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展望:给力!让A股飞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ulong198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A股行情的预判,观点只有六个字:“给力!让A股飞”。
   如此明确的观点,基于三个判断:1、美债持续趋势性下跌。这代表着国际资本由低风险偏好向高风险偏好的转移过程仍在持续。进而,全球金融市场(股市、大宗商品……)特别是新兴市场,来自从美债撤出的接力资金不断流入,“脉动”得以保持。2、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这代表中国央行“二选一”抉择中,阶段性选择了升值而非加息。进而,A股投资人加息预期将持续弱化。3、A股内部资金面进入“循环回升期”。这表明市场依然尊崇历史规律交投重归活跃。进而,资金与预期之间反身性互动的幅度空间增大。
   实现这三个判断,A股气势如虹的上涨是必然。这三个判断,均有跟踪指标进行可量化的即时评估。这三个判断,在我看来,是大概率事件。
   投资策略的时间节点如下:1、左侧交易投资人在12月最后一周可以选择性介入。2、右侧交易投资人等待突破给出明确交易信号。
   根据上述宏观判断而得出的投资判断,绝不是一两周的小波段行情,所以需要有足够耐心来等待和风细雨般的胜利,“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下文将阐述三个判断的由来。
  
  美债“泄洪”惠及全球
  在“10年期美债收益率波动”图中,请注意美债收益率趋势转折的日期,这些月份对于任何一名A股投资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帮着回忆一下:2009年1月—6月,A股“推土式”上涨;2009年6月—8月,A股“冲顶”;2010年4月—7月,A股“推土式”下跌;2010年10月,A股“井喷”。
   偶然?必然?蒙蔽双眼的感觉很不好。没有人喜欢生活在《楚门的世界》。如果想大骂一声“神马都是浮云”,我深表理解——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有多少是浮云?不再重复此前《A股已沦为美元指数“傀儡”》中所陈述的真相。当看到更多真相的时候,希望你明白,众人共识往往是一个错误;希望你明白,“砖家们”看不到文章中的所见;希望你明白,我告诉你的这一切将能够带来财富。
   1月份,对于美债的短期判断是——“下跌仍将延续”,新兴市场的升势将得以支撑。中期判断是——2011年上半年,国际资本从美国债券市场流出,进一步推升美国以及全球高风险资产的价格。
   2010年属于欧债的天下,2011年则将属于美债的天下。后半句是我的主观判断。持有类似观点还包括格林斯潘、巴菲特、曹仁超……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名字。也许他们站在一起,会给这一观点增添不少说服力,但我要表达的远远不只是一个观点,而是系列观点。
   美债“泄洪”是未来预期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当然,届时(包括现在)会有很多种解释来诠释这一趋势的合理性。不过,在我看来,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这一宏观趋势脉动,为自己的财富添“零”。这才是最难把握的部分。当前高风险资产(股市、大宗商品市场)并不缺乏美丽动人的故事,但缺乏足够多的资金。这一点从原油市场就可以看出,2010年涨到火爆的品种多数都是“微型市场”。
   金融市场不变的真理是,价格能否继续上涨取决于后面还有没有人潮(资金)涌来?QE2只是强化了通胀预期,引导的是“思想“,并不能为金融市场提供真金白银,而美债市场所沉淀的大量资金才是下一个被开掘的金矿,未来推升大宗商品市场、全球股市的动力源,它的流动代表着“行为”。
   当看到美债出现下跌,而大宗商品市场内的大商品开始出现升势,第一个条件反射应该是,一轮资金狂潮即将来临。所以,2010年12月份美债开始下跌与原油价格创出两年新高同时出现,绝不是巧合,而是一个颇为隐晦的宏观信号——财富“剩战”一触即发!
  
