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J体外电复律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治疗中,采取200 J进行体外电复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影响复律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筛选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北京医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患者,纳入术中接受固定高能量200 J双相波直流电体外电复律治疗者206例,根据电复律结果分为电复律成功组200例和失败组6例,评估电复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影响复律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电复律成功率为97.1%,首次放电成功率为86.4%;27例发生了与复律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心动过缓8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低血压事件4例,心力衰竭11例,舌咬伤1例,血栓栓塞事件2例,电复律失败组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电复律成功组(33.3%vs 4.5%,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长程持续房颤与电复律成功率呈负相关(OR 13.276,95%C I 1.76~100.126,P=0.012).结论 对于房颤消融治疗后仍持续发作房颤者,采取固定高能量方案进行体外电复律治疗是有效的,但有一定并发症发生;长程持续房颤是影响电复律成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有限集直接转矩模型预测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不易设计的问题,提出了模糊控制调节权重系数的新方法.传统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为固定数值时,根据电机的磁链、转矩和d-q轴电流的特点,得到电机磁链与id、转矩与iq变化的相关性.结合模糊控制理论,给出了转矩预测中转矩和磁链作为控制目标时,权重系数的设计规则.通过定子的d-q轴电流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量调整权重系数,省去了实验逐步调试权重因子的过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代价函数和无权重系数的代价函数相比,模糊调节权重系数的代价函数有效地抑制了转矩和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彩超在判断扭转睾丸有无保留价值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急性睾丸扭转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本院收治的50例睾丸扭转患者,术中行彩超检查,根据睾丸血流情况,判断睾丸有无保留价值.结果 50例患者术中均顺利行彩超检查,其中25例睾丸颜色由紫黑色、蓝黑色转变红润,彩超检查示血流恢复满意,25例睾丸颜色由紫褐色到紫黑色,但有5例可见星点状血流,予以保留睾丸,术后随访睾丸未见明显萎缩,20例无血流者行睾丸探查术,术中切除病变睾丸,术后病理证实为睾丸缺血性坏死.结论 术中彩超检
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传感器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基本组成结构、标准、应用和一些最新发展.与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可以与连接在传感网络中的专门用途计算设备相互通信.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对关键设备进行监视和远程管理,从而产生更好的系统性能,获得更好的决策能力,进行更好的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例如供应链物流,系统监控,数据收集和应用控制.智能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不同系统中的人为干预和管理控制.
为提高热水器燃气比例阀与分气杆的性价比,提出一种新结构方案,用带截止功能的比例调节阀替代传统电磁阀,设置在燃气支路用于控制分段燃烧,实现阀体结构一体化.本文对新方案的关键结构设计进行讨论,并介绍样件测试方法以及分析验证情况.
目的 比较Micra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因缓慢心律失常住院并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为Micra无导线组,以及同时期植入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St.Jude 5056型或Metronic Sigma型)的患者为传统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搏器费用、住院时长,检测并记录术中和术后各项起搏参数变化,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入选Micra组6例,传统组18例;Micr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25.50±8.25)min
磁悬浮制冷离心压缩机停机时,排气压力小于冷凝器压力,形成气流倒灌作用于叶轮,给磁悬浮转轴径向带来较大冲击,特别是在冷凝压力与排气压力相差较大情况下,气流冲击将直接导致转子与轴承发生碰撞,影响系统稳定性.为了提高磁轴承的抗冲击能力,提出一种改进的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通过构建线性状态误差反馈的动态方程,使其仅与位移观测量有关,降低自抗扰控制对扩张状态观测器状态变量的依赖性,解决因观测误差导致控制量计算不准确以及系统对扰动响应慢的问题,实现对气流冲击的实时补偿,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最后对所提出的改进线性自抗扰方
针对基于有限元法(FEM)的常规优化方法存在计算量大、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磁场解析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AFPMM)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快速实现电机的优化设计.首先,将AFPMM从复杂的三维模型等效为二维模型,通过子域法得到了电机的磁场解析模型,利用麦克斯韦张量法求出电机的电磁转矩;然后,将解析计算结果与FEM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磁场解析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该方法以电磁转矩平均值和电机有效成本为优化目标,将解析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进行全局优化,
针对高渗透率主动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扰动问题,提出一种以可调电抗器为基底,结合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的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该装置借助磁链控制原理,向串联型有源滤波器变压器二次侧施加电压改变自身阻抗以对电能质量扰动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对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该调节器可以借助自身的结构优势对谐波起隔离作用,结合简单的无源滤波器即可对谐波呈现较好的治理效果.且重新设计并改进了针对该串联型有源滤波器的控制策略以应对复杂电能质量情况,使其可以根据电压、电流的幅值以及谐波畸变率进行自适应权重因子确定,完成
目的 观察吸烟对青少年心电图参数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Tp-e/QT和Tp-e/QTc比值的影响,探讨吸烟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5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烟龄≥1年,每日吸烟支数≥3支受试者归为吸烟组(152例),其他归为对照组(153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查获得Tp-e间期、Tp-e/QT和Tp-e/QTc比值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分析每日吸烟量、烟龄、开始吸烟年龄与Tp-e间期、Tp-e/QT和Tp-e/QTc比值相关性.结果 吸烟组Tp-e间期、Tp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基础设施与通信网络的耦合越发紧密,构成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电力系统依赖于通信系统实现海量接入设备的监测和控制,提升系统的可观性和可控性来满足诸多电力系统高级应用的需求,而通信网络设备的供电则需要电网的支持.在极端自然灾害下,这一信息-物理耦合特性成为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给建立弹性电力系统带来挑战.如何有效挖掘信息层和物理层的灵活资源的协同作用,是提升电力系统弹性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电力系统弹性提升的研究现状及电力系统现有的态势感知和通信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力系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