,强化自主学习
在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时,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采用自愿和合理搭配的方式。除了学生自愿组合外,尽量采用表现优秀的学生搭配稍差的学生这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学会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得到培养,最终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自主进行学习,自己动手来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学会使用展示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叨.教育发展研究
[2]杨黎明.关于行为导向教学的研究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
[3]李保强.教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4]蔡笑岳.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