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早期糖尿病大鼠玻璃体中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含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y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早期糖尿病大鼠玻璃体中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含量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 组)及实验组,分别为24、72只.实验组采用链脲佐菌霉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再随机分为糖尿病阳性对照组(B组)、糖尿病玻璃体腔生理盐水注射组(C组)和糖尿病玻璃体腔鼠NGF注射组(D组),每组24只大鼠.A组及B组建模后不给予任何干预;C组注射生理盐水4μl,1次/周;D组注射0.5μg/μl的鼠NGF 4 μl,1次/周.注射后2、4、6、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玻璃体中IRBP含量;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结构;作超微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 注射后2周,A、B、C、D组大鼠玻璃体中IRB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33,P=0.052).注射后4、6、8周,A、B、C、D组大鼠玻璃体中IRB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252,108.459,105.726;P值均=0.000).A组组内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玻璃体中IRB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2,P=0.241);B、C、D组组内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玻璃体中IRB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0.98,63.519,64.604;P值均=0.000).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A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层次清楚,排列整齐.注射后2、4周,B、C、D组大鼠视网膜结构较A组无明显改变.注射后8周,B、C、D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变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A组大鼠视细胞外节膜盘结构清晰,排列规则.注射后2周,B、C、D组大鼠视细胞外节膜盘结构清晰,排列规则整齐.注射后4周,B、C、D组大鼠视细胞外节膜盘局部模糊不清,间隙略有扩大.注射后8周,B、C组大鼠视细胞外节膜盘局部模糊不清,间隙扩大,部分出现溶解、断裂;D组大鼠视细胞外节膜盘局部模糊不清,间隙扩大,未见明显溶解断裂.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鼠NGF可以有效稳定糖尿病大鼠早期玻璃体中IRBP的含量.
其他文献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电学双稳态聚合物基存储器的基本特性和结构,并对聚合物存储器中高低阻态之间相互转换的物理和化学机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电学双稳态
为提高对空间目标的探测与识别能力,从电磁散射理论出发,利用基尔霍夫近似法及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求出目标面元的辐射亮度,结合空间目标几何外形分析目标的散射特性,从而建立
预估-校正方法,即PECE方法,常被用于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而一般文献中常只讨论了单个线性多步法公式的稳定性问题,很少涉及由一个显式公式和一个隐式公式组合而成的PEC
为了探讨黄土的流变特性,对西安地区的原状黄土进行了三组室内流变特性试验,第1组四个试样进行的是分别加载蠕变试验,第2组二个试样进行的是分级加载试验,第3组二个试样进行
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在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中备受关注,为了从微观机理上研究支撑液膜传质特性,建立中空纤维支撑液膜萃取铜离子的传质微分方程和有限差分法离散方程,并用M
利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制备ZnSe多晶薄膜,并采用双源法对薄膜进行了Dy的掺杂。用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对薄膜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Zn、Se原子配比为0.9∶1时可制备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平面波赝势(PWP)方法,研究了元素替代对Mg2NiH4释氢性能的影响.计算给出了晶胞参数、电子态密度、原子间的键序和生成焓,分析了氢化物的结构稳定
对传统热水浸提取和超声辅助提取得到的鸡腿菇多糖AP1和CAP1的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超声辅助提取对鸡腿菇多糖AP1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P1由甘露糖、葡萄耱和半乳糖组成,C
提出了一种将状态空间模型与隐半马尔科夫模型(HSMM)相结合的装备故障诊断方法,将能有效利用直至前一时刻状态监测数据的HSMM预测概率模型与能有效利用直至当前状态监测数据
通过交联法和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双酶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首先以牛血清白蛋白-戊二醛为交联剂以实现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固载,再利用凝集素-糖蛋白的识别作用将葡萄糖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