  Mr.RMB没有“选择”
  当前A股投资人主要忧虑两个问题:其一,等不来加息,心神不宁。其二,没有持续热点,无事可干。前者上文给出答案,后者下文讲述。
   我的判断是,进入1月份,人民币汇率将加速升值。进而,A股投资人加息预期持续弱化。加息预期将不是困扰市场的主要矛盾。
   凭什么判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加速升值?因为,在我看来,人民币先生没有“选择”。表面上看,中国央行的选择有三: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准备金率属于常规武器,纠结主要在于利率、汇率的使用上。治理通胀似乎理所当然是货币当局主责,但周小川行长并不这样看。所以,无论汇率、利率,哪一个都不是周行长希望动用的。在这位“官员兼学者”看来,当前中国的通胀形势严峻并非货币政策所能管辖的范畴——洞察这一点,对于央行后续行为的判断很重要。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频繁露脸,对于投资人关注的一些概念进行了深化诠释——比如“两难、池子、货币超发”。综合周行长的发言,我解读出一些“门道”。
   观点一,周行长不赞同(央行)通过加息等货币手段来抑制“表像”通胀,其他部委(发改委、商务部……)采取行政手段或更高效、更对症。当前通胀形势虽然严峻,但不是货币超发的问题。个别商品比如农产品价格飙涨,不是靠货币政策来平抑,也管控不了。因为货币政策调整针对的对象是整个宏观经济。观点二,周行长赞同“适度加速升值对于中国经济利大于弊”。加速升值与加息进行对比,加息打击全部,升值打击一片。“十二五”开局之年,货币政策收缩过快不利于稳定。升值加速,虽然对于出口,理论上存在抑制,但现在来看影响并不明显(三季度出口数据以及四季度已公布数据,都证明了出口稳定复苏势头依然强劲)。
   按照上述分析逻辑,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排列组合,优先使用概率是:准备金率>汇率>利率。简而言之,央行“被迫”对于通胀预期给出“表态”的话,必定先用准备金率。若高层不满意通胀形势,接下来不会是利率,而是汇率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再加上胡锦涛主席将在2011年年初访美这一政治事件的推动,人民币汇率在1月份加速升值还是偶然吗?遥想2010年10月温家宝总理赴欧、赴美前夕,人民币汇率发生的“偶然”波动?你会有所启发。
  
  “人舍我取”正当时
   热点缺乏持续力,并非故事不精彩,与资金面紧张密切相关。一旦新增资金进入增长循环,那么热点持续性自然就不是问题。
   我的判断是,1月份A股资金面将进入“循环回升期”。资金与预期之间“反身性”互动的幅度空间增大。这一判断很大程度上基于历史规律的参考,而非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
   按照历史规律,12月末、1月初通常是“资金活跃低点”。由于2010年进场冬播资金的规模最大、时间最早,因此,不排除资金活跃低点稍稍前提。当然,这一假设无论是否成立,都不影响“1月份A股内部资金面进入循环回升期”的结论。
   按照我们以往的划分,将市场交易活跃度分为三层——过热、正常、过冷。
   “参与交易账户总量变动”图可见,截至12月17日,市场交投活跃度触及正常区间下沿后开始反弹。12月内交投活跃度处于正常偏低水平的可能性较大。
   而“新增开户数总量变动”图可见,截至12月17日,新增开户数回落至9月份水平,即过冷区上沿。12月内新增开户数保持这一水平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来看,与12月初资金展望的结论完全一致。因此,维持前期判断——明年1月份市场迅速恢复活跃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今年12月末可作为“最佳介入时点”予以考虑。■
其他文献
西部民族地区拥有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江、黄河水系均发源于此。因此对于西部民族地区流域环境的保护不仅关系到西部民族地区自身,亦对下游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腺瘤性结肠息肉病相关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8μmol/L的As2O3处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
现当代西方文论对于科学性的普遍意义格外迷恋。现象学运动的兴起便反映了这种对科学性的推崇。胡塞尔以现象学还原得出先验主体为这种科学神话确立基础,现象学文论则以再现作
近年来,审计行业的"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如何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高审计的可靠性,成为了民心所向。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透明度高、不可篡改性,为许多行业带来了颠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这与日本人独特的生死现有着很大的关系。正如中国美学家李泽犀讲到:中国人讲“重生安死”,而日本人“惜生崇死”。本文从其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形
建立内部评级体系,是国际化竞争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基本思
战略是企业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有战略不一定就成功,但缺乏战略一定不会长久。战略原意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谋略。战略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探求并遵循事物发展规
目的比较骨折患者三种钉道护理方法的感染率。方法将94例骨折且有钉道的患者分为3组,即钉道滴酒精组37例,滴安尔碘组33例,无菌敷料包扎组24例,对3组患者钉道及周边皮肤的感染
今年来十多只主题投资基金的发行渐渐吸引众多投资人的目光,但不同基金对主题前瞻性把握能力的不同,也使投资者面临着主题基金选择"难题"。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怎样在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