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2008年度继续教育学分发放通知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ysj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2004年开展“继续教育园地”栏目答题活动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相应。2008年在香港宏志和西安杨森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该栏目得以继续进行。我们对参加继续教育试题答卷的读者不收取任何费用,只要将答题卡填妥后寄至本刊编辑部,即可免费获得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学分。2008年度统计时段修改后,截止到2008年7月31日,

其他文献
患者男,65岁,因声嘶渐进性加重4个月于2006年11月3日入院。发病以来无咽喉疼痛,无咽异物感。既往有糖尿病病史4年,现血糖控制良好。纤维喉镜检查:会厌活动正常,室带、梨状窝正常,左侧声带稍充血,右侧声带前1/2段至前连合处可见一0.8cm×0.6cm大小肿物,表面尚光滑,双侧声带活动尚可,声门闭合不全。取部分肿物组织送活检,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对鼻咽癌细胞系C666-1失巢凋亡特性的影响和调控。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的C666-1细胞中TrkB以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采用TrkB的抑制剂K252a以及其配体BDNF分
甲状腺结节十分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甲状腺可触及结节的检出率约4%,如行超声检查普通人群中20%-70%可发现有甲状腺结节。通过在诊断、治疗和随访的多个层面进行积极主动干预,可使恶性结节得到早期诊断,并在早期阶段给予规范合理的治疗,可以达到彻底治愈或大大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也可使大量良性患者避免过度治疗、减少医疗费用及整个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
期刊
先天性中耳畸形是耳科常见畸形之一,发病率为1/15000,男女比例为3:1,单侧比双侧多3~5倍,以右侧多见。近年来随耳显微外科的广泛开展和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的应用,国内外有关报道日益增多。我们就先天性中耳畸形作一综述。
患者女,42岁,因左颈前肿物10年增大1年于2007年12月18日入院,伴有颈前压迫感,进食略有梗阻感。否认家族肿瘤病史及其他疾病史。入院查体:左颈前触及4cm×5cm大小肿物,左上颈触及肿大淋巴结3cm×3cm大小,均质硬、活动欠佳。辅助检查:B超示甲状腺左叶内见39mm×38mm实质性团块,右叶中部见10mm×6mm低回声结节,双颈多发肿大淋巴结。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听力重建与同步骨整合义耳修复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7耳)行骨整合义耳修复与同步听力重建手术患者。随诊2~5年,平均3年,观察疗效并分析可行性。结果骨整合义耳修复一次成功率100%。采用Fisch技术同期成形的外耳道仅2例(2耳)外耳道口狭窄,无1耳闭锁。术后1—3个月听力结果,语频区平均听力提高15dB以上者39耳(82.9%),25dB以上者28耳
早在1878年Adam Politzer就详细描述了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130年来国内外耳科学的前辈和同道们就分泌性中耳炎做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分泌性中耳炎依然是耳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以来,采用鼻腔底瓣膜推移对合缝合并夹层鼻堤部瓣膜、甚至加用鼻中隔软骨进行修补的方法,治疗鼻中隔穿孔1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目的分析比较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时不同手术操作要点及相应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4年5月—2007年3月完成27例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男19例,女8例;16例口底鳞癌,7例舌鳞癌,4例舌根鳞癌;均为单侧舌骨下肌皮瓣,最大肌皮瓣4om×8cm。8例自肌皮瓣远端逆血管走行掀起并携带同侧胸锁乳突肌下1/3部分肌肉组织(逆行法肌皮瓣成形),19例先利用